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度,既不能轻视,也无需高看

来源:微博@李梓硕在印度

这几天《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这篇文章还挺有热度的。

500

500

在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上面阅读量10w+,还有3k+点赞。

明明看着像是上个十年的论调,但这类文章在这几年仍然会偶尔爆一篇。

而且看这意思,写这种文章还挺受欢迎的。

说明这几年印度卡签证还是有点效果,实在是太少有中国人过去了。

我自己后台也经常收到私信,说国内太轻视印度了,我们应该如何如何重视印度,然后转发了一大堆文章给我,说印度已经取得了什么什么成就,不加以节制势必取代中国xxx...

重视是好事,但是得实事求是嘛。

我自己发印度留学vlog就是想多给国内传播一些一手的实况信息。

不过我视频传播力不行,更新的也少,一直到今天也没啥讨论度,况且越正经的视频越没啥传播力。

目前中文互联网的印度一手信息比较少,许多印度打拼多年(目前仍在)的一线人员由于众多顾忌,我看他们也不怎么在国内发声。

导致很多人看印度的发展情况像看黑箱一样,端着印度给出来的大数据,要么懵要么猜。

我们网络上也有对印度/中印关系做精准判断的能人。

之前毛克疾发过《毛克疾:冷静看待印度经济的成色和底色》那篇写的那么好都不咋火,也没有大媒体转发,我在微信里面搜了一下,发现阅读量最高的就是南亚研究通讯自己发的。

我把结尾搬运过来:

对印度,既不能轻视,也无需高看

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面对印度这个全球除中国外唯一10亿人口级别的超大规模国家,我们既不能被旧有的偏见和成见所绑架而轻视印度,认为印度一无是处、发展无望,以至于在涉印重大事项上掉以轻心,犯下难以逆转的战略误判;也不应盲目跟随其他利益相关方围绕“印度奇迹”炮制的话术泡沫而高看印度,给予印超过其本身实力和水平的“超规格待遇”,以至于客观上帮助印度提高策应贴靠美国实施“友岸外包”“中国+1”的能力。

总体上,于中国而言,最理想的方针应是重视印度,围绕印度政治经济的远期潜力、中期趋势、近期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特别是通过细颗粒度的行业数据挖掘和政策案例研究,进一步看透、摸清印度经济的底色和成色,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既利当下、更利长远的经略印度之策。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