谁在将稀土“武器化”?双标已经成为西方人的习惯思维

500

                                                                      冯德来恩的策略:用中国讨好美国

近期,欧盟针对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喋喋不休。

据香港《南华早报》6月27日消息,欧盟高级官员在向成员国外交官汇报欧中贸易谈判进展时,竟以“臭鱼”(the stinking fish)一词来形容中方的出口管制措施。

与此同时,美西方企业哀嚎“稀土荒”,联合媒体大肆炒作所谓的“稀土武器化”,妄图发起对华舆论战,并渲染所谓对华“去风险”论调。

据彭博社25日报道,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称,磁铁短缺对欧洲企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当欧洲抱怨中国对稀土进行常规管制时,是否反思过自已配合美国对中国实施的一系列制裁,是否也将制裁物项“武器化”了。用中国人的一句玩笑话来说,美西方的规则就是手电,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稀土作为17种关键金属的统称,被称为新能源、军工、电子信息产业的“维生素”。依据WTO《安全例外条款》,成员国可基于国家安全考量限制出口。

2023年,中国对镓、锗实施出口许可制度,这与美国《芯片法案》限制14纳米以下设备对华出口具有同等的法律性质。

中国为什么对稀土制成品实行出口管制?基于以下三个原因:首要原因当然是回击美国对华半导体及相关产品的出口管制。自特朗普第一任期起,美国便对中国的半导体领域及军民两用领域实施了极为严苛的管制。截至2024年,美国对华相关领域的制裁波及35个部委、586家企业和762名个人。对美国的制裁予以反击,理所应当吧?其次,中国的稀土储量仅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36.67%,这表明中国并非稀土储量丰富的国家。然而,中国却承担着全球稀土制成品90%的供应。这种结构性优势本质上是产业能力的体现,而非资源禀赋使然。因此,中国自然应优先保障自身需求,而后再考虑出口。再者,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发展到今天,已到了秩序解构的关键节点。在地缘政治冲突方面,美西方不断挑动,局势愈演愈烈。尤其是美国,在国际争端中愈发倾向于诉诸武力,已然成为现存秩序的破坏者、地区冲突的挑唆者。因此,中国对稀土制成品进行军事用途管制,正是中国对和平的执着追求以及大国责任的担当。

美西方对中国的稀土管制喋喋不休,无外乎两种说辞:其一,说中国的稀土管制是搞“经济胁迫”;其二,说中国将稀土“武器化”。尽管中方多次强调,这是国际通行举措(比如美国《芯片法案》),亦是一个主权国家维护自身安全、履行国际防扩散义务的正当权利,并且明确表示会依法批准“合规”的出口申请,但部分西方人士依旧固执地对中方出口政策进行片面解读。

既然这样不依不饶,不妨来讨论一下,在经济层面究竟是谁在胁迫谁。

2022年8月9日,美国时任总统拜登签署了《芯片法案》。该法案不仅着眼于美国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还涉及国际合作与竞争等诸多方面。

例如,法案授权商务部与盟友协同合作,以增强供应链的弹性与安全性,同时对抗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芯片法案》明文规定,禁止获得联邦补贴的公司在中国扩产先进制程的芯片,这一规定明显针对中国,意在遏制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发展。

而欧洲人则对美国的这些规定予以了积极配合。如果说中国在稀土物项方面存在所谓的“经济胁迫”,那也是美西方率先对中国施展的手段。

事实上中国正是充分考量了自身对全球供应链所肩负的责任,在稀土管制上并未采取美西方那种“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对军用稀土进行管制,保障民用稀土的供应。

2023年,民用稀土出口量实际同比增长12%(海关出口数据)。真正对西方造成影响的,实际上是军工供应链韧性不足。正如美国GAO报告所指出的,美国的稀土战略储备仅能满足3个月的战时需求。

当西方将5G技术、光伏组件、港口起重机等定义为“安全威胁”,并增高关税壁垒,以此阻断中国相关产品出口美欧时,美西方就没有想到过这是对中国的经济胁迫?

再说说“稀土武器化”的问题。实际上将稀土“武器化”的不是中国,而是被欧洲人称作“老爸”(此称呼源自最近北约峰会上吕特对特朗普的称呼)的美国。

美国在2022年出台的《国防生产法》中,明确将稀土列为战略物资。欧洲人不会对这个文件一无所知吧?“战略物资”这一概念想必也无需多作解释。究竟是谁在将稀土“武器化”?答案不言而喻,正是美国自已。因为中国直至2023年才出台稀土管制的相关文件。

要说将管制物项“武器化”,中国相比于美西方而言,恐怕远远不及。当荷兰配合美国对光刻机实施出口管制时,欧洲为什么不想想美西是不是将光刻机“武器化”了呢?

追根溯源,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制,实则管制的并非稀土本身,而是稀土的提炼技术。因为中国稀土分离技术专利占据全球的86%,美西方的稀土矿只有在中国精炼之后,才能重回西方并进入生产领域。这无疑是西方难以逾越、难以替代的核心壁垒。

美西方对中国的围堵并非自今日始,然而,历史上美西方每一次对中国的围堵,哪一次不是催生了中国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核技术、航天技术领域莫不如是。直至今天,根据美国的相关法案,中国不依旧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ISS)之外吗?况且,时下的中国恐怕还没有强大到对美西方进行技术围堵的程度吧,这点中国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经济胁迫”“稀土武器化”这类不实的帽子,还是留给美西方自己去戴吧。

当《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因西方的阻挠而停滞多年时,当《贸易便利化协定》在关键技术领域被美西方选择性架空时,美西方却在这里喋喋不休的指责中国搞经济胁迫,把稀土武器等等,这不是在自己打脸吗?

500

                                                                                  the stinking fish?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