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或出售美国工厂,中东+北非布局提上日程

导语:出售美国工厂,或因生产不经济及被制裁风险上升。筹建中的阿曼与埃及工厂,将作为晶澳供货美国新策略的重要部分。

01 或出售美国工厂?

近期,有来自业内的消息称,晶澳科技(002459.SZ)正在考虑出售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光伏组件工厂。

两年前,2023年2月4日,晶澳科技公告称,将通过新设公司的方式在美国亚利桑那新建2GW组件项目,投资额约为12.44亿元人民币。

500

美国亚利桑那州商务局官网当时也发布新闻称,晶澳美国工厂主要生产高性能太阳能组,预计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投入运营,创造600多个新工作岗位。

但该工厂一直推迟到2024年四季度才开始产能爬坡。

业内人士分析,此前晶澳迟迟不投产,或有成本方面的考量。

通常来看,美国工人薪资普遍是中国光伏大厂“基地”东南亚的5倍-8倍,叠加设备进口关税和环保合规成本,组件总成本将攀升至0.37美元/W。

而组件在美国当地售价在0.3美元-0.37 美元/W之间。这还是在国内“抢装潮”之后美国同步上涨后的价格。

此前中国光伏大厂的TOPCon组件生产,可享受拜登时期《降低通货膨胀法案》(IRA)中税收抵免补贴0.07美元/W。如果再加上绕道东南亚的低成本优势,可盈亏平衡乃至有盈余。

但近期美国政策连续突变,颠覆了这样的利益格局。

今年5月2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特朗普命名的“美丽大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其中,关于提前结束清洁能源税收抵免的相关内容,严重破坏了IRA的核心条款。例如,住宅太阳能30%税收抵免的到期日提前至2025年12月31日,比原计划的终止日期提前了近十年。

这项税收抵免政策,是IRA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一旦成为现实,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主要影响共和党支持率较高的 “红州”。

晶澳美国工厂所在地亚利桑那州,也是“红州”之一。

也就是说,如果住宅太阳能30%税收抵免被终止等政策落槌,那么在美国本地产销必定亏损。更直白地说,中国光伏美国开厂,赚的不过是IRA下的补贴钱而已。

但如果一再推迟投产日期,美国当地政府所期待的创造就业目标也无法实现。

晶澳美国工厂投产后不久,今年1月14日,美国国土安全部更新了UFLPA实体名单,其中包括晶澳科技的子公司东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东海晶澳)在内。

根据UFLPA规定,自2025年1月15日起,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将对这37家实体生产的商品采取"可反驳推定"(rebuttable presumption),即推定这些商品禁止进入美国;除非企业能够提供明确和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其商品生产过程不存在“违规”事项。

东海晶澳主要从事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多晶硅锭等太阳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从产业链结构看,东海晶澳所生产的产品,是晶澳美国亚利桑那州组件工厂的上游。

子公司被美方列入“黑名单”,是否与晶澳美国工厂延迟开工有关,暂不得而知。但美方这一举动,不仅会影响美国客户对晶澳的采购意愿,也会令晶澳在美下游工厂,遭遇进一步制裁的风险陡增。

在补贴风险之外,美国组件供货格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HJT技术路线正成为美国市场的新宠。

截至今年5月中,中、美、欧、韩各光伏大厂规划的在美58.3GW产能中,HJT产能占比超过60%。

500

HJT在美国受到光伏生产与销售各方青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工艺步骤少所带来的一系列优势。比如开放的专利体系、电力能耗低等。

最重要的,或许因为单GW人工数量相对Topcon减少了60%,从而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且也适配美国环保要求。

此消彼长。当这些HJT产能全面落地开花之时,Topcon的竞争优势也将极大程度被削弱。

相比积极在美布局HJT产能的阿特斯(688472.SH)和梅耶博格(迈为股份提供设备)等,晶澳美国工厂的Topcon组件即使正常投产,也显然慢了一拍。

02 “新美国产能计划”

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晶澳并没有打算放弃美国市场。

从2024年的年报数据来看,晶澳科技美洲地区占总营收23.37%,毛利率高达31.43%,堪称“甜点市场”。

晶澳科技的成本控制能力,曾被认为是全行业之首。但其中国境内与欧洲市场的毛利率,不仅皆为负数,还出现了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全部同比下降。

500

这样的业务结构中,美国市场毫无疑问是晶澳盈利的关键支撑点。晶澳必须紧紧抓住,不容有失。

此前,晶澳主要通过位于东南亚的越南工厂,向北美出货。

但今年4月21日,美国商务部最终裁定,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四国的晶体光伏电池及组件,加征税率最高达271.28%的反倾销税(AD)和3403.96%的反补贴税(CVD)。

一个月后,5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得出结论:来自上述四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对美国国内光伏制造商产生了威胁。

这意味着,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征收高额“双反”关税,已成定局。

其中,晶澳的越南工厂将被征收52.54%的反倾销税和68.15%的反补贴税,合计征收税率高达120.69%。

500

新“双反”税率中的反补贴税,远超2024年初步裁定的税率0.81%—8.25%,直接冲击到晶澳科技等光伏厂的盈亏平衡点。晶澳从东南亚出货的老路也被堵死。

如美国工厂因为不经济和制裁风险上升关停,东南亚又不能再去,晶澳还有什么措施攻略美国市场?

笔者从前述接近晶澳人士处获悉,晶澳有意将正在筹建中的两家海外工厂,作为美国供货新计划的重要部分。

其中,位于埃及的北非工厂,或作为这一策略的备份厂。而阿曼工厂,则是出货美国的产能核心后备军。

晶澳管理层这一想法,在东南亚被制裁后尤为显著。

笔者注意到,去年在美国工厂投产差不多同一时间,晶澳连续落子埃及与阿曼工厂的筹建项目。

2024年11月22日,晶澳科技与埃及政府、阿联酋Global South Utilities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在埃及建设一座2GW太阳能电池和2GW光伏组件工厂。

其中,太阳能电池厂预计投资1.38亿美元,组件厂投资7500万美元。彼时的说法是,埃及这两座工厂建成后将主要服务埃及国内市场。

不到一个月,12月19日,晶澳又宣布拟于阿曼建设6W高效太阳能电池和3GW高功率太阳能组件项目,投资总额为39.57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一期预计在2025年底或2026年一季度投产。

作为直供欧洲和中东的“后花园”,埃及所在的北非也是多家光伏大厂建厂的选择。

但晶澳选择在阿曼建厂,除了中东市场10%税率明显低于东南亚外,或有国际局势方向上的考量。

阿曼位处东西方海上贸易的枢纽地区,且因为人口不多、资源有限,社会氛围也较为宽容,无力也无意愿卷入大国对抗。

一直以来,在美国和伊朗的互动关系上,阿曼一直担当中间人和秘密传递信息的角色。在叙利亚冲突、也门冲突中,也有阿曼助推谈判的“调停者”身影。

这样来看,在与美国外交关系良好的阿曼建设工厂再出货到美国,顺理成章作为晶澳的备选方案。

同时,围绕阿曼为中心的“新美国产能供货”策略,晶澳也为之匹配了资本计划支持。

500

今年2月21日,晶澳科技A股披露赴港上市公告后,于4月28日正式递表。

晶澳港股IPO募资的第一大用途,即为扩大海外生产能力及强化全球市场推广,包括但不限于阿曼生产基地及其他海外产能扩充项目等。

重心放在阿曼,埃及作为后备——这种全球化多路径的供应链体系,既能绕道中东供货美国,又顺便辐射了中东、北非市场,如能顺利实施,对晶澳相当有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阿曼建厂的中国光伏大厂,仅有晶澳一家。这次的产能迁移行动,也是一贯“求稳不冒进”的晶澳,为数不多的“先人一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