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弃中投美”:霸权主义阴影下的战略短视与中国的破局之道
何塞·劳尔·穆利诺
很明显,去年上台的巴拿马总统何塞·劳尔·穆利诺在特朗普于今年初在美国上台后,不得不迅速调整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外交立场,尽管他曾公开抨击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以“巴拿马运河安全”为由施压巴拿马减少中国影响,拒绝以“虚假信息”维系美巴关系,但紧接着却对中资港口运营商启动了审计,宣布不再续签2017年“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并向北京提出了90天的撤资通知。
穆利诺政府的言行凸显出其在中美博弈中明显倒向美国阵营,陷入了典型的战略短视和误判。
2025年2月初,美国政府以《巴拿马运河永远中立条约》为凭,多次威胁巴拿马,称若巴方继续扩大中国在运河区的参与,就将采取“必要措施”甚至军事干预,更曾扬言要“夺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美国人借“安全”幌子干涉巴拿马主权的做法,充分暴露了其霸权扩张的强盗本质。
非但如此,美国的贝莱德财团更欲通过以228亿美元收购李嘉诚家族在运河两端港口的资产,将巴拿马运河上的关键物流节点纳入掌控,进一步巩固对巴拿马的经济控制权。这种“控制型投资”实质上就是新殖民式的资本运作,强化了美国在地缘政治中的利益布局,削弱了巴拿马整个国家的经济独立性。
相比之下,美国对巴拿马的援助主要还是集中在军事安全领域,投入有限且附带严苛的意识形态条件,缺乏对基础设施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持。
科隆自由区的玛格丽塔岛港口
自2017年中巴建交,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以来,中国和巴拿马其实已经在基础设施领域展开了多项合作:
2017年中国路桥集团以10亿美元收购位于科隆自由区的玛格丽塔岛港口(来源:DiálogoAméricas),并计划建设巴拿马-科隆集装箱港口(PCCP),拉开了中巴港口基建合作的序幕。
2018年,中国政府于12月向巴方提供了约9900万元人民币(约合1631万美元)的赠款,用于巴拿马城至大卫高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来源:china.aiddata.org),该高铁项目预计总投资41亿美元,建设周期6年,建成后可创造6000个直接就业岗位和2900个长期岗位(来源:panamacybernews.com),但目前仅完成了可行性研究。
且中国投资也在2018年启动了约14.2亿美元的巴拿马运河第四座大桥建设(来源:BizLatinHub),规划建设6.5公里长的桥梁,支持双向铁路和六车道公路通行。
中远海运于2020年10月在科隆自由区建成占地超过2万平方米的海外仓(来源:en.people.cn),通过优化拉美物流配送,有效缓解当地的物流瓶颈、降低运输成本,创造了近百个就业岗位,成为中巴务实合作的落地典范。
此外,中国企业还计划投资10亿美元建设天然气发电厂,以提升巴拿马能源供应能力,并参与阿马多尔海岸邮轮码头及巴拿马会展中心的开发。
这些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都为巴拿马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部分项目亦因合同争议、成本估算偏差,以及当地监管等因素遭遇停滞,有的甚至被取消。穆利诺政府因此质疑“一带一路”合作的实际成效,却选择性地忽视了中国已经连续7年稳居巴拿马第二大贸易伙伴、年贸易额高达280亿美元的事实。
放弃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长期项目合作,就等于主动切断了通往拉美市场的重要基建主动脉,使巴拿马经济从“中美洲枢纽”退化回美国的“能源补给站”,丧失了产业升级的机会和经济自主的空间。同时,随着美国资本掌控关键港口的物流命脉,巴拿马将完全陷入被动,沦为地缘博弈中的一颗棋子。
而李嘉诚家族向贝莱德出售港口资产约228亿美元交易,实际上也是在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之下的一次投机冒险,却无意中揭示了美国欲通过金融资本对巴拿马运河实施深度控制。此举已经引发了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因为这笔交易将严重破坏了中国在中美博弈中的战略筹码。
李嘉诚千算万算算失了全盘
香港《大公报》对长江和记228亿美元港口交易的强硬态度撕开了中美战略博弈下的资本角力一角:官方批评李嘉诚家族“唯利是图”,并启动了180天反垄断审查,这既彰显了中国对关键资产交易的监管态度,也折射出运河地缘价值在中美竞争中的敏感性。
5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此评论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表示,高度关注有关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中国政府将依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企业商业行为应遵守相关法律,不能损害国家利益。
5月15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也就长和集团关于港口交易的声明再次进行了回应称,今年3月以来,有关部门已经多次发表声明,强调对长和集团出售港口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希望有关企业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审慎行事。
当巴拿马政府以“90天撤资通知”切断中资港口合作时,美方资本正通过贝莱德财团加速接盘运河资产。穆利诺或许能借亲美姿态换取短期的政治红利,却在经济逻辑上陷入“弃280亿年贸易额、附230亿资本交易”的失衡:放弃了中国这个连续7年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等于主动拆解拉美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依附附带战略条件的美国资本,更让巴拿马经济主权逐步让渡于外部控制框架,最终只会沦为地缘博弈的脆弱注脚。
西方媒体长期带有偏见地将中国在拉美的投资标签为“债务陷阱外交”或“政治渗透”,美国政客及其附属媒体频频渲染中国贷款令发展中国家陷入“无法偿还的债务泥潭”。英国BBC等主流媒体也跟风将中国基建合作曲解为获取政治影响的工具。更有甚者,将香港长江实业在运河口岸的港口运营污蔑为“中国情报行动”,试图将长江和记这一民营企业与中国政府的行为挂钩,抹黑合法合规的市场行为。
所以,面对美国霸权的“零和博弈”游戏,中国的破局之道需要更加深入和直观:
其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中国在战略竞争层面绝对不能再主动向美国释放妥协姿态,“一带一路”框架是中国对外贸易利益的核心,大踏步的前进即使遇到困难,也绝对不能大踏步倒退,中国对此也早就部署了足以反击的后手。
其二,强化多边合作机制建设,依托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论坛、中拉领导人峰会等多边平台,打造政府-智库-企业三级联动机制,从项目论证、实施监管到后期评估影响闭环管理,确保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与效益共享。
其三,加大绿色与数字基础设施投资,针对拉美国家日益增长的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的需求,可在巴拿马试点“绿色走廊”项目,推广太阳能、风能、氢能与微电网系统融合,助力低碳转型;在科隆自由区升级5G+智慧港口,打造区块链溯源体系,实现物流全流程透明化,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其四,深化民心工程与软实力布局:推动运河沿线中文学习、基础设施运营及环保监测培训,使当地技术人员成为项目共建者;开展“丝路之桥”青年交流、文化交流、孔子学院等活动,增进文化认同和民间友谊。
其五,创新风险共担型的融资模式,利用丝路基金、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美洲开发银行(IDB)等多边机构,推出涵盖政治风险、环境风险的贷款和保险产品,分散融资压力,提高项目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
其六,未来,中国在广大的太平洋地区和南北美洲地区还要进行更多的非军事化和军事化同步的国际安全合作,尤其是随着中国军武产业借助巴印空战的崛起,相信中国高端武器的促销会很快在美帝霸权的后花园——拉丁美洲铺开,中国军武产品普及的地方,必然也是中国外贸利益最安全的地方——中美竞争的终点仍然是战略力量的较量,中国必须要在针锋相对时刻对美国坚决亮剑。
历史终将证明,美国人的霸权主义“零和游戏”终将在中国崛起面前遭遇最后的破产,而由中国主导的全新的国际秩序将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之上。中国愿以最大诚意与拉美国家携手,用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打破偏见,让“一带一路”的阳光照亮被霸权阴影笼罩的那些角落。(本文由《司马平邦说》与南风青创工作室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