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赐人工智能 中美博弈我国必将胜出!

美国的封杀绝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5年5月13日,美国出台芯片管制条例,针对中国发起新一轮科技狙击战。但中国波澜不惊,中国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无愧于对华“川建国”光荣称号的损美利华之举。
美国特朗普政府采信马斯克观点,中美竞争最终是人工智能芯片之争,但却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采取简单粗暴的自杀方式在狙击中国人工智能发展。
马斯克认为,未来中美人工智能竞争在与人工智能芯片的竞争,谁控制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谁就能取胜。他认为未来几年美国可能获胜,因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晶圆)厂商(台积电等)大多数在中国台湾(而台湾跟美国亲近)。
跟马斯克相比,笔者本人似乎不足挂齿,但小人物的观点未必就不能超越大人物的视角。
有鉴于此,笔者跟马斯克关于中美竞争的终极看法恰恰相反:未来中美人工智能竞争中国可能获胜!
马斯克说中美谁控制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谁就能取胜,可谓千真万确。但是,因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晶圆)厂商大多数在中国台湾,而台湾尽管跟美国亲近,但却不在美国掌控之中——虽然它现在游离于中国大陆(中央政府掌控)之外,但确实像孙猴子、似乎很难摆脱中国大陆如来佛之手——尽管台积电已经在美开办美积电、可美积电一时半会还不能撑起美国芯片制造的一片天空。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事实上,马斯克有一个很重要的疏漏,就是忘了芯片制造的终极目的,这就是应用!
制造很重要,但终极应用才是王道!
制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芯片制造没有应用那就完全一钱不值。但是,说起应用全球芯片市场最有价值的市场唯一拥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中国。

1978年夏天,中国首台高端光刻机赴巴黎参加法国工业展。
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应用场景”——指某个特定情境下,某项技术、产品或服务被实际应用的场景。它是产品或服务设计与开发的重要依据,也是市场推广和用户接受度的重要参考。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应用场景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比如,智能手机的应用场景就包括日常通讯、工作办公、学习娱乐等多个方面……
芯片运用场景是指芯片在不同领域和设备中的应用场景,即芯片在不同应用中的具体使用方式和功能。芯片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计算机和服务器、移动设备、家用电器、汽车、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物联网(IoT)、通信设备等。
人工智能芯片的运用场景是指人工智能芯片在不同领域和具体应用中的使用情况。人工智能芯片(AI Chips)是专门为处理AI任务而设计的处理器,与传统的中央处理器(CPU)或图形处理器(GPU)不同,它们针对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优化,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处理大量的并行计算任务。
中国具有全球最大规模应用场景
在笔者看来,中美竞争就是人工智能的竞争,人工智能竞争就是芯片的竞争,但是芯片的竞争是应用场景的竞争。应用场景在哪里?全球最大规模的应用场景在中国。所以美国没有胜算,任何国家都没有胜算,除了中国——这是本人的观点——笔者为此征询我多年老友对此看法。他是国内业界最早的一批程序员、现在是IT领域某方面领先企业的创始人、领军人,并担任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以下是我们之间的对话:
IT专家:陶兄啊,你的第一个意思我基本上同意,就是中美产业和科技竞争,或者经济的竞争,接下来主要是人工智能的竞争。第二个,人工智能的竞争就是芯片的竞争,这个是值得商榷的,我不完全能够理解,你说的第三个呢,我同意一半:就是人工智能芯片当然不用说了、而人工智能竞争场景确实是很重要,但他也还不是唯一啊,比如说还有数据的竞争,所以场景竞争也应该算是人工智能竞争的一部分。
笔者:谢谢,因为我不专业嘛,但是我说场景也就包括数据,因为我觉得我国这种应用场景的话,它的各种数据应用的增加可能就是指数级的啊——跟欧美国家不一样。因为我们是一个统一大市场,虽然欧美国家按照人口来说不比我们少啊,但是欧美国家比如说西方七国也好、欧盟也好,他们本身还有主权货币,所以他们的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他们是半统一的市场,而我们完全是全统一的市场。这样呢,我们就形成规模效益,就包括数据应用、场景应用所产生的数据,因此,我认为这方面占了优势。
因为你知道我肯定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我说中美人工智能竞争就是芯片的竞争,是最近看到马斯克在一个视频中说,中美的人工智能竞争就是芯片的竞争,他说如果未来几年美国在芯片领域强过中国,就能在中美竞争中获胜。
IT专家:专业上场景和数据各有定义。
欧洲其实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很看重,这是他们的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信仰,是他法律特别强调的东西。因为西方文艺复兴以后呢,这种人本人文主义比较深入人心。所以说呢,大家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就非常强,因此他不可能允许你随便把他数据拿到。而对于我们来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中国的数据存量就是一个优势。另外呢,就是中国因为产业门类齐全,然后各方面应用也走在前面,特别互联网+。主要中国跟美国相比呢,美国是从0到1比较厉害,中国是从1到100比较厉害,所以说呢,因为后面呢,就有低算力的人工智能出来、就是能源和算力消耗比较小的,这个其实也只能诞生在中国。因为美国电力就像不要钱一样,还有能源消耗得起(中国目前大规模兴建核电站就为人工智能运用提供能源——笔者注)。美国从来不缺算力,所以就挥霍,就认为中国这方面无法跟他比。结果我们的DeepSeek这种低算力的在中国诞生了——在中国因为要节省算力、大家就会想点子在这上面创新,就搞出了这个东西。
然后接下来呢,中国还有什么优势呢——其实未来中国非常巨大的优势,实际上在数和算——就数据和计算这个人工智能。其实,所谓人工智能就是计算嘛、智能计算。但是,数据与计算其实是一体的,如果没有数据、光是计算呢,它是无源之水。如果只有数据没有计算,它就是一潭死水。所以说呢,数据与计算是一体两面,一个相当于资源、另一个相当于资源利用的能力。
比如说这个比特世界数据,相当于物理世界石油的话,那这个人工智能也就是计算智能就相当于开采能力、你打井开采的能力。所以数据与智能是一体两面,就像石油沉没在地下,你没有石油工业打井能力,它其实是采不出来的,也更不可能有加工能力等等,一系列的这些都要靠计算。
中国呢有丰富的数据、场景,而且中国的数据呢是可以采的、可以到处采——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西方国家实际上像美国还好一点,而欧洲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他们的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也是法律保护特别强调的东西。因为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深入人心,所以大家对信息个人隐私的保护就非常强,所以不可能允许你随便把数据拿到。对于我们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中国的数据优势就很明显,另外呢,就是中国的产业门类齐全,各方面应用也走在前面,特别互联网+。
后面大模型这一轮已经差不多了,主要就是看应用了,谁应用做得好,谁就胜出。但应用靠什么呢?就要靠创造新的场景。在场景应用方面,中国是很丰富的,中国有很多可用的空间和舞台、用武之地比较大。所以又是比美国更有比较优势的地方,因此中美博弈吧,各有各有的优势。但是呢,这一轮确实老欧洲就比较惨了,他们没跟上,因为他们的文化传统法律,还有他们各种各样的这个那个,加上现在他们经济发展的局限、没有钱,所以导致他们落下、
笔者:哎,不错不错,谢谢我就是想了解这个,您说的这个很有道理,但是我就是预测估计大方向,嗯,我的分析看来还是对的!
我有个朋友是北京一家存储芯片企业创始人,他就说对中国的未来前景不看好,他说美国在芯片领域封锁中国、中国就学不到东西了,意思中国人工智能肯定要败在美国手上。所以他跟我说他现在选择躺平,估计他原把公司给卖掉了,他当年北大毕业后到华为去搞研发,然后出来创办公司。他的创始公司都是北大、清华毕业的研发人员,而且好多都是华为出来的……
芯片迭代与换道超车
IT专家:现在的所谓芯片都是硅基芯片,硅基芯片这件事呢,我认为人家硅谷都搞大几十年、快到一百年了,中国其实在追赶。而芯片现在我们缺的不是设计(中国芯片设计已经世界一流水准——笔者注),很多检测什么的,中国其实已经不差了、跟什么台积电呀都差不多(中国芯片封装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笔者注)。
但是呢,差在什么地方嘞?差在工艺、差在材料。但工艺、材料是很难的,因为这个工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工艺涉及很细节的这些东西,他不是写在纸上、不会以发表论文表现出来。所以这个是很难的一件事,我们其实差在这里。
(关于材料问题,中国材料科学曾经长期落后成为科技发展的瓶颈因素,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大改观,但依然没有彻底完全追上世界先进水平,尽管也有一些突破——笔者注)
然后,我接着讲芯片的事情啊,虽然工艺问题我们落后,但中国也有可以博弈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也有一个很重要的那个稀土、就是硅,这个硅材料,中国是很牛的,我们现在开采占全球的大头。
他们现在换赛道就是到什么中亚呀、到其他地方去搞,美国现在也准备那样(比如跟蒙古的稀土交易——笔者注),但是呢,这个也有一个过程,等开采出来然后再搞出来(指加工——笔者注)、也不用担心(他意思中国几乎垄断了世界稀土产品先进技术——笔者注),也可以互相博弈的。我们可以拿这些东西跟他直接博弈就行了——你不给我、我也不给你嘛,其实有这种互相交换价值。但是呢,确实我们要想在硅基芯片赶上人家,这个我是不太看好。
国内八十多个集成电路学院都是骗局?
然后呢,我们国家在政策上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前两年创办了八十多个集成电路学院,可是你想想芯片工艺问题、材料问题,实际上是产业界的事情,没有什么太多的学理性问题。但是现在这些985、211大学里的芯片研究,我认为在学术上已经足够。结果你看新建那么多学院、要增加那么多的事业编,要多养这么多的高薪事业编人员。他们虽然都是一些学霸、甚至很多院士,但其实他们就是为了给徒子徒孙找个生存的价值,找个高薪的岗位,所以才搞出这么多集成电路学院。但是领导又搞不清楚,对吧?领导说这个卡脖子嘛、芯片卡脖子嘛——他也不知道芯片到底卡在什么地方,然后就一批准搞了一大堆集成电路学院。

国家设立基金的本意初衷是好的,就怕被精致利己者算计中饱私囊!
其实,塔玛投资应该在产业界投资,你都投在学校有什么用?哎呀,这个我们不好讲了,这个教育体制!你看中国的大学,其实主要是要有大师!你建那么多的这个、那个,给他那么多面积,建那么多大楼有啥用啊?!
其实芯片呢,还有其它换道的路径,比如北大七八年前研究的碳基芯片,其实进展还不错,但是呢,就还有一些没突破,一旦突破呢,这个我觉得更看好。另外也可能会有其他的。
IT专家:我最看好的是什么?未来可能是生命体计算、生命科学和计算技术融合起来的的这种计算。这种计算一旦出来,实际上传统的硅基芯片就结束使命了,就等于被迭代掉了,所以硅基芯片市场就没有了。
如果换一个赛道,也许中国赌一下,赌个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也许能赌出一条新赛道。那我们如果新建一个工业基础,这个以后别人就要跟我们混了。但是硅基芯片这事,我个人的观点是,再怎么混都是跟着人家混,而且你也混不过人家。
笔者:稀土工艺技术是在我们手上捏着呢,现在外蒙不是有稀土吗,外蒙不是跟美国勾搭吗?我们不是卡着不让他运出去吗?此外,我郭也在研发光子芯片……
IT专家:是的,这也是一个赛道,一个新的赛道、也可能颠覆以往硅基芯片赛道。
关于IT专家所说的突破,恰在之前的2025年3月12日,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信息: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全球首款碳基AI芯片,这事一项可能改变计算未来的突破性进展,该芯片能够使用革命性的三元逻辑系统运行人工智能(AI)任务。
无巧不成书,这款芯片恰恰是IT专家提到的北京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研究人员牵头的创新产品,它标志着半导体技术的重大飞跃,有可能超越传统硅基芯片的局限性。
这一成果巩固了我国在全球碳基半导体技术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碳基芯片的开发被视为半导体技术的下一个前沿,而中国目前在这场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
彭练矛对碳纳米管芯片的未来表示乐观,并表示最终目标是在未来10到15年内让碳纳米管芯片成为主流。如果成功,这项技术可以取代超级计算机、数据中心、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等广泛应用中的硅基芯片。
这一转变将标志着半导体行业的重大转变,为高性能、低功耗计算解决方案的新时代铺平道路。
美国殚精竭力打压中国发展

美国此举绝对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里说说我前面提的那家存储芯片企业,正好今天网上看到紫光赵伟国判处死缓的信息,我转发给朋友,他一声叹息。
这家2015年创建的自主研发芯片企业,2017年曾经投靠在紫光集团名下,但是被赵伟国整的差点儿完蛋了,而他们自己融资连百万元都没人投。2018年下半年赵伟国把他们整体打包低价贱出卖,而当时他们自己团队没有搞管理层和研发人员持股,所以他们就只有被迫接受这样一个沦落的命运——即便如此并非有企业愿意接受他们——因为他们这种投入大、一时半会不见产出的研发公司,人家不怎么看好。
所以,2018年年底,这家企业创始人专门请我吃了一顿饭,想让我帮他们写一本书,讲述他们公司这些年创业的酸甜苦辣。此时,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任期对华开打贸易战,并开始管制对华芯片供应。如此以来,国内企业纷纷把芯片供货渠道转向本土芯片研发企业。于是,他们这种自主创新技术的芯片企业摇身一变成为抢手货。2019年他们就获得首轮投资上亿元、之后B轮投资十亿元,一举翻身。
之后,他也没时间给我讲故事了、写书的事也不提了…… 但是在公司搬迁新办公场所后,再次邀请我参观企业,之后我便继续跟踪他们公司发展状况。直到他退出这家公司及其关联企业——2023年下半年他告诉我已经淡出企业,并对国内企业创业发展环境感到差强人意、进而对中国发展前景不太乐观……
不过,从上面公司事例可见,美国对华芯片封杀,恰恰帮助中国形成产业闭环,而美国芯片企业失去中国庞大市场直接后果是滞迟技术研发的进一步发展。可惜了英伟达黄仁勋,好不容易中国美国两头说和,结果特朗普这一招,直接让黄仁勋哭晕在厕所…….
美国这回再次对中国进行芯片封杀的话,事实上又帮中国的大忙了,美国真的是傻,真的是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