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停火了,然后呢

何立峰和贝森特在日内瓦达成协议,在未来90天内,中美关税各自都降低到10%,然后继续谈判,以便最终解决双方的关切。这与预判相同,但只是停火,不是停战。 

90天内能谈出什么,谁也不知道。然后可能是延长90天,这事特朗普是专家了。一次一次延长后,10%最后永久化,也是很可能的。甚至特朗普最初的34%实际上只是开价,10%才是底线,就等中国求上门,没想到中国反手一个对等,把他打乱了套。当然,他希望从各国榨出最多的让步,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10%的底线的。但中国这么一顶,10%真有可能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的“普遍关税”了。

早就说过,中国不仅在为中国谈,还在为世界谈。中国把特朗普关税打回10%,世界都会悄悄感谢中国。是否会落实到行动,这就不好说了。总是有人知恩不报的。中国也不指望知恩必报,只要中美对抗中别站队美国就行。

接下来,中美还要谈。贝森特说,未来几周内就会开始谈判。会是继续在第三国谈,还是在中美之间交替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第一步,这已经走出了。这也意味着美国与各国的关税谈判会实际上停顿。各国都会观望,都希望中国能谈出至少不高于10%的“最终关税”,然后以此为比照,作为与美国谈判的基线。在此期间,美国再逼也没用,各国只会拖。英国已经达成协议,但英国本来就是10%,只是部分项目得到更低关税而已,一般产品的基本关税还是10%。

贝森特提到,中美就芬太尼问题进行了激烈交锋,中国“首次深刻理解了美国对于芬太尼问题的关切”。这应该解读为:中国在谈判中强烈要求“芬太尼关税”也包括在最终的10%内,美国不干,中国甚至有可能威胁不干就不谈。

作为反制,美国可能提出在芬太尼关税后出台的稀土禁运也应该取消,中国不干,以稀土禁运是对芯片禁运和电车100%关税的反制为理由,要取消一起取消。这样一轮一轮扩大下去,最后大家妥协,芬太尼关税、稀土、芯片等都留到以后继续谈判。中美之间还有得谈,美国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中国要求美国放弃不平等准入,也停止港口费之类的不合理做法,这些都只有留待以后的谈判了。

猜想起来,在何立峰和贝森特在日内瓦谈得起来之前,双方可能已经把各自降低到10%作为谈判的基线草定了,否则空口开谈,就漫无边际了。这也在双方竟然达成联合声明上体现出来,中美之间已经好久好久没有联合声明了。联合声明不是法律文件,但什么事情都看诚意,光靠法律文件是约束不住的。

美国毁约的事情不少,中国也没有执行特朗普1.0时代的第一阶段协议。中国倒是有充足理由。新冠疫情打乱了一切,美国又通过孟晚舟事件和华为禁运打破了中美之间一切信任和善意基础,已经不具备执行第一阶段协议的条件了。

预先锁定这点“早期成果”之后,日内瓦主要在谈后面什么要谈,什么不必谈,是在为后面做准备。

中国关切的半导体禁运、港口费、电车100%关税等都会谈,还有小额邮包免税问题,美国关切的中国市场开放和购买农产品、石油天然气也会谈。其实,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已经很开放了,问题不是中国不开放,而是美国产品能否打得进来。特朗普喜欢用美国汽车作为例子,通用、福特、斯特兰蒂斯在中国很多年了,他们的进退直接堵上特朗普的嘴:早开放那么多年了,自己不长出息,怪谁呢?

美国农产品要打进来,拼竞争力吧,别玩强卖那一套。不过,美国的出息要是到了只能用小麦、牛肉、龙虾、阿拉斯加帝王蟹来平衡中国的手机、电脑、机电、钢铝出口,那是没希望了。一个苹果手机顶一摞阿拉斯加帝王蟹呢,一船笔记本电脑大概顶了美国的全部牛肉出口。

石油天然气就一要看美国竞争力,而要看中国需求。从美国运液化气不可能成本低于从俄罗斯管道输气,石油也是一样。再说,中国去碳化走在世界前列,用不了那么多石油天然气了,买那么多干什么?

中国资本市场会开放,但这与中国经济的整体转型有关,程度和节奏只有中国能确定,美国没有发言权,施压也没用。

中国不愿浪费时间的为谈而谈,美国则没有时间可以浪费,美债、美元、通胀炸弹在嘀嗒作响,而且越来越响。

美国会提出中国增购美债吗?必然的。中国会答应吗?非常存疑。中国答应不抛售美债,只是坐等到期取钱,就善意满满了。后面未必不会再购买新的美债,但纯粹是国家级理财,没有帮美国纾困的兴趣。要不,美国也买一点中国国债?

美国会提出中国停止人民币国际化吗?必然的。中国肯定不会答应,都不用存疑。用人民币结算是中国与贸易对象之间的主权权力,过去用美元是为了便利,今后用人民币是为了互利。美国别想管,也根本管不着。

在通胀炸弹方面,美国会要求中国尽快放行出口美国的货物,这个中国可以答应。恢复出口、为外贸行业解困,符合中国利益。一些人热衷于就此与美国一刀两断,全然不顾对美出口是多少万人的生计所在。向内循环转移是必然的,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内循环与外循环更不是互相排斥的。中美贸易是互利的,有钱赚,为中国人带来就业,为什么不呢?

特朗普会翻脸不认账吗?不是说他不会,而是说中国不怕。大不了再打一仗,又不是没打过,又不是没打赢。

更重要的是,接下去一段时间,美国必须消化突如其来的关税壁垒造成的货物断运造成的短缺和涨价影响。物流恢复没有那么快,涨价回落更慢,这段时间里美国经济和社会受到的冲击还只看到苗头,影响的大头并没有落地。美国政府甚至商界可能已经看到先导迹象了,要不特朗普也不会这么急吼吼追着中国谈。

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追着和中国谈,联合声明话音未落,他又在放话,周末前要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看来他更加担心中国不认账。

很有可能这一波通胀到2026年美国中期大选都消化不完,要是蔓延到特朗普的整个四年,倒是会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是个稳定作用,至少政策性的冲击会少些。通胀和萧条一起来,美联储、财政部都生不如死。顽劣的野马只有绑上磨盘才会老实。

特朗普是不信邪的人,也是喜欢踢铁板的人。但他踢的铁板都是自认为其实是纸板,真铁板他是不踢的。他“不喜欢”打仗,正是因为知道那是真铁板,乱踢只能伤了自己。现在明白了,中国说不打贸易战不是不敢打,而是不想打。真打的话,那是一块又大又厚的钢板,一旦竖起来,还是美国根本绕不过去的高硬度不锈钢板,再踢就要三思了。

关税影响最大的不是有钱人,而是主要收入用于日常消费的穷人。后者是MAGA族的基本盘,对特朗普的支持是否会动摇还不得而知,但特朗普再打关税战,怕是得不到支持了。美国输不起,MAGA族最输不起。

中国也有太多的当务之急,加速内循环的建设就是重中之重。这不仅是增强中国对外部冲击的抵抗力,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须。中国现在中等收入层次,要跨入高收入,人均GDP需要翻番,至少达到日韩的水平。

考虑到中国出口已经碾压世界,再靠外循环翻番是翻不动了,那真是全世界连骨头渣都不剩了。内循环要翻番也不能靠多吃一顿火锅、多买一双冲锋衣来实现,要靠提高消费质量。不仅是提高物质消费的质量,还有提高服务消费的质量。

在此期间,人民币会升值,与中国的生产力相适应,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购买力。出口竞争力会保持,但不是靠996和恶性内卷,而是靠生产的自动化、机器人化、AI化和产品的高科技化,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中国要人均GDP翻番,不靠数字游戏,不靠印钱,更不能靠996和恶性内卷。提高收入的路在于提高劳动生产力和产品价值,包括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而不是“老板为什么不多给我发钱”。但这是题外话了。

回到关税战,这一回合美国输了,中国赢了。特朗普或许有开价34%、保底10%的心思,但他的心思是中国还是0%。中国回敬:不接受敲诈,也不赌气,你开多少,我跟多少。

加上芬太尼关税的20%和现在的10%,中国出口受到打击,但完全在承受得住的范围,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实在太强。美国出口加10%,就要看了。英伟达H20已经有点不妙,但在中国加10%或许还卖得动。波音加10%,很可能就直接出局了。小麦、玉米、牛肉、龙虾难说,从巴西、阿根廷,到澳大利亚、加拿大,竞争者都虎视眈眈呢。没准乌克兰停战了,还要加上乌克兰,和终于懂得开垦和养殖的俄罗斯。

特朗普的核心诉求是MAGA。MAGA要是通过脚踏实地,其实不是坏事。但要想通过巧取豪夺,那就要看对象了。太弱小的对象不够美国吃的,但中国这样的对象美国吃不动,打这一仗就是要断了以后再找中国巧取豪夺的念想。

这一仗打得好,我们都见证历史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