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鲁错过的机会

注:原文发布于2021年的知乎

我觉得1962年中印战争就是一场很奇葩的战争。它的奇葩性主要不在于军事上,军事上有一方大败,这是军事史很正常的事情。它的奇葩之处在于对印度造成的政治后果。

中印战争中印度只不过死了4000多人,一个5亿人口级别的国家在边境上损失四五千人,没有一个重要城市被敌人攻克,敌人很快撤走,没有赔款割地和不平等条约。说实话中印战争这种程度的失利,即使对大清和中华民国这样的烂政权也是不疼不痒的,没想到会对印度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最起码可以把这场战争变成一场被遗忘的小战争。操作得当的话,把它炒作成一场胜利也是可以的。结果尼赫鲁政府居然让这场战争变成了一场可怕的政治灾难,使印度的内政外交都受到沉重打击,并形成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重大民族心理创伤。

应对初期的战争失利,印度政府其实有两个选择,都是好选择。

第一个选择就是坚决隐瞒战况。这是民国都能做到的事情。

第二个选择就是大肆造势,把这场战争最终搞成一场政治意义上的胜仗。

毕竟印度只有很少数量的人员死亡和很小规模的国土丧失。中国显然面临着极端不利的后勤供应,中国的国际环境也远比自己恶劣。解放军要攻打到首都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攻占),要长期维持也是非常难的,而且一旦长期维持很容易被印军包饺子。

尼赫鲁可以在新德里进行盛大的广场阅兵,阅兵之后士兵们即刻从广场出发开往前线,嘴里喊着印度虽大但身后就是新德里。尼赫鲁发表讲话,告诉大家我们的祖国遇到了困难,但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敌人的凶恶攻势将在一个月内被止住,三个月内我方就会迎来转折,半年之内一定可以取得明显胜利,最终他们会被赶回喜马拉雅山的另一侧,困在苦寒之地对着他们永远无法拥有的印度天赐肥美之地留着酸涩的口水。

然后只要把这些兵堆到新德里与边境之间的一些城市其实就可以了。接下来解放军继续攻打这些城市并攻下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就算解放军敢冒险这样做,如前所述也很容易出相当不利于解放军的战局。

根据上面分析,尼赫鲁上面所吹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这样的话,印度民族就会精神大振,觉得自己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最后盘点一下,发现其实损失也不大,越发开心。

印度还可以做一些附加的动作,比如中国退兵之后印度军队一举顺势攻下不丹,声称不丹协助了解放军的进攻,因此受到了惩戒而中国对此无可奈何。

又比如说印度可以声称派出自己的海军切断中国的海上航线。虽然当时中国没有多少海上航线而印度也没有像样的海军,但是印度人民不知道这一点啊。

此战之后,“尼赫鲁用兵真如神”,“尼赫鲁惊人的战略预测”等等说法不胫而走。

至于向美国苏联求救这样的事情则坚决不能做。不仅不能做,还要趁着当时美苏在搞古巴导弹对峙,主动提出对美苏进行紧急调解。派出自己的副手,携带庞大的外交团,厚着脸皮强行飞往华盛顿和莫斯科;外交人员在国际舞台上大肆制造调停舆论等等。一方面转移国际对印度军事失利的注意力,一方面造成印度可以轻松对付中国的印象。一边对抗一个强敌,一边调停两个霸权,这举重若轻的一招还是很能唬住很多国家的,印度的不结盟运动老大的架子不仅不倒恐怕还要加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