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指挥
最近爆发的印巴战争再次把军事与政治的关系提到台面上,从原则上是军事必须服从政治,但是军事行动要如何与政治配合才能达成战略目标才是真正的政治而不是军队的行动要服从政客的命令,任何这种政治体制必然导致国家的失败,因为这种体制必然导致糜军政治,军人不靠战功而靠依附政客获得晋升,而军队因此而腐败丧失战斗力,进而将导致军事失败,再后面就是国家失败。
1962年教员对于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指挥可以作为政治与军事关系的范例。
1962年可以说是中国“内外交困”的最困难时期,3年困难时期刚刚结束,经济几乎是崩溃而不是边缘,国家不得不收缩投资,精简人员。外部中苏交恶,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不但停止执行合同,停止援助,还要中国归还苏联过去的援助。中苏由同盟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东部台湾蒋介石政权图谋乘大陆经济困难进行“反攻大陆”的军事冒险。这个时候印度在边境地区升级军事挑衅。中印自卫反击战是在一个最不应该打仗的时间在一个最不应该打仗的地域进行的战争。中国方面的后勤补给线漫长,青藏公路是一条刚通车的沙石路面的急造公路,拉萨距离西宁近2000公里,川藏公路是季节性通车。从拉萨到边境还有数百公里无公路交通,军事供应线漫长且脆弱,这决定了解放军在中印边境作战受到后勤的极大约束。就是这种极为不利的条件下教员最后下决心打这一仗,这一仗打出了60年的和平。
教员战前一直想避免这一场战争,甚至告诉印度方面底线,中国的战略重点在东面,不在西南。在边境地区甚至单方面主动后退20公里脱离接触,但是无奈印度方面步步紧逼,蹬鼻子上脸,你后退20公里他就前进20公里,这就逼迫中国不得不打一仗让印度清醒一点。
战前教员想了10天0夜也想不明白尼赫鲁为什么要逼中国?后来总参的同志分析尼赫鲁认为中国是不会咬人的狗,中国一直退让就不会反击印度,这才让教员下定决心给印度一个教训。
战前总参作战计划是歼灭印军一个营,而前线总指挥张国华与前线部队指挥员的计划是歼灭印军第7旅一个旅,两方争执不下,教员一锤定音“按张国华的方案打,大不了打输了重来”。结果是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一阶段仅一天时间就歼灭印军第7旅,生俘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
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一阶段取得重大胜利之后,中国方面呼吁印度停止冲突,和平解决双方的分歧。
印度方面不甘心失败进行扩大战争对军事动员,把更多的部队派到中印边境准备反击。
中央决定再进行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二阶段作战,彻底打疼印度。
解放军调集更多的部队到中印前线,其中有11师,55师和130师。
解放军不待印军发起进攻或布阵完成即发起进攻作战,11师主力通过“贝利小道”穿插到印军背后,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切敌之“尾”,形成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多路分进合击,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参战各部于1962年11月10日至15日分别向指定位置开进,至17日,先后与印军警戒、侦察分队接触,但印军未发觉我军意图。17日晚,我迂回部队在登班击溃印军1个营,切断了德让宗--邦迪拉公路。此时印军才发觉我军已多路逼近,处于不利地位。遂于18日晨全线撤逃,但还是陷于我军合围之中。此一战打得印军全线崩溃,“狼奔冢突”。庞国兴小组3个人即能击溃印军一个炮兵营就是印军完全崩溃的证明,背对着敌人的军队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
此一战之后,中国主动宣布停火撤军,印度方面亦不敢再有军事动作,实质上接受了中国的停火。
教员在指挥这一场战争中贯彻了自己的战略原则。
第一决不在不利的条件下谈判,不在困难的情况下退让妥协,而谈判是要在军事上获得主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第二政治矛盾尽量不用军事手段解决,而政治矛盾上升到战争阶段则必须服从战争规律通过胜利创造争执解决矛盾的条件,这就是中印自卫反击战中第一阶段支持张国华扩大战役规模歼敌1个旅的原因,既然要通过战争获得政治解决问题的条件,那么战争的胜利越大就越能获得政治解决的条件。同理,对因自卫反击战第二阶段不待敌人完成准备即主动发起战役彻底击溃印军获得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第三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条件下提出停火,和平谈判解决政治争端,把战略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印度方面尽管不接受和平谈判解决问题的提议,但是在事实上被迫接受了耻辱的和平,这个耻辱的和平让印度人耿耿在怀60年。
再说到印巴之间的5.7空战和随后的冲突升级。5.7空战巴基斯坦空军已经获得了绝对优势和战术奇袭,没有利用优势扩张战果,击落15架甚至20架敌机是一个战略性错误,因为只有胜利才能为巴基斯坦带来政治谈判的条件,而胜利越大就谈判条件越好。
印度在遭受空战失败之后不甘心失败,扩大战争进行报复是必然的。但是印军由于空战的失败不敢继续使用空军进行空中战役,只好使用无人机和导弹攻击来报复巴基斯坦,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印度作战的强度和作战态势。巴基斯坦采取了正确的行动坚决反击印度的空中攻击,把战火引向印度境内,打击了印度几个空军基地和“布拉莫斯”导弹仓库,更重要的是攻击了S400导弹基地,摧毁了导弹的雷达,这个行动让印度丧失了“以地制空”的作战基础,逼迫印度不得不接受停战。缺陷是巴基斯坦的攻击强度仍然偏弱,应该使用更多的巡飞弹和导弹彻底摧毁印度的S400导弹系统。
巴基斯坦的舆论战中现在占了上风,因为巴基斯坦军方公布了5.7空战的整个作战态势和截获的印度战机语音通信录音,这证明了巴基斯坦空军在这次空战中获得了单向透明的优势,这极大地打击了印度空军的作战信心,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巴基斯坦的军事实力。
现在印巴暂时停战了,但是因为印度遭受的损失还不够大,他得到的教训还不够深,他还想报复,这是巴基斯坦在此次战争的教训,在第一次作战中就应该给印度足够大的教训。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同样得不到是一个真理,所以战场上的胜负直接关系到谈判桌上的胜负,战场的胜利越大谈判桌上就越主动,谈判桌上的博弈本质上是对战场上的胜负给予确认和法律地位,这就是军事与政治的关系。
军事行动何为“有节”?第一从军事上讲继续的军事行动不能在获得更大的作战成果,或者行动付出的代价开始高于成果的时候就是应该停止行动的时候。从政治上讲,达成了政治目标之后就应该停止军事行动。这两者有一个是现实就应该及时停止军事行动。
巴基斯坦在这次对抗中虽然取得了优势,但是离胜利还有巨大的距离,至少印度还拒绝执行水分配协议,还在靠停水威胁巴基斯坦,这就是威胁,战场的胜利还远末达成政治目标,这就不具有和平谈判的条件。也许巴基斯坦还需要再给印度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失才能在一个平等的条件的进行和平谈判,这就是5.7空战“自我克制”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