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黑客 “青铜玩家”现行记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一直在持续。
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27日发布《警情通报》称,此前境外黑客对我某科技公司进行网络攻击案件侦查取得重要进展。
原来,广州警方已初步查明该公司遭受的网络攻击是台湾民进党当局豢养的黑客组织所为。
让我们把时间线捋一捋。
5月20日,广州一家科技公司遭黑客攻击,广州警方很快就介入调查。
此次攻击是境外黑客组织有组织、有预谋的大规模行动,带有网络战痕迹,非普通个人黑客可为。
相关网络攻击具有明显的政治背景,具有高度定向性,属于持续性威胁活动,即APT攻击。
该事件给广州这家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涉事公司的自助服务终端覆盖全国32个城市,系统瘫痪期间累计影响超50万次设备使用。
更令人担忧的是,后台数据库中的用户身份信息、设备运行数据等敏感内容存在泄露风险。
技术人员在应急处置时发现,攻击痕迹显示黑客曾试图建立持久访问通道,从漏洞利用、权限提升到痕迹清除都显示出专业军事化特征。
初步追踪发现,该黑客组织长期用开源工具扫描探测我国重要部门、敏感行业和科技公司的网络资产。
根据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披露的技术溯源结果,不仅是广州的公司受到攻击,他们的“魔爪”还伸向了大陆10余个省份。
像军工、能源、水电、交通、政府这些重要领域都被他们盯上了,涉及的重要网络系统多达1000余个。
这要是真让他们得逞了,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就像给咱们的社会秩序“捅了个大窟窿”。
那他们都是咋攻击的呢?
他们利用公开网络资产探测平台,专门针对大陆重要网络系统开展资产探查,就像个小偷在街上到处“溜达”。
然后采用钓鱼邮件、利用公开漏洞、密码暴力破解、自制简易木马程序这些“老掉牙”的手法开展网络攻击。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还频繁利用VPN代理、境外云主机、傀儡机及多国IP地址(美、法、韩、日等)当马甲,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但技术专家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偷东西戴了十层口罩,结果裤腰带上还挂着自家门牌号。”
这种“技术菜却硬要搞事”的操作,在大陆警方面前,完全是在“裸奔”。
而最终让这些黑客组织露出马脚的是,他们搞的木马程序存在明显漏洞,就像个纸糊的灯笼,很容易就被反向追踪,直接被警方追查到攻击源。
说白了,这些木马程序就像小学生抄作业抄错答案,警方顺着错题本直接找到了他们老巢。
要说这黑客组织,可不是一天两天“搞事情”了,近年来一直持续针对大陆网络系统攻击,尤其是去年以来,攻击频次激增300%,目标从政府网站到水电厂控制台。这操作模式,和在菜市场里“假扫码真偷钱”的小偷套路差不多,技术含量低,全靠广撒网。
比如他们最爱用的手段是群发钓鱼邮件,标题通常是“您的账户存在异常登录”,附件里塞个粗糙的病毒程序。
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大陆的反制措施更硬核,通过流量特征分析,建立“攻击来源库”,不仅实现90%以上已知攻击的秒级拦截,还能在极短时间内就能锁定网络攻击的物理地址。
“台独”网军这两年疯狂搞事有两个原因:一是民进党当局急着“倚美谋独”刷存在感,二是他们的“金主”美国在背后递刀子。
现在最慌的恐怕是台湾这次接单干脏活的黑客。大陆警方手里捏着的名单,估计比他们户口本还齐全。
而民进党当局还在嘴硬,一边删帖子一边甩锅“大陆自导自演”,这就跟被当场抓住的小偷一样,赃物从兜里都翻出来了还嚷嚷“我没偷”。
警方通报中提到的“攻击带有明显网络战痕迹”,直接揭露了民进党搞网络战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频繁攻击制造大陆混乱,为后续政治操弄铺路。
目前网络空间已成为反“台独”斗争的重要战场。
从技术层面看,此次案件的侦破凸显大陆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高效性与专业性。
尽管台湾黑客组织试图通过多国IP跳转等手段混淆视听,但其粗糙的技术手段和漏洞百出的木马程序,恰恰暴露了其“外强中干”“低效攻击”的本质。
大陆技术团队通过精准溯源,锁定犯罪链条,不仅是对“台独”网军能力的降维打击,更以事实戳穿了其“技术威慑”的虚假叙事。
从政治意图看,民进党当局长期豢养黑客组织,将网络攻击矛头对准大陆关键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已非简单的技术犯罪,而是赤裸裸的分裂国家行径。
“台独”网军借网络空间散布虚假信息、制造认知混乱、破坏社会秩序的恶劣行为,与民进党当局属一丘之貉,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是对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的公然践踏。
大陆此次公布案件进展,既是对已掌握证据的阶段性展示,也是对“台独”势力的法律与心理震慑。
这进一步表明我们对民进党当局及其网军相关动向了如指掌,包括其手段、渠道以及涉及的关键人物,也传递出明确信号——大陆对任何试图“隐身”作恶、分裂国家的宵小之徒都将进行严厉打击。
此次案件也再次证明,大陆既有能力斩断“台独”网军的黑手,也有坚强意志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台独”势力若继续执迷不悟,妄图以网络攻击等阴招损招阻挠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进程,必将加速其覆灭命运,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