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长不在,副驾失能,客机失去控制的10分钟

近日,外媒披露的一起发生在去年的飞行机组空中失能事件引发关注。

去年2月17日,德国汉莎航空某航班搭载199名乘客由法兰克福前往塞维利亚。在巡航阶段机长离开驾驶舱前往洗手间,不料副驾驶随后突发癫痫失去意识,导致飞机在无人操控状态下飞行长达10分钟。

机长通过应急方式进入驾驶舱后,发现副驾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动作异常,立即呼叫医疗支援。旅客中的一名医生参与了急救,飞机紧急备降最近的马德里机场,副驾驶被迅速送医,经诊断系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癫痫。

500

据调查显示,在机长离开几秒后,副驾驶就突然昏倒,在癫痫发作过程中无意触动了多个开关和踏板,关闭了飞行控制计算机并触发警告信息,所幸自动驾驶仪和自动推力系统未被解除,使飞机保持了稳定的航向,没有酿成灾难。

癫痫属于航空医学中最隐蔽的风险之一,其发作往往毫无预兆,而空勤体检常规项目难以识别病因。无论是遗传性、脑外伤后遗症,还是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紊乱,癫痫都可能在某一刻突然夺走飞行员的意识。

这也正是为何“机组失能”是全球航空安全领域最不可控的高危风险之一。

近年来,飞行员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空中失能事件屡次引发关注。

2024年10月8日,土耳其航空TK-204航班飞行中,59岁的机长突然失去生命体征,机组展开急救并备降至纽约肯尼迪机场,机长在航班落地后被宣告死亡。

2025年2月8日,易捷航空U2-2252航班,机长突然失去行动能力。副驾驶随后接管飞机,航班紧急备降将机长送医。

机组失能是指飞行过程中机组成员因突发疾病、心理崩溃、中毒、疲劳等原因丧失操作或决策能力的紧急状态。机组失能的诱因一般与飞行环境、不良心理或身体疾病有关。

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统计,全球民航每年发生的机组失能事件约20-30起,其中约70%由心血管疾病或突发性昏厥引发。

飞行员失能时的外在表现有多种形式:例如判断力或体力下降、突然发病、休克甚至死亡。

失能者的飞行技能或决断力会迅速减弱,同时还可能出现紧握驾驶杆、猛推/拉驾驶杆、猛蹬方向舵,粗猛、不柔和的操纵等等。如果其他机组成员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有可严重影响飞行安全。

大约在10年前,中国民航就开始要求航班飞行中驾驶舱严格遵守两人制,确保飞行全程中驾驶舱都不少于2个人。

如果驾驶舱只有2名飞行员,有一人需要使用洗手间,则要由客舱机组或空保组的一名成员进入驾驶舱守候,避免发生机组突然失能造成驾驶舱失控的状态。

国内各航司已将该规定纳入《运行手册》,民航局也将此规定的执行情况纳入监管。

同时各航司也进一步加大了对空勤人员的健康管理、疲劳管理和心理干预,尽最大努力防范和降低机组失能造成不安全事件的风险隐患。

但是,我们国内民航系统还是有必要持续关注以下三点问题:

一是如何强化驾驶舱双人制合规管理。

局方和航司虽建立了驾驶舱双人制的强制规定,但并不是所有航司的机组都能一丝不苟严格执行。

据了解仍存在有极个别飞行机组不认真落实驾驶舱双人制,飞行机组离开驾驶舱(驾驶舱只有一人状态下)拒绝客舱机组进入驾驶舱的情况。

局方和航司的监管部门对该项制度程序的落实情况难以有效监管,其他机组成员发现后往往出于面子或顾忌机长威压不敢主动报告。建议各航司进一步优化机组离开和返回驾驶舱的SOP,利用可验证可追溯的技防措施强制落实驾驶舱双人制。

二是如何严抓机组疲劳飞行。

机组人员在执行任务前必须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确保其在飞行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然而现实中,部分航空公司为了追求运营效率,常常压缩机组的休息时间,导致机组疲劳上岗。在旺季生产高峰期,航班量骤增的情况下,更应充分考虑机组人员的工作负荷,避免过度排班。

同时,还有必要需要关注的是机关空勤疲劳飞行的问题,不少空勤领导干部在参加长时间值班、开会、公务活动后利用下班后休息间隙执行飞行任务,本身已经忙了一天已处于疲劳状态,再去带班飞行,铁定属于疲劳上岗。

建议各地局方进一步加大力度检查各航司机关空勤干部的疲劳管理问题,执行每个航班任务前也要和普通空勤员工同样标准,依法获得不受打扰的休息时间。如果连航司空勤管理者、这些政策的制定者都天天知法犯法、知规违规,违章上机疲劳飞行,又如何能指望他们有效管理安全生产?怎么指望他们有效保障一线普通空勤队伍合规运行?保障一线员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如何强化机组健康管理监管机制。

建议局方层面修订部门规章,从合格运行审定层面细化空勤人员航前健康监测要求,比如要求包括乘务员、安全员在内的所有空勤人员在飞行准备前都要做强制性健康确认和健康申报,使用设备监测体温、血压、精神状态,与酒测同时展开,这些航前体检项目只有空三家都没问题了才可以执行航班任务。

建议从局方和航司政策体系层面强化航卫管理部门的权力,把航卫部门从服务保障职能调整为安全监管职能,建立由航卫部门主导、空勤单位协作的机组健康管理工作机制。

航卫部门需要从卫生专业角度对机组健康监测、空勤病假管理、机组疲劳管理、机组酒店和健身房甲醛污染监测、机组餐食质量管理、机上饮用水质量监测等一切与机组健康有关的事宜开展全面监管和指导,并定期收集空勤人员意见建议和疲劳信息报告,结合空勤体检结果对空勤队伍健康状况开展综合评估。

所有空勤单位和保障单位要接受航卫部门的监管,落实航卫部门健康管理整改要求,真正把机组疲劳管理和健康保护做到实处。

一次飞行员失能,可能是孤例;但背后暴露的制度和管理漏洞,却不是偶然。

安全从来不是靠运气守护的,它需要每一个环节都管控及时、每一份制度程序都执行到位。

得管。

来源:微信公众号“停机坪”(id:tingjiping789),作者:停机坪大表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