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驳“美国吃亏论”

🇺🇸 美国政客有个老毛病,就是明明对别人发起的是不义之战,但总有一套歪理先行,还假装自己是受害者。美国新政府虽然不太讲体面,但攻击别人的时候,话语陷阱照样张口就来。比如对中国发起关税战的理由是,中国卖给美国的东西远远多于美国卖给中国的东西,所以美国吃了大亏,中国的“过剩产能”还导致美国工人失业,所以对中国加关税是为了公平贸易。必须用事实戳穿谎言,让美国“师出有名”的算盘落空。

500

▲ 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无偿占有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

一、贸易逆差不是别人欠你

美国新政府天天喊着要“回归常识”,但恰恰是他们自己最该补补经济常识。贸易的本质从来都是等价交换。从古代的粮食换兽皮、陶器换盐巴,到后来的一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买卖从来都是建立在你情我愿的基础上。有土地的负责种粮食,有矿的负责生产能源,有人力的负责做衣服鞋子,这就是世界经贸的底层逻辑。买得多卖得少,账面上当然要出现赤字,这就是贸易逆差。当今世界一大特点就是经济全球化。苹果手机在加州设计、全球生产,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行销世界,这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谁人为造出来的,也不是谁可以人为切断的。中国顺差、美国逆差,不是谁欠谁,而恰恰说明中国的比较优势大、产品竞争力强,美国人喜欢。有本事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是中国人的骄傲,而绝不是什么原罪。

▲ 入境免签+离境退税,让越来越多外国人从“来中国玩”变成“来中国买”

二、美国故意不提自己的顺差

长期以来,美国总是片面强调对别国存在货物贸易逆差,却刻意回避自身在服务贸易领域获得的巨大顺差。这种“选择性统计”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惨。

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的逆差来源地,且逆差规模不断扩大。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1至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出口额由56.3亿美元扩大到467.1亿美元,增长了7.3倍。2023年,中国对美国服务贸易逆差约270亿美元,占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总额约9.5%。据中方统计,美资企业在中国市场营收比中资企业在美国市场的营收多5000多亿美元。按照美国的逻辑,这些不都是美国占中国的便宜吗?

500

▲ 2025年5月,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在2025财年第二财季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预计将在第三财季因美国关税政策损失约9亿美元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美国是贸易大赢家》报告中指出,美国2023年的服务贸易出口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13%,与大多数经济体都有顺差,2024年顺差总额近3000亿美元。美国在高附加值服务领域近乎垄断,知识产权使用费年收入近1500亿美元,远超其他国家,金融、法律、科技等专业服务出口支撑起1400万个就业岗位。按照美国的逻辑,是不是全世界都应该向这个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征税?

此外,美国长期对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品出口实施严格管制,人为抑制了美国优势产品出口,让美国企业白白丢了中国市场。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曾分析,美国若将对华出口管制放松至对巴西的水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可缩减24%;如果放松至对法国的水平,则可缩减35%。由此可见,美国不是不可以减少对华贸易逆差,只是自己关闭了增加对华出口的大门。更不要说,如果美国人把格局打开一点,还可以跟中国一起搞技术研发,一起变得更强。

还有一个统计上的漏洞。美国企业通过跨国投资在中国生产并卖回美国,利润大头是美国人挣了,但贸易额却计入中国出口,导致顺差数字被夸大。比如苹果每卖一部手机,留在中国的附加值只有3%到6%,绝大部分利润还是被苹果公司带回美国。这一现象在经济学中有个专有名词,叫“无工厂制造”(factoryless manufacturing)。也就是说,美国企业虽然不直接制造产品,却掌握了设计、品牌和利润的核心。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利益,但在贸易顺差的统计里是看不到的。

三、中美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曾说过:“屠夫、酿酒商、面包师给我们提供食品,不是出于仁慈,而是为了得到回报。”确实,企业都是用脚投票的,做生意不会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中美建交之初,货物贸易额不足25亿美元。到2024年,这一数字达到近6883亿美元,仅仅40多年就增长了275倍。现在在华美国企业超过7万家,年销售额超过4900亿美元。仅苹果一家企业,在华净利润就高达近200亿美元,占其全部财年利润的20%。美国资本家显然不会做赔本买卖。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曾说,和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一样,美国公司跟中国做生意,在合作中共享商业经验、产品、渠道并非是受胁迫,而是因为双方都有各自的商业诉求。中国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了巨大市场。比如,截至2024年,美国有超过一半的大豆出口到了中国,近年来尽管份额有所下降,但中国仍是最大买家。美国对中国的民用飞机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中国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美国对中国的集成电路出口同样超过100亿美元,居第二位。汽车和棉花也是美国对华出口的重要品类,分别位列第二大出口市场。

500

▲ 2025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沃尔玛零售店内,挂满中国制造的玩具。中国制造更是撑起了美国人的舒适生活。从年年换代的苹果手机,到每家每户圣诞树上的星星,哪样离得开强大的中国制造?美国几乎每7件进口商品里就有1件来自中国,92%的圣诞节装饰品、75%的玩具来自中国,沃尔玛超市货架上70%—80%的商品都跟中国有关系。正是因为中国“高效率+低成本”的供给,美国人才能维持“高消费+低通胀”的生活。美国政客欠中国人一句谢谢

四、美国是国际经贸体系的最大受益者

二战后,美国及其盟友一手构建了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美国主导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提出建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贸易组织三个核心机构,构建起战后全球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制度性管理框架。国际贸易组织虽然没有建立,但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来居上补上空缺。通过这三个组织,美国牢牢控制了战后全球经济秩序。

500

▲ 1944年7月,同盟国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决议以美元取代英镑作为国际货币,就此建立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至于美国人后来为什么同意让中国加入WTO,也远不是所谓推动自由贸易那么冠冕堂皇。经济上,美国尝到了产业转移、收割世界的甜头,胃口越来越大,需要收割更大的市场,最便捷地将美国商品打入中国市场。政治上,当时不少美国政客主张“以接近促改变”,妄想先把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再对中国搞颜色革命。只是中国不但没上套,还在严酷的规则里杀出一条血路。最后美国人不得不感叹,资本主义没有改变中国,反而是中国改变了资本主义。

五、剥夺美国人工作权利的是美国资本寡头

美国人的就业不是被中国偷走的,而是被美国资本寡头主动出卖的,这是资本逐利本质的必然结果。上世纪后半叶,为了发展附加值更高的服务业,同时受人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美国开始将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美国很多企业将国内的工厂转移到了中国或其他新兴经济体。如果搞金融就可以钱生钱,美国老板们当然不用雇人拧螺丝。就这样,从1960年至今,美国制造业比重从25%下降至11%,服务业比重则由64%升高到80%。所谓“锈带”、“鬼城”、“乡下人的悲歌”,都是这么来的。

500

▲ 随着制造业不断外移以及产业链全球化,美国出现“锈带”,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到处是闲置厂房和被遗弃的锈迹斑斑的设备。图为底特律的废弃工厂。美国工人失了业,搞服务业的白领们也好不到哪去,因为分配机制也在日益失衡。美国金融资本通过支配货币发行、债务、有价证券和地产等方式,已经形成对生产资料的高度垄断和对经济生活的寡头专制,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压低员工工资、削减福利,不断加剧贫富分化。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经济增长的果实,大部分被最顶层的那1%甚至0.1%吃干抹净了。美联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最富有的0.1%家庭拥有13.8%的国家财富,而最底层的50%家庭却仅拥有全国财富的2.5%。美国参议员桑德斯披露,剔除通胀因素后,普通美国人的工资在过去50年里没有任何增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