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回暖了,但星巴克中国却更着急了?
文/窦文雪
编辑/子夜
一份关键指标表现良好的成绩单,似乎让星巴克加速了出售中国区业务股权的进程。
近日,彭博社发布了一篇报道,称星巴克将开始出售其在中国的股份,消息人士称,星巴克本周通过一位财务顾问向几位潜在投资者发出了信函,征求他们对中国业务及其发展方向的意见,相关资产估值或达到数十亿美元。
而在此之前,星巴克中国刚刚公布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同店交易量以及利润率均取得同比增长。
图源星巴克官网
当前的星巴克中国,十分需要这样业绩指标增长的好消息。
去年以来,星巴克屡屡表态,称星巴克中国业务将继续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得市场中,有关星巴克将出售中国业务股权的猜测甚嚣尘上。
如今的这份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或许可以被视为星巴克中国仍有发展潜力的信号,能让星巴克中国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将股权“卖”个好价钱。
如果把时间拉回到2017年-2018年,星巴克中国不需要努力给自己找出路,彼时的它没有什么对手,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但随着更多竞争对手入局,国内现制饮料品牌们之间的价格战打了一轮又一轮,行业玩家们纷纷加速扩张,产品创新越做越好,新颖的营销方式层出不穷。
如今,消费者对星巴克的宠爱早已被分散。就算只看现制咖啡品牌,就已经有瑞幸、库迪、挪瓦、比星、Tims、M Stand可以与星巴克抢市场,还有蜜雪冰城等现制茶饮品牌也推出了咖啡产品,销量十分可观。
星巴克中国也在近期“入乡随俗”,推出鲜奶茶产品;成为第一个与京东秒送全面打通会员体系的品牌,试图在平台补贴的帮助下降价拉客。
国内茶饮品牌的高速扩张法——开放加盟,也有很大的概率将被星巴克借鉴,如今的星巴克不仅需要更多投资者的帮助,也需要更多加盟商的加入。
曾经,几乎所有的现制饮料企业都说自己要对标星巴克,如今,星巴克中国真的要向“后生”学习了。
1、财报刚回暖,星巴克就着急卖中国业务股权
从星巴克刚刚有为中国区业务寻找合作伙伴的打算,到如今彭博社的这篇报道,已经过去了一年。
早在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之时,时任星巴克全球CEO的纳思瀚(Laxman Narasimhan)就曾在财报电话会上对中国市场的竞争态势做出过评价,并透露星巴克正处于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早期阶段。
随后,即便是经历了换帅,都没有改变星巴克即将继续为中国业务探索合作伙伴关系的决定。
星巴克新任CEO布莱恩(Brian Niccol)曾对分析师表示,他正在努力更好地了解公司在中国的运营情况,并指出中国的竞争环境似乎“非常激烈”,宏观环境也很“严峻”。
“星巴克需要弄清楚如何拓展中国市场,并将继续探索能够长期帮助星巴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图源星巴克官网
但长久以来,星巴克中国业务股权的出售进度,一直停留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阶段,在去年11月彭博社的报道中也是如此。
彼时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星巴克正研究中国业务的各种选择,包括出售股权的可能性,而星巴克已非正式地评估了潜在投资者的兴趣,其中包括中国国内的私募股权公司。
此后,市场中也传出过意向收购方的信息。比如今年3月,星巴克宣布了一次大裁员,随后就有媒体报道称KKR、FountainVest(方源资本)、PAG(太盟投资集团)等多家私募基金有意收购星巴克中国业务股权。
当时的报道还称,华润集团与美团亦被纳入潜在买家名单。星巴克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Rachel Ruggeri预计将于未来几周随高管团队访华,参与出售谈判。
再看最近的这次报道,“星巴克本周通过一位财务顾问向几位潜在投资者发出了信函,征求他们对中国业务及其发展方向的意见……”
从“探索可能性”到“向潜在买家发出问询”,这意味着,星巴克变得更主动,并已经为寻找中国区业务合作伙伴的事宜按下了“加速键”。
这或许与星巴克中国在2025第二季度的业绩表现良好有关。
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在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7.4亿美元,同比增长5%;在稳固的运营基础与强劲韧性的支撑下,门店经营利润率始终保持两位数,公司利润率取得同比增长。
与上一季度相比,在各类商圈、不同城市层级、各个营业时段,同店交易量同比攀升星巴克中国门店的同店可比交易量同比攀升,实现4%的增长,同店销售额继续大幅改善。
而相比星巴克其他地区的数据,星巴克中国的表现出色。星巴克全球可比门店销售额下降1%,可比交易量下降2%。其中,北美同店销售额下降1%,可比交易量下降4%。
但对于星巴克而言,出售中国业务股权迫在眉睫。连线Insight此前在文章《星巴克中国的焦虑,走“麦当劳模式”能解?》中分析,星巴克或将采取“麦当劳模式”,出售部分股权以找到战略合作伙伴一起耕耘中国市场,这或将让星巴克在中国的运营更为本土化。
另一方面,星巴克北美的业务压力愈发沉重,出售部分中国区业务后,公司可以将工作的重心转回北美市场。
图源星巴克官网
更重要的是,星巴克中国区当前的良好业绩是公司发展前景的体现,这或许能让星巴克中国的股权卖个好价钱。
2、激烈竞争中,星巴克难回巅峰
尽管一份向好的业绩拉高了星巴克中国的估值,但这距离其巅峰期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家自1999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品牌,在国内吃尽了“第三空间”理念和率先入场的红利。
2017年-2018年,是星巴克中国的巅峰期。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7年,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占到了58.6%,门店数量更是占了连锁咖啡总数的61%。
在那段时间,国内一有新咖啡品牌出现,瞄准的行业标杆一定是星巴克。
图源星巴克官方微博
但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星巴克一直被对标,也逐渐被超越。
咖啡品牌中有瑞幸咖啡推出9.9元咖啡、Manner采用小店高坪效的模式快速抢占市场。
资本的视线也在2018年向国内咖啡品牌倾斜。比如2018年,瑞幸先后完成AB轮融资,线下门店总数突破2000家;2018年,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注意到Manner咖啡,并投资8000万元,助推其进入高速扩张期。
而一直定位中高端的星巴克,彼时多数产品的定价还在30元左右。再加上后续疫情暴发期间,线下消费业态几乎停滞,星巴克由于过于依赖消费者到店消费,客流量急剧下降。
但与此同时,瑞幸、Manner等品牌则凭借外卖业务,实现了逆势增长。
2022年,另一家来势汹汹的咖啡品牌库迪成立,库迪一经成立就对上了瑞幸咖啡,双方的价格战打了一轮又一轮,库迪的扩张也是迅速的,其成立不到一年就开出了6000家门店,创下了行业最快扩张记录。
而这些“战争”中,星巴克并没有积极应战,国内消费者的视线也早就被星巴克之外的许多品牌吸引。比如成立于加拿大的Tims咖啡、成立于2017年的M Stand、成立于2019年的挪瓦咖啡、成立于2022年的比星咖啡等等,都在国内有自己的受众群。
除此之外,在产品创新能力、行业风向的敏感度上,星巴克实则都不及竞争对手。
瑞幸咖啡除了此前的现象级产品生椰拿铁外,还有樱花拿铁、西瓜拿铁、草莓拿铁、茉莉花香拿铁、橙C美式、小黄油拿铁等产品也受到了消费者喜爱;营销行业的经典案例——酱香拿铁也出自瑞幸之手;霸王茶姬爆火时,瑞幸还推出轻乳茶系列,紧跟潮流。
库迪咖啡也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线,同时推出了很多特色产品,比如五常米乳拿铁、潘帕斯生酪茉莉拿铁等;在《哪吒2》热播之后,库迪还推出魔丸灵珠系列产品以及周边。
而星巴克已经很少有新的爆款产品出现,在新任CEO上任后,其还提出过简化菜单、调整营销策略、优化移动订单、重新布局门店、减少频繁的折扣和促销活动、专注品牌高端形象等改进措施。但这些举措对于中国业务的拉升效果有限。
虽然星巴克也曾在去年推出过轻乳茶系列产品,但仍然晚了一步,相关产品的销量和声量都不及对手瑞幸。
此前,星巴克中国的业绩表现也一直不佳。根据星巴克发布的2024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星巴克中国在第四财季实现营收7.84亿美元,同比下滑7%。可比门店销售额下降14%,客单价下滑8%,订单数量下降6%。
时至今日,瑞幸咖啡已经走出了低价内卷的时期,开始谋求涨价,而星巴克则是才跟上同行的步伐。
比如此前京东开放秒送通道,进军外卖领域,星巴克就是第一个与京东秒送全面打通会员体系的餐饮品牌。
图源星巴克官网
但在如今国内的咖啡市场中,星巴克只放下身段或许也远远不够。目前,现制咖啡产品的新品类几乎已经被各大厂商开发殆尽。有关咖啡与茶、咖啡与奶、咖啡与果味,甚至咖啡与白酒的排列组合都已经被竞争对手开发过。
星巴克若想突出重围,不仅要在价格策略上做出改变,还要在新品研发上加大投入,真正做出既好喝又实惠的产品。
3、下沉扩张是必然,星巴克急需帮手
除了丰富产品线、降价促销,还有一件迫在眉睫的事需要星巴克解决——规模扩张。
如今,星巴克已经丢掉了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光环,门店增长速度缓慢。
据深圳中证投资发布的报告,2024年,瑞幸咖啡凭借其35.1%的门店数量占比,稳居市场领先地位。紧随其后的是星巴克和库迪咖啡,分别以13.58%和12.44%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第二和第三的位置。
图源星巴克官网
而国内现制饮料市场的现状是,在价格下滑、毛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只有加快门店扩张,占领更多市场,才有望保证利润的增长。
瑞幸在2024年全年净增6092家门店,总数来到22340家;库迪咖啡也在快速奔跑,还计划推出“触手可及”计划,推出便利店型,并表示计划在2025年底达到5万家门店终端。
多数新茶饮品牌的布局策略也是加速门店的扩张和下沉。
比如截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从3000多家门店飙升至6440家;蜜雪冰城的全球门店数量突破4.5万家;茶百道新增594家门店,门店总数为8409家;古茗新增门店913家,门店数目为9914家;沪上阿姨全国门店总数为9176家,较上年增长了780家。
这些品牌的扩张速度之所以如此快,加盟店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瑞幸咖啡有超过30%的门店为加盟店,霸王茶姬有98%的门店都是加盟店;蜜雪冰城有99.8%为加盟店;沪上阿姨有99.7%为加盟店;古茗有99%以上的门店为加盟店。
而加盟店也能为品牌带来不错的收益。
以瑞幸咖啡为例,2024年全年,瑞幸咖啡的总净收入达到344.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4%;其中,自营门店贡献255.92亿元,同比增长43.1%,占比74%;联营门店收入77.45亿元,同比增长24.4%,占比提升至35%,收入结构得到优化。
但星巴克的门店扩张速度一直不快,这或许是由于其至今仍然在保持自营的原因。
自营门店虽然有更方便品牌管理、对服务有更好把控的优点,但扩张能力不及加盟店。星巴克如果想要加速扩张、进入下沉市场,开放加盟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实际上,早在2022年,星巴克就想快点扩张门店了。
在彼时的全球投资者交流会上,星巴克提出“2025中国战略愿景”:未来3年,星巴克将以每9个小时新开一家的速度,将3000家新门店铺到300个中国城市。
图源星巴克官网
想要实现这个扩张目标,或许只有开放加盟才能做到。
要开放加盟,星巴克就急需一位熟悉国内经营环境的“帮手”,就像曾经的麦当劳与肯德基一样。
2016年前后,麦当劳将中国内地和香港共计约2700家麦当劳餐厅的20年特许经营权,以总对价最高20.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中信集团与凯雷;百胜集团与春华资本及蚂蚁金服达成协议,二者共同向百胜中国投资4.60亿美元,同时百胜餐饮集团与百胜中国进行了分拆。
不管是出售特许经营权,还是完成业务拆分,都分别给麦当劳中国和肯德基中国带来了良好的结果。两家品牌均实现了更完善的本土化运作,门店数目实现增长、业绩情况也出现了明显回暖。
如今,星巴克中国已经拿出了一份回暖的成绩单,或许这个能拯救星巴克中国、帮助其在国内市场加速扩张的“白衣骑士”,很快就会出现。
(本文 头图来源于星巴克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