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球是特例
1983年中国取消布票,这标志着中国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
1998年中国人均每日肉类消费量首次超过100g,这意味着大多数中国人终于能每天都吃到肉了,从吃饱逐步变到吃好。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汽车产量先后突破100万辆、200万辆,汽车开始在中国普及,但当时仍然只有少数人能够买得起汽车。
此后中国汽车产量增速不断加快: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1827万辆,2017年达到2902万辆,中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就完成了汽车的普及。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过去几十年生活水平一直都在改善,而且变化的速度很快:
以彩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基本在八九十年代完成了普及;
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基本在2000年前后完成了普及;
汽车的普及则是2000年后,特别是2010年后的普及速度显著加快。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是一件寻常的事,但在全世界这并不普遍。
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水平在过去几十年变化缓慢甚至基本没有变化。
生活水平的持续快速改善是一件奢侈的事,他们都没有经历过这些。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在全世界是特例。
我们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国家三个群体进行对比,看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不是独一无二的。
一、中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对比
图1:中国和发达国家制造业规模对比
2000年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还比较弱小,远低于美国和日本,与德国大致相当。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只相当于美国的23.8%,日本的33.1%。
2023年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不仅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甚至接近七国集团制造业规模的总和。
从2000年到2023年,中国制造业规模扩大了10倍以上,同期除了德国其他发达国家制造业规模的增长都没有超过一倍。
日本制造业的规模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下降,2023年日本制造业增加值比2000年低23%,是七国集团中制造业规模唯一出现减少的国家。
中国制造业如此快速的增长相比所有发达国家是独一无二的。
图2:中国和发达国家商品出口金额对比
2000年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十分孱弱,商品出口金额还远远无法跟发达国家对比。
中国的商品出口金额只与意大利基本相同,低于七国集团中的其他六个国家。2000年中国的商品出口金额只相当于美国的31.9%,德国的45.2%。
2024年中国的商品出口金额达到3.58万亿美元,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七国集团中商品出口金额最多的是美国(2.07万亿美元),其次是德国(1.68万亿美元)。
除了美国和德国,七国集团其他国家的商品出口金额基本都只有五六千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的六分之一左右。
从2000年到2024年,中国的商品出口金额增加了3万多亿美元,美国和德国商品出口金额的增长幅度只有1万多亿美元。
除此以外,其他发达国家的商品出口金额都只有3000多亿美元左右。
中国商品出口金额如此大幅度的增长相比所有发达国家也是独一无二的。
图3:中国和发达国家发电量对比
中国和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从发电量上也可以看出来。
2000年中国的发电量只有1.3万亿千瓦时,虽然已经超过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发达国家,但仍然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
此时中国的发电量与美国仍有巨大的差距,更不用说跟发达国家整体的差距。
2023年中国的发电量达到9.5万亿千瓦时,不仅超过所有发达国家,而且比七国集团发电量的总和还要多近2万亿千瓦时。
从2000年到2023年,中国的发电量增加了8.1万亿千瓦时,这个增长规模是绝无仅有的。
同期发达国家的发电量却基本没有什么增长:七国集团中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发电量略有增长,其他国家的发电量都出现了减少。
从发电量上看,中国的增长幅度也是独一无二的。
图4:中国和发达国家汽车销量对比
2005年中国的乘用车销量达到397万辆,与发达国家相比销量规模只低于美国和日本但超过欧洲所有国家。
如果将欧洲国家当成一个整体,欧盟27国的乘用车销量达到1562万辆,是全球乘用车销量最大的区域。
2022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达到2356万辆,不仅超过任何一个发达国家,而且也超过了发达国家整体。
2022年美国、日本和欧盟27国的乘用车销量总和是2230万辆,比中国的乘用车销量少了126万辆。
发达国家的乘用车市场早已饱和,2005年之后所有发达国家的乘用车销量都出现了下降,这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销量增长相比发达国家都是独一无二的。
图5:中国和发达国家人均汽车销量对比
2005年,中国平均每一万人的乘用车销量只有30辆,这个水平不到巴西和墨西哥的一半,更是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2022年,中国平均每一万人的乘用车销量是167辆,已经十分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同年欧洲发达国家每万人乘用车销量的水平是250辆左右,美国每万人乘用车销量是197辆。
虽然中国的人均乘用车销量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但这个差距已经是可以看得见的差距了,不再像2005年那样遥不可及。
正是有了最近这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在汽车消费上才能逐步追上欧美发达国家。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对比
图6:中国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规模对比
2000年,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经高于主要发展中国家,但是只比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多了一两千亿美元,还没有数量级上的差距。
2023年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是任意一个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规模的十倍以上,与任意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绝对值上的差距都超过4万亿美元。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里除了中国以外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2023年印度制造业的增加值只相当于中国的9.7%。
中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中国制造业不仅在规模上是全球第一,而且在门类的完整性、技术的先进性等全部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中国不仅在制造业规模的绝对数值上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增长的幅度上也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
2000年到2023年,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扩大了12.6倍,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规模增长的幅度都没有超过10倍,印度制造业规模只扩大了6.1倍。
正是因为中国在2000年时制造业规模已经最大,从2000年到2023年增长的幅度又是最大,这才使得2023年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
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制造业如此快速的增长也是独一无二的。
图7:中国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金额对比
21世纪初中国的商品出口金额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基本还处于同一水平:
2000年中国的商品出口金额是2492亿美元,高于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尼、马来西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
此时中国的商品出口规模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并不大:比印度多2070亿美元,比巴西高1941亿美元,比墨西哥高828亿美元,比马来西亚高1510亿美元。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2024年中国商品出口金额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
2024年中国的商品出口金额达到3.58万亿美元,除了中国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商品金额出口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即使是超过5000亿美元的国家也只有墨西哥一个。
2024年印度、巴西、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商品出口金额分别是4426亿美元、3370亿美元、2647亿美元和3304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的12.3%、9.4%、7.4%和9.2%。
中国的商品出口金额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存在数量级的差距。
中国不仅在商品出口金额的绝对值上超过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增长幅度上也超过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从2000年到2024年中国商品出口金额增加了3.3万亿美元,其他发展中国家里商品出口金额增加最多的是墨西哥、印度、越南:分别增加了4507、4002和3888亿美元。
中国商品出口金额增加的绝对数值是大多数国家的十倍以上,即使是增长幅度也超过了除越南以外的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
从商品出口金额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2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增长幅度是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的。
全世界主要的发展中大国在2000年时经济规模和中国还处于同一量级,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变为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
图8:中国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发电量对比
2000年中国的发电量就已经显著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但是只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高几千亿千瓦时而已。
到2023年中国的发电量已经接近10万亿千瓦时,其他发展中国家只有印度的发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中国的发电量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要多7万亿千瓦时以上。
中国发电量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已经存在数量级的差距。
从2000年到2023年,中国的发电量增加了8.1万亿千瓦时,增长的绝对值远远超过所有发展中国家。
主要发展中国家里印度发电量的增长幅度仅次于中国,印度在此期间也只增加了1.4万亿千瓦时,只相当于中国的17.0%。
其他发展中国家发电量增加的数量只有几千亿千瓦时,全部都不到中国的二十分之一。
中国的人口规模可没有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二十倍,这意味着中国在人均发电量的增长幅度上都远超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
图9:中国和主要发展中国家乘用车销量对比
国家物质生产力的增长最终是会体现到生活水平上的,而最能反映物质生活水平改善的指标是汽车销量:汽车能够普及是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上升至中等水平以上的重要标志!
2022年中国的乘用车销量达到2356万辆,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
其他发展中国家里乘用车销量超过100万辆的国家只有两个——印度和巴西,他们的乘用车销量分别是379万辆和158万辆。
即使是这两个国家,他们的乘用车销售规模只相当于中国的16.1%和6.7%,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乘用车销量都不到中国的二十分之一。
从2005年到2022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增加了1959万辆,增长的幅度也是超过其他所有国家,中国乘用车销量能够达到2000多万辆的规模主要是2000年以后增长起来的。
在此期间,印度的乘用车销量增加了269万辆,是其他发展中国家里最多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乘用车销量都只有一二十万辆。
2000年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独一无二的,乘用车销量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图10: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人均乘用车销量对比
正是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在人均乘用销量上也超过了所有主要发展中国家,在人均水平上也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最前列。
2005年,中国每万人乘用车销量只有30辆,高于印度但低于巴西、墨西哥、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
2022年,中国每万人乘用车销量增长至167辆,不仅超过了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也超过了马来西亚、沙特等人口规模较小、经济更加富裕的国家。
中国在人均汽车销量上都超过所有主要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制造业增加值、商品出口金额、发电量和汽车销量等一系列指标上,中国不论是总体规模还是增长幅度都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独一无二的。
三、非洲——一个被世界经济遗忘的大陆
对大多数国家来说,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对非洲来说这却并不容易。
从2000年到2024年,非洲经济不能说没有发展,但是非洲经济增长的幅度太小,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没有影响。
非洲的经济水平落后,各种经济指标的绝对值原本就很低,如果增长幅度还不大,基本相当于停滞了。
不仅如此,虽然非洲经济的总量指标增长了一些,但是非洲人口在同期几乎增长了一倍,非洲很多人均经济指标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出现恶化。
非洲并不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地方:
非洲的人口规模与中国相当,也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但是非洲的经济体量在全球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非洲国家的国土规模和人口规模并不小: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家的人口超过1亿,刚果、坦桑尼亚、南非、肯尼亚等国家的人口超过5000万。
但是非洲没有一个国家的GDP总量进入全球前三十,即使是非洲作为一个整体其经济规模仍然十分较小。
图11:非洲国家商品出口额
2024年,非洲所有国家加起来的商品出口金额只有6270亿,在全球商品贸易中占据的比例与其人口占比完全不匹配。
南非是非洲国家中商品出口金额最大的国家,但南非的商品出口金额也只有1101亿美元,其他非洲国家的商品出口金额只有几百亿美元。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人口规模超过1亿的大国,但是2024年的商品出口金额仅有45亿美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非洲国家的商品金额如此微不足道?
根源就在于非洲国家的工业极其落后,只能出口农产品和资源产品。
南非是非洲工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因此南非的商品出口金额超过人口比他大得多的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
尼日利亚主要的出口商品是石油,资源类产品的出口占据了尼日利亚商品出口金额的90%以上,刚果也是如此,因此尼日利亚和刚果的商品出口金额可以达到几百亿美元。
埃塞俄比亚既没有工业,也没有石油和矿产品,因此商品出口金额只有可怜的几十亿美元。
图12:非洲各国发电量
2023年,非洲所有国家的发电量总和是9029亿千瓦时,比2000年的4402亿千瓦时增长了105%。
从发电量总量来看,2000年~2023年非洲的发电量增长了一倍多,但是同期非洲的人口也从7.94亿增长至14亿以上。
以人均发电量来看,非洲自2000年以来基本没有增长,非洲国家的发展基本是停滞的。
非洲发电量最大的两个国家是埃及和南非,2023年的发电量分别是2201和2244亿千瓦时,发电量规模无法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即使加上西非的其他国家,2023年的发电量也只有990亿千瓦时。
埃塞俄比亚所处的东非也是如此,整个东非2023年的发电量只有1279亿千瓦时。
从发电量来看,非洲国家的经济水平是极度落后的!
图13:非洲汽车销量变化
从汽车销量上也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非洲的经济基本是停滞的。
2022年非洲的汽车销量只有113万辆,从2005年至2022年非洲整体的汽车销量只增加了2万辆。
整个非洲不仅汽车销量的规模极低,而且在2000年后基本没有增长。
经济增长并不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即使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极低也不一定会发展,非洲国家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四、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特例
不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都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中国的总量规模超过所有国家达到第一;
2、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增长时间超过所有国家;
3、中国的人均经济指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对比停滞不前的非洲国家、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巴西墨西哥和失去三十年的日本,中国的发展成就是巨大的,是独一无二的。
即使是对比发达国家和经济发展巨大的小国例如韩国、马来西亚、波兰等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也毫不逊色。
图14:全球人口规模超过1亿的国家
全世界人口规模超过1亿的国家一共有15个,2018年这15个国家的人口之和达到50亿,占当时全球人口的70%以上。
这15个国家按人口规模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中国和印度,人口规模超过14亿;
第二类:人口规模超过2亿的国家,美国、印尼、巴基斯坦、巴西、尼日利亚;
第三轮:人口规模在1亿~2亿的国家,例如孟加拉国、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等。
在人口大国这个群体中,有太多默默无闻的国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
这些人口规模超过1亿的国家经济基本没有什么发展,意味着全世界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口没有能够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相比这个群体,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同样是独一无二的。
图15:经济总量排名变化
中国不仅在总量上赶超了发达国家,而且在人均水平上同样逐步追上了发达国家。
中国的人均发电量、人均能源消费量数据已经超过了英法意等欧洲发达国家,在人均汽车销量上与发达国家也不再有数量级上的差距。
考虑到人口规模的差距,中国在人均水平上追赶发达国家的难度极大,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全球所有大国中独一无二的。
非洲国家的经历说明了没有努力奋斗,经济发展会停滞。
巴西、阿根廷和南非的经历说明了如果不能实现产业升级,经济的发展是有瓶颈的。
日本的经历说明了即使是曾经的发达国家,如果在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中落后,国家的收入水平和地位也会下降。
从90年代至今日本经济已经失去了三十年,不论当年日本的经济如何辉煌,一时的领先也不是理所当然的。
图16:华为Mate60
经济发展并不是自然而然的,需要直面发达国家的竞争。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发展成就,关键在于中国在产业竞争中取得了胜利。
不论是钢铁、电力、石化等传统产业,还是航空、通信、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中国都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我们要充满信心,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奋斗。
我们的发展策略是正确的,我们的发展目标是明确的,我们的发展政策是稳定的,我们必将赶上并超过所有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