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有关俄乌议和话题
——现代国际政治中停战必须满首先满足的现实前提
2025-05-03,0514
有关俄乌冲突的和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早在开战之初的2022年春天,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政府代表团就曾先在白俄罗斯境内的不同地点举行过三轮谈判,随后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继续进行并曾草签过和平协议,当时乌和谈已接近于成功。
然而,泽连斯基被世称“金毛狗”的时任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郑重承诺”所诱惑,加之受制于此时西方舆论人为制造且拒绝国际调查的所谓“布恰惨案”,最终铩羽而归。随后乌方的战场态势只得继续向着“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方向持续恶化,这也是当前法德首脑提出乌克兰战场“30天停火”的现实国际背景。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俄乌谈判连篇累牍的国际新闻报道,源自川普开始竞选2024年美国总统之际。在国内的各种竞选场合,这张“大嘴”就曾不断夸出过“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的暴论。
不过,现在距他重新上台执政已经超过100天(4月30日)了,然而,在美国参和下的俄乌议和谈判,如果排除那些首先来自“真相社交”的推文,白宫那些真真假假、不断反复、变化莫测、不确定性实在太大的所谓新闻之外,至今仍然没有多少确切的真实消息,更谈不上取得任何实质性的重大进展。
最新的消息是,在普京提出并基本实现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期间三天停火倡议并随后发表全国电视讲话,提议俄乌重新进行直接谈判的前后,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以居高临下、甚至颐指气使的姿态,要求克里姆林宫立刻停战30天,否则就将发起第17轮对俄的新制裁。其实,对于最近三年已经先后承受过来自“集体西方”、超过两万项国际制裁,并已经挺过了战争最困难时期的俄罗斯来说,这般威胁还能有什么作用呢?这两天泽连斯基也曾放言,他将于5月15号在土耳其等待着与普京直接见面。
在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下,俄乌谈判这一议题,其实将至少直接涉及到俄乌关系正常化、北约在川普新任期内的命运、如果美国放弃履行对于欧洲集体安全承诺欧盟的防务政策将走向何处,以及基辅现政权的命运及随后这个东斯拉夫国家的前景等若干重大的国际问题。
(一)关于俄乌关系正常化问题
川普上台之后,很快就任命了美国的乌克兰问题特使。
不过,由于凯洛格所持偏袒基辅、过分亲乌的政治态度,普京选择与得到川普授权的美国中东问题特使维特科夫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多次会晤,这也是在拜登政府三年前几乎断绝了美俄两国的正常国家交往之后,彼此间的首次正面接触。其实,此时彼此首要的主题是恢复俄乌关系的正常化。从起初与美国总统代表的正式会晤,到随后外交、经贸层次的工作磋商,其中核心的议题就在于此。
其间,有关乌克兰冲突及其基辅现政权命运的问题,双方尚未直接涉及。然而,当美俄开始直接外交接触以后,却引发了欧盟对此极大的、甚至在外人看来可视之为“反应过度”的“战略担忧”。其中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欧盟担心被川普排除在俄乌谈判之外。
(二)欧盟国家正在担心自身目前所处的安全困境。
欧盟的这种“反应过度”,在本质上其实已经触及到,如果美国放弃对北约体系的条约承诺,如果这一届美国政府真的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当驻欧美军主力部队真的撤离欧洲之后,当前的这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是否还能如此前那样继续存在?
同时,更直接涉及到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正在乌克兰大平原如火如荼地展开的现实国际军事战略背景下,如何保障欧盟自身的安全利益并重新安排欧洲安全保障机制这一现实战略命题!
面对这个西方国家联盟与各成员国的安全困境,那些现任省长、县长、乡长和部长们,这帮在名曰选票“民主”政治制度,实则在国际犹太财团与“深层国家”幕后安全下产生出来,如德国蹦床运动员这样的“政治明星”,此时表现出的大多不是责任、自信与担当,而是忐忑不安,对未来忧心忡忡,根本就没有清晰而有效的应对之策。
川普尚未正式上台之前,当选副总统万斯在欧安会上的发言直指欧盟的“民主价值观”,当时就在欧盟发生了“集体性恐慌”。
这些昔日西方列强的上层此时就开始明显意识到川普在欧洲大陆所需要的“合作伙伴”并不是他们,而是被此前西方“白左”势力与主流媒体认定是“极右翼”的那些新兴政党及其领袖,如德国的魏德尔、匈牙利的霍尔班、斯洛伐克的基佐,以及罗马尼亚的杰奥尔杰斯库等等。也同时开始直接触及到如果美国真的“放弃”欧洲,不再主导欧洲防务之后,在俄乌冲突这个国际大背景下,欧盟的集体安全体系将走向何方,随后应该做出怎样的安排?
换句话说,在昔日美国主导的北约,如果当美国不再履行在其中的主要条约义务时,这些在冷战后“马放南山”的国家,如何应对怀揣巨大“恐俄”心态之下自身安全这个现实命题。在这方面,波罗的海三国当前的现实表现,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然而,从美国霸权的本质与现实国际战略逻辑看,尽管现在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早已失去了昔日“马歇尔计划”时代的那般韵味,特朗普也是不可能也难以完全放弃对于北约组织的主导权的。他当前所提到的类似话题,只不过是迫使欧洲进一步增加防务预算,进而大量采购昂贵的美制武器,为作为特朗普政权基石之一的美国军工综合体继续提供一系统稳定的丰厚结构性利润,如此而已!
不过,白宫所要求的将欧盟防务预算占到各国GDP5%的要价,的确是太高了,从而并没有现实操作可能性!据说,现在欧洲在没有普遍达到2%的基础上,已经在心理上大致认同了3.5%的预期利益线——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从中可以帮我们更为直观地理解川普所谓“极限施压”下“交易的艺术”的实质内涵!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之前将自己的安全完全托付给美国的欧盟,在长期“搭”冷战后的“美国便车”,已经利用后冷战时代的所谓“和平红利”,为自己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已经谋取到了最大利益。然而,此时他们在对外政策上人为夸大,甚至想象中的“恐俄情绪”却又使其面临着悬崖百丈冰的现实态势。
这不能不说是历史与现实对之自以为是的一次嘲弄与反噬!
(三)泽连斯基的现实命运
今年二月份的最后一天,在川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室“大吵一架”之后,美国对之的政治态度几经波折。
日前,乌方已经签署了名曰“矿产协议”然而文件名义却是重建基金,并由框架协议+两份秘密议定书三个部分组成,即美乌基于战略资产矿产的债务与金融抵押协定。而乌最高拉达议员投票通过的仅是其中的第一份,即框架协议。从而川普政府成功将拜登时期所提供的对乌总额不超过2000亿美元的军事财政援助转化为对美的债务并实质性地控制了这个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基础!
其强盗商人的本性,由此可见一斑!
这种基于藉国家利益让渡基础上的政治权益交换行为,应该在短时间延缓了泽连斯基政权被CIA颠覆的紧迫危险。不过,在目前乌克兰国政糜烂、前线随时面临结构性崩溃的现实状态下,这个政权还能维持多久,明眼人大致都能够看得出来!
由于基辅现政权并不非以真正现实的乌克兰国家利益为重,反而转变成北约军事代理人的现实身份,进而最终走上了直接挑战克里姆林宫地缘战略万劫不复的政治道路,这也就决定了其的最终命运。因此,乌克兰国家的前途,最终将取决于是否将这个国家真正的、现实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梦幻中希望通过加入欧盟获得国家发展,加入北约谋求国家安全,就必然最终将成为基辅新国策的基本选择方向。
(四)目前国际舆论对此争论的核心是先停战还是先签约?
二战后有关局部战争停战的国际谈判,从来都是在双方再也没有继续打不下去的战略意愿或战争意志,或战争潜力已经基本耗尽,并战场形势及其战略前景业已十分明显的现实军事与国际状态下开始举行的。并且,谈判是需要一个不断讨价还价,同时伴随着战场态势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的,并非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
因此,之前在诸多自媒体上,一些人听闻特朗普决计插手俄乌冲突,就开始急于预测停战形势及乌克兰战后安排的种种说辞是十分幼稚的。事实也证明,到了三个多月过后的今天,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关俄乌战场形势与相关国际关系所发生的任何突变,在上千公里的战线上,俄军依然正不断地稳步推进,乌军却在节节败退并随时可能发生战略战役结构性崩溃的客观现实。
在已经具有越来越明显的战略主动权,占据战场尤其是陆地战场优势的情况下,克里姆林宫是不可能首先通过停战形式进行谈判并即刻签署和平条约。换句话说,在没有满足与俄罗斯战场优势相对应的政治条件,即普京在2022年2月24日电视讲话中所提的去纳粹化、去军事化,随后提出的保证乌东四州完整行政边界等领土要求,……要想尽快停战是不大可能的!
莫斯科真正的胃口或许是这样的:
因此,前几天英德法和波兰四国首脑访问的基辅之行,不过也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一定要摆姿态的某种国际政治的“行为艺术”罢了!
在此前发表在观察者网的多篇有关俄乌冲突的文章中,笔者就曾早已反复提到,从军事战略角度而言,实现停战必须首先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双方战场实力达到某种综合性全面均势,从而难以继续打下去、难以实现战略上的突破;第二,夺取与之军事战场形势相对称的领土实际控制线,并有利于随后建立保证国家安全的军事防御线。
现在,这两条基本条件都没有达到,何来的停战呢?
现在由克里姆林宫不时提出的三次短暂的,如复活节停战、胜利日停战等,所表现出的只是政治姿态与现实人道主义的体现,并没有涉及到外交与战略层面上的任何实质性要求,……
初稿写于2025年5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