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爱情,从来不是朋友圈里的点赞,而是生活中那些无需刻意营造的温暖瞬间

【本文来自《5·20冲突日记》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520 ,刷朋友圈时,满屏都是玫瑰花、转账截图和精心布置的烛光晚餐,仿佛没参与这场狂欢,爱情就被判了死刑。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打着 “网络情人节” 旗号的日子,早成了一场被消费主义精心包装的情感绑架。商家像是拿着魔法棒的巫师,把 “520” 谐音成 “我爱你”,硬生生造出个消费节。从五月初开始,电商平台的弹窗就疯狂推送 “520 专属礼物”,美妆礼盒印着 “不送她这个就是不爱她”,珠宝广告配文 “真爱需要看得见的证明”。就连楼下早餐店都推出 “520 爱心套餐”,让人不禁想问:现在连豆浆油条都要背负爱情的 KPI 了吗?更魔幻的是,社交平台成了大型爱情竞技场。有人晒出 999 朵玫瑰的视频,评论区立刻有人攀比花束大小;有人收到 5200 元转账,马上有人晒出 52000 元的截图。感情好像变成了一场炫富比赛,礼物的价值等同于爱的深度,发朋友圈的速度决定幸福的纯度。可真正的爱情,难道是用玫瑰的数量、转账的金额来衡量的吗?女朋友生气时说:“别人都有仪式感,就我没有!” 我忍不住想问:是谁规定的仪式感必须要和消费挂钩?那些在寻常日子里记得对方忌口、雨天提前送伞、加班时默默准备宵夜的关怀,难道不比一场精心策划的 “仪式” 更珍贵?爱情本该是细水长流的陪伴,如今却被包装成必须在特定日子表演的节目。说到底,“520” 不过是被资本创造的符号,可太多人陷入这场狂欢,把对爱情的焦虑转化为冲动消费。与其在某个特定日子疯狂示爱,不如把爱意分散到 365 天的柴米油盐里。毕竟,最好的爱情,从来不是朋友圈里的点赞,而是生活中那些无需刻意营造的温暖瞬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