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吹嘘”
中国人的“吹嘘”
中国人的自我吹嘘,古已有之,遗风相传,似乎是基因自带,不吹嘘不足以张扬国之大、家之大、民之大。可以说,吹嘘上自帝王,下至百姓,此风绵绵不绝。
何谓“吹嘘”?百度解释:意为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或为对人和事过分吹捧。说白了,就是我们口头上的说“吹牛皮、讲大话”。虽然是“吹”,但也要得法,讲究艺术。吹有上等吹,中等吹,下等吹之分。
上等吹,吹“贵胄之身”。往往是帝王之吹。比如某某草寇得了江山,会说我祖上“乃王亲皇族云云”。汉朝的皇帝刘邦,他登基后就对群臣说:“朕是夏王朝驯龙刘累的后代!”。这明显就是贩卖假货,夏朝有人会驯龙吗?难道世上真的有龙?这不过是刘邦自吹罢了,他真正的出身是泥腿子,年轻时不过是一介混混而已,为了抬高身价,树立皇威,用吹嘘来唬人:天下人必须臣服于我。
还有唐王李世民,也会吹嘘,他说他是道家之祖老子李耳的后代,其实,稍懂历史的都知道,李世民汉人的血统不纯,祖父李昞娶的是鲜卑族女人做老婆。大诗人屈原也有此习,他在《离骚》中自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四伯庸”,言下之意,吾亦是帝系大户。还有大文人苏东坡父亲苏洵在《苏氏族谱》中写道:“苏氏出自高阳,而蔓延于天下”,高阳,是黄帝之后,苏老爷子也好吹。公众人物尚且如此吹嘘,更不要说黎民百姓了。
中等吹,吹“名门富族”。不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像阿Q就是典型代表。鲁迅写的《阿Q正传》中人物阿Q,总是用我祖上也曾阔过来吹嘘:“比你阔得多啦!”。当然,如果说阿Q是文学人物,那么,现实中不乏文人名士,枭雄豪杰。三国军阀首领袁绍也喜欢吹嘘,他不无傲娇的说“我家四世三公”。不过,他的确是妥妥的官二代,富贵人家,《后汉书》称“贵宠于世,富奢甚”。文人陶渊明,也炫耀说:“悠悠我祖,渊自陶唐”。陶唐,帝尧都城,相当于现在的首都。但这些人物无非都是想告诉世人,我们祖上富且贵,“不差钱”。
下等吹,吹“同乡渊源”。攀龙附凤,不分职业贵贱。中国人拉关系,喜欢套近乎,同乡就是最好的纽带,八竿子也要打一着。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曾四处炫耀与章太炎是同乡。杜月笙第一次见面时说:“你是余杭人,我是海宁春富庵人,我们是老乡”。于是,出身低贱的杜月笙,便通过同乡之谊,请大学者章太炎给自己写家谱,章太炎经过一番考证,得出杜月笙家世:“杜之先出于帝尧,其八祖皆御史大夫”。这真是靠吹嘘换来了镀金。
谋士徐世昌也公开吹嘘过与袁世凯是同乡。也正是通过这层同乡关系,徐世昌走向了权力的顶峰。徐世昌做北洋军首席军师,与同乡袁大总统有很大的关系,可以称为同乡关系中的典范,颜小四认为,吹牛还是有神效的。
吹嘘,含一“虚”字,就是虚荣心在作祟,而虚荣心往往是人性的弱点,然而,是人就有弱点,所以,我们允许人吹牛皮。吹牛皮的好处是:从社会学角度讲,吹嘘自己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份,使自己吹嘘所扮演的角色能够受到尊重,还有在社交上可以破冰,拉近人际关系;从经济学角度讲,吹嘘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好的投资资源。身价往往就是资源,能够在经济活动中获得足够的关注与合作,提高成功率。历史证明,吹牛的人更容易获得上帝的垂青。当然,吹牛是一门艺术,吹得好是牛人,吹不好是牛腩,一旦识破,将导致个人信誉崩塌,成为大众的笑柄。
中国人与西方人吹嘘略有不同,西方人吹嘘不拨高,不张扬,而中国人吹嘘则显得奔放,夸张,不藏着,不掖着,带点自得的神情。奇怪的是,中国人向来是以内敛、含蓄为处世哲学,但唯独在吹牛上,艺高人胆大,奢华而不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