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霸总大秀肌肉:75岁,正是闯的年纪

500

  作者:吴垢

  近日,科伦药业一则广告登上热搜,一个75岁大爷赤膊上阵,肌肉线条如雕塑般硬朗,配文“刘先生75岁——没有不可能!”,堪称行走的荷尔蒙。

500

  ● 图片来源:科伦药业

  网友炸了锅,有人惊叹“比我这20岁小伙还生猛”,有人“打假”直呼“不可能”。

500

  ● 图片来源:微博网友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肌肉大爷”不是演员,不是模特,更不是健身教练,而是科伦药业实控人、董事长——#刘革新。

  最重要的是,他可不只是会秀身材,他还是中国医药界的传奇——30年前辞掉铁饭碗创业,如今坐拥三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千亿,被称为“输液大王”。

  只要你或家人输过液,十有八九用过他家的产品。

  刘革新的故事,比任何爽文都精彩。

500

  师夷长技以制夷

  “只要你或者你的孩子得过病、输过液,他就应该挣过你的钱。”这句话,说的就是刘革新。人如其名,“革新”二字就是他一生的写照——不服输,敢创新,永远在折腾。

  刘革新1951年出生在湖北黄陂,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母亲从事教育事业。

500

  ● 湖北黄陂的秀丽风光。图片来源:摄图网

  书香氛围让刘革新爱上了文学,他的梦想是当作家,演讲稿都要亲自写,引经据典不在话下。

  “幼年时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位先辈,是孙中山和鲁迅。他们都是学医出身,后来都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伟大推动者。”

  可“政审”断了他的文学路,怀抱着“先知人而后知世,先救人而后济世”的理想主义精神,刘革新选择了弃笔从医。

500

  ● 刘革新和满墙书架

  1975年他从大连铁道医学院药剂学毕业,1984年又拿下重庆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成为当时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高精尖”人士。

  35岁,他站在人生的而立关口,却满怀童心,觉得自己的人生才刚开始。

  上世纪90年代,改革春风吹遍巴蜀大地。

  1992年,41岁的刘革新在中美合资的四川奇力制药当上了总经理,学了一身先进管理经验。可当时的美方老板对中国员工有着天然的“歧视”,眼见同胞们处处受到不公正待遇,他骨子里那股“中国人的能力不比你们差”的血性,让他干了一件大事——

  1995年,因不满美方老板对员工的态度,他愤然辞去铁饭碗,离开前,他甩给美国老板一句狠话:

  “如果你们还这样对待中国员工,我会让你们一辈子都生活在我的阴影之下;我会干和你们一样的事情,我会证明中国人的能力绝对超越你们!”

  不吃馒头争口气,刘革新毅然决定下海创业,百年前,思想家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夫天下之事,有承前启后,此刻,刘革新决心做一个继往开来者——用学来的西方商业文化,打败他们。

  那年,刘革新已是45岁高龄。

500

  创业初始

  被他的创业激情感染的,还有公司的副总程志鹏和财务总监潘慧,三人成了科伦药业的“创始三剑客”。

500

  ● 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中)、创始股东代表潘慧女士到生产基地

  对于他冲动的选择,连妻子一时都有所怀疑,一再逼他表态“是不是郁郁不平的气话?”

  刘革新只撂下一句:“如果创业不成功,我就去跳楼、你就去改嫁!”

  刘革新后来回忆道:

  “那时,我心坚如铁并深信我会成功。这句狠话,就是信心的表现。如果只说我想成功,恐怕永远都不会成功;如果说我要成功、我得成功以及我能够成功,信心才会迸发出来。”

  看他如此坚决,妻子在那段时间只做一件事——借遍娘家所有人的钱。

  1995年底,中国医药产业向民资开放,刘革新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整合妻子借来的钱,东拼西凑出100万,租下成都新都一个杂草丛生的废弃胶囊厂,创立了四川科伦大药厂。

  选址时,旁边已有可口可乐、统一等巨头,压力山大。

  可刘革新偏不信邪,就要站在他们旁边,每天问自己:“离他们还有多远?”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但如果不完成GMP(良好生产规范)标准以及工程实施和验收发证等一系列工作,这个窗口就会永远关闭。

  他效仿爱迪生,搞了个“60小时监禁工作制”,将自己置入绝境,立誓:不投产绝不离厂回家。

  那是1996年初,天气特别寒冷,刘革新点燃一盏油灯,在四面漏风的厂房里度过了大年初一,100多天,他吃住都在厂里,电工房、水塔下、锅炉房都睡过。

  4个月后,他蓬头垢面,满脸胡子,像个“老工人”,连昔日部下都认不出他,但工厂顺利投产,科伦迈出了第一步。

  彼时,大输液市场正如一匹脱缰野马,需求井喷却供给匮乏。

500

  ●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时,医院普遍设有自己的制剂室,自产输液产品,大型药企嫌利润薄不愿涉足,而小型药厂又因技术门槛望而却步。市场空白成了机遇的温床。

  刘革新亲眼见到美国人只在中国投资了很少的钱,汇回国内的钱却是其投资额的50倍。

  他深知美国人不比中国人聪明,美国人能赚的钱,中国人凭什么赚不得?

500

  五当奇迹

  所谓大输液,通俗来说就是“打点滴”。

  然而,刘革新要做的不是普通的点滴,而是100毫升的儿童专用点滴。

  当时,医院里全是500毫升的大瓶子,孩子用不完就得扔,浪费又伤身。

  刘革新在医药圈混了多年,敏锐捕捉到这个痛点,当即拍板,“咱就干这个!”

  科伦上下从决策到执行效率飞快,他调集所有资源,6个月就把产品搞了出来。

  凭借错位竞争和产品定位,科伦儿童专用100毫升注射液一上市就供不应求,订单多到工厂24小时连轴转。

  这100天的拼命,换来了科伦的“第一桶金”,也让许多员工下定决心死跟刘革新。

  这件事,创下了医药界的“五当奇迹”——当年策划、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盈利,1996年底,科伦赚得盆满钵满,刘革新喜获“五当弟子”的外号。

500

  ● 刘革新

  然而,在大药企待过的刘革新明白,以目前科伦的产能和规模,不过是小打小闹,为了做大做强,科伦靠并购狂飙突进。

  当时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甚至排队找上门要求科伦药业收购他们。

  2003到2009年,刘革新花了1.5亿,吞并了13家输液厂。

  “做企业的人只有两条路:要么做好,要么卖好。”

  愿意卖的科伦尽量给好价钱,愿意做的就和科伦一起并肩作战。

  2008年全国大输液产量为79.7亿瓶(袋),科伦药业产量为17.5亿瓶(袋),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首位,大输液市场占有率高达22.1%,排名第一。理论上你输两次液,至少一次是科伦的,江湖人称他“输液大王”。

  同年,科伦药业登陆深交所,市值冲破百亿,上市首日,刘革新身家飙到55.52亿。

  上市给他带来了钱,更带来了野心——他不满足于只做点滴,而是要搞抗生素和创新药,打造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也就是常说的“三发驱动”。

500

  抗生素的环保血战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熟读《孙子兵法》的刘革新,在科伦药业刚上市,就马不停蹄奔向下一个战场——抗生素。

  他带着团队跑到新疆伊犁,创立川宁生物,专攻抗生素中间体,比如硫氰酸红霉素和头孢系列原料。

500

  ● 位于新疆伊犁的川宁生物奠基仪式

  这些东西是抗生素药的核心原料,市场需求大,但麻烦也不小。

  抗生素生产会冒废气、废水,环保成本高得吓人,随着相关政策越来越严,许多厂子扛不住,选择关门大吉。

  刘革新偏不信邪,砸了40亿建“全球最大抗生素中间体项目”。

  可这仗打得太苦了。

  环保检查让工厂开一阵停一阵,可刘革新咬牙坚持:“不是环境差,是我们不够强!”

  他不设上限投环保,建污水处理系统,光环保就花了30亿。

  2012年,“最严限抗令”又让抗生素市场缩水,川宁一度成了“吸血鬼”,拖累母公司。

  即使在这种危急关头,他仍提拔24岁的邓旭衡当总经理。

  他坚信“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亲自飞了128个来回督战,势必要把川宁扶上来的同时,给年轻人一片闯荡的天地。

  直到2018年,川宁终于满产,成了全球抗生素中间体寡头,产品卖到15个国家,客户包括辉瑞、诺华。

  刘革新证明了“环保优先,永续发展”不是一句空话,也证明了——他向来说到做到。

500

  创新药的全球突围

  如果说科伦药业是点滴王,川宁是抗生素霸主,那科伦博泰就是刘革新的创新梦。

  2016年,他创立科伦博泰,专攻高端创新药,瞄准肿瘤、糖尿病等大病。

  起步就国际化,直接跟默沙东、辉瑞合作。

  刘革新还从齐鲁制药挖来“药研一哥”王晶翼,立下三条“军规”:

  第一条,王晶翼永远是对的;

  第二条,王晶翼有时候可能会犯错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参照第一种情况执行;

  第三条,解决争端的方式:一切以王晶翼的意见为主。

500

  ● 刘革新与王晶翼(右)

  王晶翼带着团队,三年投13亿,搞了347个研发项目,其中30项是国内首创。

  科伦博泰的主打项目SKB264,是一种抗癌新药。2022年,这款药拿下中国药监局两项突破性疗法认定,证明它的硬实力。

  2022年,科伦博泰与默沙东成功达成三笔重大授权合作,合同总金额超100亿美元,2022年全球排名第一,创造了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史上交易金额之最。

  2023年,科伦博泰登陆港交所,发行市值超130亿港元,成了2023年港股最大医药IPO。

  虽然2021和2022年分别亏了8.9亿和6.16亿,全靠母公司输血,但刘革新豪气干云:“哪怕吃不起饭,也要搞创新!”

  他说:“我已经拿下了大输液和抗生素中间体两项世界冠军,将来创新药也一定要拿下冠军,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很酷吗?”

  2024年,科伦药业、川宁生物、科伦博泰,构成了刘革新的“三驾马车”,市值分别高达549亿、257亿、465亿,总市值超千亿,横扫医药江湖。

500

  做大做强,回馈社会

  刘革新的“酷”,不只在商场上的攻城略地,也体现在细微之处。

  科伦药业要求员工力尽节俭,每张打印纸必须做到双面利用,刘革新本人的备忘录是用废旧复印纸装订而成的。

  偌大一个大型医药集团,员工常年挤在几百平方米的写字楼里。 

  然而,平时“惜纸如金”的刘革新也有“挥金如土”的时候。

  2008年汶川地震,科伦药业累计捐赠2500万元,这个数字在企业中并不算出众,但他们有一个任何企业都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

500

  ● 科伦药业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图片来源:科伦药业官网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科伦迅速将库存的大输液运往灾区,刘革新亲自指挥物资调度,确保药物第一时间送到前线,多次率队赶赴灾区,创造了65小时内“一进平武,两进青川”的救援奇迹。

  大输液运输效率很低,但靠着科伦强大的供应链,他们硬是将1200万瓶(袋)大输液及时送达灾区,挽救了无数宝贵的生命。

  生命无价,这是多少捐款都代替不了的。

  “企业做大做强,意味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刘革新曾说。

  2022年度,科伦药业总捐赠额7000余万元,当年纳税22.17亿,累计总捐赠额达3亿元。

500

  ● 图片来源:科伦药业官网

  此外,科伦公益基金会通过“科伦爱心互助基金” 累计为员工及家庭提供超 1400 万元帮扶,帮助了一大批遭遇困难的员工及家庭渡过难关。

  刘革新的慈善,像是他创业时的那股倔劲——不做则已,做就做到最好。

500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如今75岁的刘革新,仍然保持着极强的好胜心,他不仅要在商海争锋,还要在体魄称雄。

  他每天五点起床健身,拍肌肉写真,因为坚持健身,年逾花甲的刘革新有着不逊于年轻人的旺盛精力和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

500

  ● 图片来源:科伦药业

  被问及是否还有当年千亿市值的雄心壮志时,刘革新用最爱的曹操的诗歌作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面对有人拿他与年轻人比较,刘革新霸气回应:“我无需跟年轻人比,碾压他们就可以了。”

  2023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达7.1万亿,2028年预计破12.3万亿。

  刘革新敏锐捕捉到这块“银发金矿”,亲自为科伦药业的抗衰产品——麦角硫因胶囊——站台。

  这款定价1499元一瓶的胶囊,宣称“抗氧化效果超维生素C三十倍”,科伦官方公众号晒出刘革新的健身照,称其硬朗身材得益于长期服用麦角硫因。

500

  ● 图片来源:购买小程序截图

  但业内专家指出,麦角硫因的人体试验数据尚不充分,长期安全性需进一步验证。争议虽多,但科伦的品牌声量已然拉满。

  未来,科伦的“抗衰神药”能否大卖,取决于多个因素:产品的临床验证、市场的接受度,以及公司在新赛道的持续投入。

  但无论结果如何,刘革新已经用他的故事,点燃了无数人对创业和自律的热情。

  30年前,他敢不畏强权愤然起身,押注一个不确定的未来;30年后,他仍然敢站出来,诠释什么叫“活到老,拼到老”。

  这种精神,某种程度上比他的商业成就更具感染力。

  或许我们都能从他身上,找到一点“没有不可能”的火花。

  ● 参考资料

  [1] 中国医药报丨做大做强,回馈社会

  [2] 科技日报丨“科伦速度”展现大爱无疆

  [3] 医药经济报丨刘革新:不只会卖大输液

  [4]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丨解密科伦药业奇迹

  [5] 格隆汇丨专访刘革新董事长:从TROP2 ADC佳泰莱®获批上市看科伦为什么总是胜利

  [6] 楚天都市报丨刘革新:勇于革新的“输液大王”

  [7]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丨营收、净利双位数增长“三发驱动”战略助力科伦药业强势崛起

  [8] 科伦集团官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