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7 型战机现公布的作战半径达 1000 海里以上

来源:战区

500

美国空军参谋长大卫·奥尔文(David

Allvin)上将在其X账号上发布了一张信息图,对比了美国空军第四代、第五代以及未来的第六代战斗机,还有空军即将推出的协同作战飞机(CCA)“战斗无人机”。尽管这张图表内容较为笼统,但它为我们提供了这些飞机的一些官方指标,其中提到波音公司的F-47“下一代空中优势”(Next
Generation Air Dominance)战斗机作战半径将达“1000+”海里。

关于下一代空中优势有人驾驶战术喷气式飞机(现正式命名为F-47)所需的航程和总体性能,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备受关注的话题。对于波音公司即将推出的第六代战斗机而言,能够深入穿透敌方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网络是绝对必要的功能。有人强烈主张,相较于其他性能目标,应将航程和整体续航能力放在首位;而也有人持更平衡的观点,认为应更接近传统战斗机的定位。本文不再深入探讨这些观点,不过,虽然F-47的1000+海里作战半径相较于现役其他战斗机有了显著提升,但就未来几十年应对先进敌方防空系统而言,这一指标或许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具有决定性意义。

500

不过,至少我们现在对F-47有了更清晰的预期。1000+海里这一数据与海军自己的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战斗机计划,即F/A-XX大致相符。海军方面最近表示,F/A-XX的航程将比现役战斗机增加约25%。在海军现役战术喷气机机队中,F-35C的航程优于F/A-18E/F“超级大黄蜂”。如果F-47的基本性能目标与海军的相似,但一架需从航母起飞,另一架则有固定机场的优势,那么F-47的航程比现役战斗机增加近50%似乎更为合理。

我们尚不清楚F-47航程数据中的“+”具体代表多少。是额外50海里,还是250海里?此外,还需记住,所有关于F-47的公开信息,从其核心配置到此类指标,我们都应假定它们经过了精心策划,以免泄露过多信息给对手情报部门。尽管如此,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掌握的官方数据。

信息图还显示,F-47的速度将超过2马赫,这与特朗普总统在F-47合同授予和命名发布会上发表的言论相符。不过,无论其最高速度如何,它在不使用加力燃烧室(超音速巡航)时的巡航速度以及效率水平,才是更为关键的。

500

奥尔文发布的信息还指出,目前计划中F-47项目的采购数量为185架。这与前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Frank
Kendall)多年来关于美国空军可能采购多少架NGAD有人驾驶喷气机的说法相符。鉴于其极高的价格标签,可能是现役战斗机价格的三倍左右,因此预计将生产约200架。

最初设想NGAD有人驾驶战术喷气机将直接取代F-22。但如今,F-22的退役日期已变得模糊不清,其与F-47的替代关系也尚不明确。不过,根据信息图中显示的185架这一数字(与F-22的库存数量相同),直接替代策略似乎仍有可能实施。然而,根据美国空军官员最近的声明,F-47的最终力量结构设计似乎仍在制定中。

500

信息图还显示,F-47将具备“++级隐身”能力,而F-22为“+级隐身”,F-35则为“隐身”。这并非新消息,因为NGAD有人驾驶战术喷气机一直被设想为一款极低可探测性飞机,可能具备全向、宽带雷达隐身能力,并显著降低红外特征。不过,从已展示的概念图中可以看出,该设计包含了鸭翼,这似乎与隐身目标相悖。你可以在此处阅读更多关于这一令人困惑的设计元素的文章。但正如我们在F-47首批渲染图发布后反复提到的,我们不知道哪些设计元素是为了反情报目的而加入的,而且我们应该始终牢记,实际飞机可能看起来截然不同——甚至可能最终不包含鸭翼。

最后,信息图指出,F-47将在2025年至2029年间投入使用。这一时间范围极不可能实现,可能指的是F-47的首飞以及部分开发测试。我们在YQF-42A和/或YQF-44A协同作战飞机的信息中也看到了相同的时间范围。

当被问及进一步澄清时,一位美国空军官员告诉《战区》网站(TWZ):“F-47将在这届政府任期内试飞。”

500

通用原子能公司YQF-42协同作战飞机(General Atomics)

再来说说前面提到的协同作战飞机,信息图显示其采购数量将超过1000架。据我们了解,这不一定是QF-42A或QF-44A,而是将跨越多个CCA增量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将采购其中一款或两款飞机,数量在100至150架之间。第二阶段很可能会采用截然不同的机身设计,目前正在筹备竞争。不过,随着整个项目的推进,美国空军最终可能会采购更多第一阶段的CCA。

700海里的作战半径对于协同作战飞机而言非常重要。我们之前从未见过为CCA分配这样的航程数据。与F-47的航程数据一样,这一指标低于一些人认为的必要水平。尤其是考虑到它与F-47的航程并不直接相符。F-47将是CCA的主要控制平台之一。

延长有人驾驶飞机的留空时间以控制多波次协同作战飞机始终是一种可能。此外,再次强调,他们可能指的是目前正在开发测试的两款CCA设计。后续的CCA增量阶段可能会具备更短或更长的航程。这一航程数据也与我们随着项目成熟所观察到的迹象相符,即更强调高性能和其他属性,而非长航程。

500

至于速度,YQF-42A和YQF-44A普遍被认为设计上属于亚音速飞机。安杜里尔(Anduril)公司的YQF-44A由蓝军技术公司(Blue
Force
Technologies)的“狂怒”(Fury)攻击无人机改进而来。该设计声称能够进行有限的超音速机动飞行,但有可能通过推进系统改进实现更持久的超音速飞行。目前尚不清楚最终CCA设计是否采用了这种改进。同样,后续的CCA可能会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具备更低或更高的运动性能。

最后,信息图指出,这两款飞机均具备隐身特性。两款飞机都具备一定程度的低可探测性(隐身)特征,尤其是在关键的正面视角方面进行了优化,但它们并非极低可探测性平台。不过,在成本和性能之间取得平衡的隐身技术,将提供一定程度的生存能力提升。CCA的隐身要求在未来迭代中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从美国空军获得的关于这些平台的首批官方规格信息。尽管这些指标非常有限且笼统,我们不应过于绝对地解读它们,但它们确实让我们对F-47和第一阶段协同作战飞机的设计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