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被炸是因为美国不相信军统?没关系,中国“情报能人”“遍地都是”
让罗斯福总统、马歇尔将军以及美国在战时的其他领导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蒋介石对消灭日本人反倒不如他们感兴趣,在1938年底之后五年半的时间里,日本人没有怎么去碰中央军,也没有发动新的重大的进攻。而蒋介石这一边则十分满足于坐等观望事态的发展。
——布赖恩·克罗泽
直到今天,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依旧是一个充满了传奇、故事、疑点以及迷雾的历史事件,即便是现在,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苦肉计”的说法依旧“颇得人心”。
的确,日本为了偷袭珍珠港大动干戈,不仅动员了六艘航空母舰参与偷袭作战,甚至还集结大队人马进行偷袭前的“封闭训练”,想要完全不走路风声,这难度堪称“史诗级”。
所以,美国得到了多方面的“预警情报”,而这些情报之中,就有国民党方面发出的情报。
那么,这样的故事,你们会相信吗?
当然很难相信,毕竟军统或者说国民党的情报系统真要有那个本事,TG革命史的那些“骚操作”能够实现吗?
凤凰卫视的《记录大时代》就曾披露过一段历史——长征四度赤血之时,红军要想办法躲开中央军的围剿大部队,结果侦察部队发现国军一个主力师就要和红军接触了,躲不过去了。当时红军就用掌握的国军密码,以委座名义直接给那个师发报,命它改变行军路线。然后红军就顺利跑掉了。
难得的是,这个操作国军方面一直不知道,直到解放后TG自己披露——可见咱们委员长微操实在频繁,已经忘记自己微操过了哪些部队,而这些部队也对委座的微操习以为常,毫不怀疑,真是应了那句话,躲猫猫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走丢,微操的最高境界是让部队走失。
国军自己的情报系统到底是什么水平,国民党方面自己可是有评价的——1966年福建沿海一艘舰艇上,三人叛逃马祖。国军对该艇及成员进行了研究,得出解放军优点若干,其中一项是:
编印之密码简明实用,具有区域性,如有遗失,不致影响全局。
这个情报界关于密码的常识,竟然能成为一个优点,那么反过来说,国民党方面的缺点如下:没有区域性,如有遗失,铁定影响全局。
而TG恰恰不止一次搞到过国民党方面的密码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钱壮飞以秘书身份搞到了中统头子徐恩曾的密码本,从而知晓了顾顺章叛变投敌的绝密情报——当然,此事徐恩曾致死也没敢报告这件事,所以委座还是不知情。
钱壮飞
自己的情报阵地跟筛子似的,以至于网友们都总结成了段子——
蒋委员长下令剿匪——匪谍郭汝瑰制定剿匪计划——匪谍刘斐审阅剿匪计划之后上报——匪谍沈安娜记录一些临时的修改并整理上报——匪谍韩练成负责保管已确定的剿匪计划——剿匪计划经由几乎全是匪谍的南京军话总站下达——出兵剿匪……
就这样的情报战能力,居然能侦测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在通过各种渠道送给美国人。
这样的故事,能相信吗?
然而奇怪的是,今天的“历史”之中,不但确实有了“向美国人提供情报”这一“事件”,而且就连“功臣”都有好几个,这些相互“不印证”的材料简直可以让人们陷入恍惚之中,我们到底看到的是历史,还是抗日神剧?
我们不妨看看这些英雄到底都是什么样的存在。
1.中统精英池步洲
池步洲是目前“名气最大”的破获珍珠港事件情报者,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世纪战争》中多次提到过这个人,据称,他破获的是日本外务省致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内容包括:立即烧毁一切机密文件等。池步洲判断这是日美开战先兆,并估计开战时间在星期天,地点在珍珠港。蒋介石震惊,立刻向美方通报,但未获重视。4天后珍珠港事件爆发。”
而后来,池步洲的“破译奇才”一再“大发神威”,甚至还有了“破译破译山本五十六出巡密码,帮助美军击毙山本五十六”的传奇。
央视纪录片中的池步洲
2.军统女将军姜毅英
姜毅英,号称是军统内唯一的女将军,这位女军人比池步洲还要厉害,直接破译了日本军部的密码,从而直接“侦查得日军将于12月7日偷袭美军珍珠港海军基地的绝密情报”,而这一“奇迹”,引发了美国人的兴趣,“美方开始对军统刮目相看”,后来,美国海军司令部主动找戴笠,协商成立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即为其附属),由戴笠任主任,美国海军准将梅乐斯副之。从此,大批美国特务人员及特种装备,源源进入中国。姜毅英认为这是自己打开了中美合作之门,对此非常得意。
所谓“中美合作”的部分成果
3.军事情报专家、海军中将杨宣诚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宣诚在大本营任第一部情报组处长,兼第五部对敌宣传组组长。不久改任国民党军令部第二厅厅长,主持对日作战军事情报工作。
“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第二厅监测电台就接收到日军的一个新出现的密码,距离很远,电波微弱,不久销声匿迹,没有出现。经过破译,发现是日本太平洋海、空军的联系。杨宣诚命令一组监测台日夜监视这一神秘波段。‘珍珠港事件’前夕,这个电台又出现了,它频繁忙碌地向太平洋地区发布指示,部署和调动大批海空军力量。结合当时世界整个战局,以及外交战线上的活动,杨宣诚判断日本将在太平洋地区,特别可能向美国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战略据点有所动作。当即报告蒋介石,并建议将这分析通报盟军。”
4.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王芃生
1937年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器重王芃生对日本的谙熟,命他组建“国际问题研究所”,主要开展对日情报工作。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约三个星期(即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中旬),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王芃生也曾送呈一份从日军大本营秘密获得的“日军准备发动东进和南进攻势的战斗序列”情报资料,由此判断出日军即将对美国太平洋军事基地和东南亚地区发动进攻的意图。侍从室情报组看到这份情报后,立即用红色封套原件加签迅速密呈给蒋介石,蒋阅后立即批示:密告美国政府。
……
是不是已经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了?
但这还不是全部,除此之外,“有意无意”之间“说”或者“被说”破解了珍珠港事件相关情报的还有军统厦鼓特别组组长张圣才、军事委员会技术研究室第一组少将组长霍实子、军事委员会密电检译所所长温毓庆……
而在自媒体爆炸的今天,甚至连大数学家华罗庚都成了“民国破译专家”,这里不仅要发出一些感慨,这些所谓的“历史”,到底有多少是可以相信的?
全都是自媒体的说法
从某种角度来说,日本想要对美国发动战争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甚至可以这么说,在国家利益的交织之下,日美之战是早晚要爆发的,如果仅仅是对美国进行“战争预警”,这样的情报在当时的大环境之下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像样的价值,就连传言最广的“池步洲破译说”,也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池步洲的情报没有日本袭击的关键的时间和地点。更何况日军军部和外务省更是不可能使用同一套密码,这更应该是常识。
破译密码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还是国家和军队在战争之中使用的顶级密码,这样的密码大多有着附加的加密和定期更换的密码算法,破译这样的顶级密码,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这是工业国家才会具有的能力,绝不是几个专家挑灯夜战就能完成的。
美国为了破解日军的军用密码,不但集结了大批顶级情报人员,还利用了大量机械式计算机,甚至从欧洲的渠道搞来了日本密码机的原型产品,就这还需要脑力参与的斗智斗勇(比如故意泄露中途岛缺少淡水的假情报),才能有把握在接到电报后2~3天破译电文。
而才破译了山本五十六的行踪,最大的功劳不是破译人员的,而是前线作战人员和打捞人员,山本五十六毙命的前三个月,新西兰的基维巡洋舰击沉了日军的伊1号潜艇,并缴获了日本海军最新的密电码本。
而这些,中国情报界一个都不具备,怎么可能能够给美国提供如此高级的情报支援?
因为我们有反例可以这名这个观点——大轰炸期间,重庆曾经爆发过谍报战,日军与重庆当地的一些隐蔽电台通讯频繁,所用密码十分奇特,难以破译,而他们想到的办法竟然是“邀请”(聘请)美国知名情报人士雅德利作为“第一外援”,并组建专门破译日本密码的机构“中国黑室”——上面所说的池步洲即出身于此。
雅德利
所以,到底谁是谁的外援,一目了然。
国民党方面对破译工作的投入不可谓不大,但限于中国整体技术水平,成就有限。当时军委会技术研究室只能译出一些日本外务省比较简单的密码电报,比如日本政府向海外使领馆拍发的通告等,池步洲自己就曾表示,“到了抗战末期,日本陆军密电码研究仍无进展”“只有日本外交日密尚能支撑局面”。
而上面的其他英雄同样也很难说超越了那个时代,蒋介石就骂王芃生,“你的言论有时比没有理智更没有理智,比无常识更无常识”,他的情报“均未应验”。
情报工作落后,使中国吃了很多大亏。最典型的就是1944年豫中会战,因缺乏必要的情报来源,军委会做出黄河北岸日军人数不多、准备时间不足,依旧是一次局部攻势的错误判断。这使蒋介石在许昌一带的平坦地区部署主力, 造成惨败。战后总结,豫中“各部队谎报敌情,动摇军心,且影响于上级之作战指导”;“谍报人员素质及训练不佳……所得情报非为不确实,即有或已失时效。”
自己都这么说了,果粉要是还帮着吹牛,是不是就过分了?
日本的外交密码难度不算高,20年代就被美国黑室破译过,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华盛顿海军谈判期间,由于密码被破译,导致日方的谈判底线被美国全部掌握,而此次破译的最大功臣恰恰是上文提到的美国人雅礼德,所以作为他学生的池步洲破译日本外交密码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只是这样的情报,美国人自己会没有?又能有多大价值?值得果粉们大呼小叫吗?
著名纪录片,果粉亲力推荐的,台湾方面制作的《一寸山河一寸血》中,有过这样的画面——
这也许才是“破译者”满天飞的原因吧。
毕竟国府的能力,这么说吧:
跟美帝比,日军的密码全被破译,中途岛海战美军对日本的动向一清二楚;之后更是根据破译的情报直接伏击击毙了山本五十六。
跟苏修比,日本高层直接被渗透,首相的顾问尾崎秀实是苏共间谍,佐尔格小组无孔不入。
即使是跟TG比,日本在中国的情报机构满铁调查部和东亚同文书院被TG渗透成筛子,一堆日军高级情报官员都加入TG,诸如汪伪政权新闻机构最高负责人中西功,中支派遣军司令部顾问西里龙夫,北支派遣军情报课课长尾崎庄太郎等,全是TG间谍。
这才是真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