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手机CIS市场:格科第二,豪威第三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三星智能手机CIS市场份额从第二位下滑至第四位。
据Counterpoint的智能手机摄像头追踪报告,终端市场需求复苏的推动,全球智能手机CMOS图像传感器(CIS )出货量将在2024年同比增长2%,达到44亿颗。然而,尽管市场复苏,每部智能手机的平均摄像头数量仍将从2023年的3.8颗进一步下降至2024年的3.7颗。
索尼在2024年保持领先地位,同比略有增长,主要得益于产量提升和高端智能手机需求增长。索尼凭借高端智能手机需求和工艺改进保持领先地位。
格科位居第二,出货量同比增长34%。凭借其成本效益优势,该公司获得了更多安卓订单。此外,通过转向轻工厂运营模式,格科显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加快了5000万像素等高分辨率传感器的上市,并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组合。
豪威科技 (OmniVision ) 的出货量在 2024 年同比增长 14%,部分原因是其在热门的 50MP 传感器领域的扩张。其产品(例如 OV50H图像传感器)性能卓越,价格比竞争对手更具竞争力,自推出以来便获得了显著的关注,并已被中国主要 OEM 厂商广泛采用。
与此同时,由于竞争加剧,SK 海力士(SK Hynix)计划于 2025 年退出 CIS 市场。SK 海力士的退出可能为包括格科 (GalaxyCore) 和豪威科技 (OmniVision) 在内的中国供应商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中国本土优势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转变反映了更广泛的趋势:中国正在推动其科技供应链的本地化,以及政府对半导体自给自足的战略支持。这些努力使得中国CIS供应商对国内智能手机品牌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在中端和入门级设备方面。
三星曾将中国视为其CIS业务的战略增长市场,但现在却发现自己面临压力。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成熟以及本土CIS制造商技术能力的提升,外国供应商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
韩国《ET NEWS》援引研究员 Alicia Gong 表示:“随着中国竞争对手迅速扩大其产品线,智能手机 CIS 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剧。此外,随着中国推动建设国内供应链,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国内企业,而不是三星电子等海外供应商。”
中国供应商正积极扩大出货量,抢占市场份额,并通过深化与本土智能手机品牌的合作,提升价值链。凭借40纳米至28/22纳米工艺节点的强大国内代工产能,这些供应商正进军供应充足、需求不断增长的高端CIS领域。
格科长期未涉足高端领域,此次效仿索尼和三星的做法,在上海临港建立晶圆厂,并与晶圆代工厂合作,标志着其从无晶圆厂(Fab-less) 向轻晶圆厂 (Fab-lite) 的转变。目前,该公司运营着一条垂直整合的产业链:芯片设计位于张江,工艺研发和晶圆生产位于临港,先进封装和测试位于浙江。
供应链消息人士称,到2025 年,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和晶合科技的 CIS 产能将达到满负荷运转,这凸显了向国内生产的转变以及全行业向高端产品迈进的趋势。
中间地带不断缩小
三星如今发现自己陷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战略之间。索尼继续引领高端CIS市场,为高端设备提供先进的传感器。另一方面,中国竞争对手凭借高性价比的中低端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而三星则处于两者之间,难以维持其地位。
据报道,为了捍卫其地位,三星正将重点转向高附加值的 CIS,包括分辨率达到 2 亿像素或更高的传感器,瞄准高端智能手机型号和先进的成像应用。
然而,对于这种方法的长期可行性仍然存在疑问。
今年早些时候,韩国竞争对手SK海力士在多年表现不佳后退出了CIS市场。这引发了人们的猜测,三星可能很快会重新考虑其CIS业务,目前该业务由其系统LSI部门管理。
据报道,截至 2025 年初,三星已开始对其系统 LSI 部门进行内部绩效评估,这表明该公司包括 CIS 业务在内的非存储器半导体战略可能即将进行更广泛的调整。
尽管面临这些不利因素,三星似乎仍不愿完全退出CIS市场。业内人士称,该公司正寻求为美国主要科技公司开发定制CIS解决方案,旨在获得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收入来源。
与选择撤退的 SK 海力士不同,三星可能会选择坚守阵地——押注创新和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在日益拥挤的领域中重振其地位。三星电子正专注于高附加值产品,例如加强推出超过2亿像素的超高分辨率CIS传感器。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