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全世界那么多废旧新能源电池都去了哪里?

内地电动车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750)来港上市,招股反应理想。集团作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制造商,其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也功不可没,更在全球废旧电池回收领域率先破解“废料还原”的行业性难题。邦普循环副总裁余海军接受《星岛》专访时指出,宁德时代聚焦电池的设计与制造,邦普循环负责电池的回收与再生,将共同构建起“制造-回收-再生”的完整循环生态。

500

早于2005年创建 靠电池起家

邦普循环于2005年创建,为广东佛山一间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企业。余海军指出,初创团队几乎都来自电池生产制造行业,“靠电池起家”,但在生产电池时发现,过程中产生大量边角料、报废品和不合格的电池,又需要大量原材料如镍、钴、锂等有色金属,非常昂贵,且这些资源在国内非常匮乏,整体对海外进口依赖度逾75%。

500

▲邦普循环副总裁余海军。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中国镍资源对外依存度达95%,主要来源于印尼;钴资源对外依存度达98%,主要来源于刚果(金);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达65%,主要来源于澳洲。因此他们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回收废旧电池,并将其中有价值的资源提取出来,为生产新电池所用,让废旧电池回收实现规模化,令主攻电池废料回收贸易的邦普循环应运而生。

500

▲邦普循环于2005年创建,为广东佛山一间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企业。

公司起初主攻手机、笔记本计算机电池,以及MP3和MP4等数码电池,自2008年“绿色奥运”进入新能源时代后,开始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到现在业务延伸至储能电池回收、新兴未来产业,以至低空经济、航空电池回收。余海军指,这些都只聚焦于锂电池回收,“一做就是20周年。”

放弃废料贸易 全心投入研发

不过,在创业初期时,难以攻克电池回收技术。余海军指“从贸易到实体产业的战略转型,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点”,邦普循环选择放弃当时能带来颇高收益的电池废料贸易生意,转而下潜研发,投入全部积蓄组建研发团队,最终于2009年首创DRT定向循环技术,在全球废旧电池回收领域率先破解“废料还原”的行业性难题。

在技术成熟后,“市场认可”却是另一个问题。所谓“回收本无序,标准须先行”,余海军指出,早在2008年,同行还在“论斤打估”收废品的时代,邦普循环已建立起了专门独立的“标准研究部”,制定了首批5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国家标准。截至2024年底,邦普循环参与修订废旧电池回收、电池材料等相关标准共计405项,其中国家标准109项。

宁德上市后 强化全球化能力

至于宁德时代港股即将上市,余海军认为这将强化邦普循环的资金链与全球化能力。他介绍道,如今邦普循环联手宁德时代,打造了上下游优势互补的电池全产业链循环体系,实现了新能源电池从生产、退役到再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产业模式上,邦普循环与宁德时代以全链条一体化产业模式,共同打造集“资源开发-材料制造-电池制造-回收再生”为一体的产业闭环;在技术研发上,邦普循环独创的DRT定向循环技术,已经实现镍钴锰综合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3.8%,再生材料直接用于宁德时代新一代电池生产,双方还在钠离子电池回收、固态电池材料等前沿领域持续深化技术协同。

500

▲目前,邦普循环已在全球设立广东佛山、湖南长沙、福建宁德、湖北宜昌、印尼莫罗瓦利、印尼纬达贝、印尼布里7大生产基地。

目前,邦普循环已在全球设立广东佛山、湖南长沙、福建宁德、湖北宜昌、印尼莫罗瓦利、印尼纬达贝、印尼布里7大生产基地。其中最小的处理基地在湖南长沙,能处理12万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湖北宜昌规划产能为30万吨,广东佛山则为50万吨,规划回收产能在2030年达到100万吨,能解决中国70%的退役电池回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