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渗透率浪潮中捞金,吉利汽车仍是不错的确定性投资选择?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在当下的汽车领域,吉利汽车,绝对是传统车势力在变革时期实现转型的最成功案例。
最新产销数据显示,4月传统车企中,吉利汽车以53%的同比增速完成23万辆销量,环比也增了0.8%,仅次于同比增了4.6%,环比降了2.4%的上汽(38万辆);与同、环比分别大降了9.3%、29%的长安(19万辆)拉开差距。
即便是面对过去几年增长弹性十分可观的新自主势力或新势力,其增速也依然很能打。同月,比亚迪、零跑分别以21%、超170%、超270%、32%的同比增速实现38万辆、4.1万辆销量、3.5万辆,3.4万辆。
销量高增之下,2025Q1吉利汽车如期实现了强增长业绩:营收同比增长24.5%至72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6.7亿元,增速在2024年213%的高点上再次攀高至263.6%,实现盈利持续大爆发。
不过,表现在资本市场中,吉利汽车(00175.HK)今天技术性走牛的态势并不如同期的比亚迪、零跑、小米汽车等。
或许,吉利汽车仍是一个不错的确定性投资选择。
车市“优等生”:吉利继续在50%渗透率浪潮中“捞金”
报告期内,吉利汽车销量及业绩的可持续增长,与整个乘用车市场在转型深水区中展露出的显著张力是相同步的。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乘用车零售量在政策刺激下实现6%的同比增长,需求增速略超乘联分会此前的预期。
市场整体继续呈现“新能源主导、结构性分化”的特征,期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3月成功突破50%;同时得益于自主品牌转型升级成效释放,3月国内乘用车零售实现了近10年来最高的同比增速,为14.4%。
吉利作为四大国产传统自主车势力中成功转型的典型,在其中贡献了不少力量,也获取了不小的收益。
一季度吉利以48%的增速实现了70.4万辆的季度总销量新高,其中新能源车占了48%,达33.9万辆;国内新能源渗透率更是突破50%(达52.2%),稳居新能源品牌第一梯队。

销量继续激增的背后,是“银河品牌爆发”与“极氪高端突破”的双重效应:
一方面,在各大自主品牌重点出击的核心战场,即10万-20万元价格段,公司将吉利银河系列正式升级为——“吉利银河品牌”。
基于该品牌“用燃油车价格提供智能体验”的核心战略,报告期,其单季度销量近26万辆,同比增长214%;其中,热销系列——吉利星愿连续两月月销超过3.5万辆,并凭借11.7万台的终端销量,成为1-4月累计全品类销量冠军。
并且,结合吉利星愿4月底超93万辆的总销量数据,以及企业在技术突破、产品焕新与价值重构等方面透露的增长动力,合理猜测,吉利首个破百万的新能源品牌在不久后会出现。
另一方面,面对中高端市场,极氪在2月完成对领克品牌的整合后,品牌溢价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
一季度,涵盖领克的极氪总销量同比增了21.1%,达到11.4万辆;虽然由于受领克定价影响,系列总营收219.6亿元仅增了1%;但毛利率却提升1.8pc达18.8%,可见高端产品的溢价实力。
接下来,预计大定已超3万的领克900交付量将持续攀升;而计划于第三季度上市的极氪9X以及上市首月实现万台下线交付极氪007GT等新车型的推出,极氪作为中国高端豪华引领者的品牌实力很有望持续释放。
不同于比亚迪以“全产业链优势”成为中国新自主车势力中的独一份,吉利是以独特的“品牌矩阵协同”模式一步步完成转型,在时代的技术变革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两者路径不同但均验证了新能源市场的高增长潜力。
收入增速慢?回归“一个吉利”的吉利很赚钱
或许透过此次季报中,吉试可能会因为季度收入增速远低于销量增速,会被质疑“以价换市”。
但对于一个朝阳赛道,内驱力才是评判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重点。
而值得重视的是,吉利销量的增长并未以牺牲利润为代价:一季度,其毛利率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15.8%,销售与行政费用率同环比双降,验证了企业规模效应向经营质量的传导。
譬如,品牌端,银河品牌通过高性价比车型快速放量,摊薄固定成本;极氪通过高端车型维持高毛利,形成“高中低端全覆盖”的盈利结构。
据披露,一季度极氪单车净利润同比大幅扭亏,达到了4500元,品牌季度净利润达5.1亿元,表现很出色。
品牌盈利出现拐点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供应链协同驱动下的成本变动。依照公司推算,极氪和领克合并之后,其联合采购合并BOM成本将降低5%-8%,产能利用率也会提高3%-5%,研发协同之后,研发成本则会降低10%-20%。这一点,其实在一季度极氪(含领克)的毛利率变化中也得到了体现。
而按照去年吉利发布的《台州宣言》,公司会以“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核心举措加速进入战略转型新阶段。
目前来说,吉利刚好处在“聚焦、整合、协同”的重要环节。企业接下来的管理重任也是会放在极氪与吉利汽车合并的推进工作中。
完成后,吉利集团旗下四大品牌吉利、银河、极氪、领克将回归于同一上市平台——吉利汽车;同时产业端,其供应链协同效应也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正如行政总裁桂生悦公开表示的:“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环境,吉利汽车只有改变过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情况,把资源凝聚成一个拳头,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胜利。”

基于公司多品牌整合展现协同降本能力,以及领克900、极氪9X等高端化新车型的未来产能爬坡,中金证券预计吉利汽车产品高端化大概率会继续贡献盈利弹性。
确定性增量预期的前提
很显然,回归“一个吉利”将为吉利汽车丰富的确定性预期。
但要注意的是,兑现这个预期的前提是,品牌需求保持稳增态势。
为保证这一前提的实现,智能化平权与全球化出海都是吉利汽车需要重点出击的方向。
在智驾领域,3月初,吉利已推出了统一的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千里浩瀚”,将全集团所有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统一到一个组织架构。
按计划,今年下半年极氪将推出的超豪华SUV极氪9X和大型豪华SUV极氪8X,都搭载浩瀚超级电混技术;领克也要发布首款EM-P中大型混动轿车,配英伟达Thor芯片,用千里浩瀚H7方案,覆盖更高端的超豪华市场,以此稳住并增强品牌在豪华领域的实力。
预计接下来企业将继续推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下沉至更低价格段产品中。据悉,吉利自研的“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进入了量产阶段。
为践行这一步,研发投入必然少不了。今年一季度吉利的研发费用就同比增长了24.5%至33.28亿元,而这些主要就是用于智能辅助驾驶和三电技术等核心技术方面。
至于吉利的出口,目前来说确实是公司的短板。公司行政总裁桂生悦也在此次业绩发布中表示:吉利出口总量虽然没下滑,但没强劲增长,因为对海外反应比较慢,资源投入不足。
数据显示,一季度出口近9万辆,位居整车出口量第五,但仅增2%,增速落后于行业,反映出海外市场布局的挑战。
结语
透过吉利的季报数据可以肯定,在激烈的竞争下,公司确实具备不俗的赚钱能力。这本质上也是公司“战略定力+执行力”的胜利。
不过,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企业的容错空间已越来越小,尤其是传统自主车实力纷纷取得转型成效后。
在“智能化下半场”中,吉利汽车需要在技术领先性、全球化运营能力、盈利质量之间找到新平衡。若能持续兑现技术商业化与全球化目标,吉利冲击自主实力TOP2也并非不可能。
来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