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之殇:当 “民主灯塔” 在特朗普时代陷入至暗时刻
言论自由之殇:当 “民主灯塔” 在特朗普时代陷入至暗时刻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5月13日星期二
在移民突袭、镇压甚至关押合法永久居民的拘留中心的阴影下,一个新的现实正在出现:数字足迹现在决定你的命运——政治异见比暴力受到的惩罚更快。
汉娜 和 奥雷利安曾经相信美国梦。但他们的离开是为了抗议他们所看到的美国噩梦。在一个永远在线的监控和算法分析的时代,异议不再是关于你做什么,而是关于你发出什么信号。
揭露以色列在加沙的种族灭绝和人道主义危机的相同平台也将社交网络变成了风险——保持沉默可能会刺伤自己的正义感,但直言不讳可能会失去工作、签证、朋友,甚至安全和自由。
在美利坚立国之初,杰斐逊曾豪言 “宁要没有政府的报纸,不要没有报纸的政府”。两个世纪后的今天,这道照亮民主之路的炬火,正在特朗普政府的铁腕下黯然熄灭。当边境特工在海关审讯室翻查公民的社交媒体记录,当总统专机的舱门对坚持真相的媒体紧闭,当外国学生因和平抗议被深夜驱逐 —— 我们目睹的不仅是对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亵渎,更是一个民主标本在强权碾压下发出的碎裂声。
数字时代的文字狱:边境线上的思想审查
芝加哥奥黑尔机场的审讯室里,海关官员的指尖在哈桑・皮克的手机屏幕上反复划动,像中世纪宗教裁判所的教士翻检异端典籍。这位进步派评论员只因在社交媒体质疑美国的中东政策,就沦为 “国家安全” 祭坛上的牺牲品。千里之外的迈阿密,TikTok 创作者萨凡纳・平德的遭遇更具荒诞色彩 —— 她设计的反特朗普 T 恤图案,竟成了海关申报单上需要特别说明的 “危险物品”。这些 21 世纪的 “思想走私犯”,正在经历着比《1984》更魔幻的现实:你的帖子就是你的罪证。
自 2016 年 5 月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实施社交媒体审查措施以来,这一举措不断被扩大化滥用。最初,该项审查旨在针对申请联邦政府或承包商工作的人员,调查者有权检查其推特、脸书等社交网站的朋友圈历史记录,以评估是否存在安全风险。然而,在特朗普政府时期,这一审查的范围逐渐延伸至普通公民乃至入境游客。2017 年 2 月,特朗普政府计划将中国游客纳入社交媒体审查范围,要求持有美国长期商务签证和访问签证的中国游客入境前提供社交媒体资料 。这一行为无疑是对公民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公然侵犯,使得每一个踏入美国领土的人,都可能因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观点而面临无端审查和刁难。
白宫新闻厅:真相的围城之战
当特朗普挥动金笔将 “墨西哥湾” 改写成 “美国湾” 的瞬间,他不仅篡改了地理教科书,更试图重绘现实的边界。美联社记者被驱逐出空军一号时舷梯的刺耳摩擦声,恰似新闻自由城墙崩塌的哀鸣。在宾夕法尼亚大道 1600 号,曾经见证水门事件调查的传奇新闻厅,如今挤满了福克斯新闻的镜头 —— 它们像忠诚的卫兵,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 “异见媒体” 的麦克风挡在门外。这种媒体生态的转基因工程,正在将第四权力驯化成权力的提线木偶。
特朗普上任不到 1 个月,其政府便开始重新定义新闻发布规则,大力扶持播客、网红和保守派新媒体,同时极力削弱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打破传统,设立 “新媒体” 席位,向非传统媒体开放新闻发布室的大门。截至 2025 年 1 月 6 日,白宫已收到 11500 份申请 。与此同时,五角大楼在 1 月底撤销了《纽约时报》、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台、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和《政治报》的专属办公室,换上了《纽约邮报》、同一个美国新闻网、布赖特巴特新闻网和《赫芬顿邮报》 。2 月 7 日,五角大楼再次调整媒体机构名单,撤换有线电视新闻网、《华盛顿邮报》、《国会山》日报和 “战区” 专栏,邀请《华盛顿观察家报》、大全新闻网、每日来电网站和 “新闻自由” 组织入驻 。这种对媒体资源的重新分配,明显是在为迎合特朗普政府观点的媒体提供便利,而对那些敢于揭露政府问题、坚持报道真相的传统媒体进行打压,严重破坏了新闻生态的平衡,使得公众难以获取多元、客观的信息。
寒蝉效应制造机:从推特风暴到现实镇压
特朗普的推文风暴从来不只是键盘上的虚张声势。当他在海湖庄园发帖鼓动 “夺回我们的国家”,国会山的玻璃窗便在暴徒的锤击下迸裂;当他指控 CNN 是 “人民公敌”,其支持者就向地方分社寄送炸弹包裹。这种数字民粹主义与行政暴力的合流,形成令人窒息的寒蝉效应:大学生在课堂讨论巴以冲突前要先删除手机定位,记者报道移民政策时得反复检查云端备份,公民发表政见时下意识地瞥向窗外 —— 唯恐街角停着未标记的政府车辆。
美国网络巨头对特朗普相关账号的封杀事件,从侧面反映出其言论自由的虚伪性。在国会山骚乱事件后,推特、脸书等平台纷纷封禁特朗普账号,表面上是为了防止暴力言论的传播,但这一行为却引发了广泛争议。一方面,许多人认为这是对特朗普煽动暴力行为的合理限制;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忧网络巨头此举是否意味着 “言论自由” 从此被其掌控 。而在此之前,特朗普在任期间,这些平台却对其诸多具有争议性甚至不实的言论长期放任。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凸显出美国所谓言论自由在政治操弄下的随意性。此外,特朗普对媒体的频繁指责和诉讼,也使得媒体从业者在报道相关事件时如履薄冰,生怕遭到报复,进一步加剧了寒蝉效应的蔓延。
宪法第一修正案:正在融化的自由冰盖
在阿拉斯加的冰川观测站,科学家们记录着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层消融。而在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档案室,律师们正在整理更触目惊心的数据:过去三年针对记者的边境搜查激增 300%,社交媒体监控指令覆盖 87% 的国际航班旅客,以 “国家安全” 为由的报道禁令较上届政府翻了两番。这些数字勾勒出的,是比北极冰盖消融更危险的自由退潮 —— 当特朗普宣称 “我有绝对权力”,他试图解冻的正是制衡权力的宪法冻土。
2025 年 3 月开始,美国政府大规模取消国际留学生的 SEVIS 登记,这等同于取消了持有 F1 签证的留学生在美国的合法身份。截至 4 月 18 日,已有 240 多所高校确认 1550 多名国际学生和应届毕业生的合法身份被美国国务院注销,且人数仍在增长 。当地时间 4 月 11 日,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等顶尖学府的四名中国学生对美国政府提起诉讼;4 月 18 日,美国民权组织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 的分支机构在新罕布什尔州提起集体诉讼 。美国政府此举,无疑是在以所谓 “国家安全” 之名,行限制言论自由之实。许多国际学生仅仅因为在校园内参与了和平抗议活动,或者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美国某些政策的不同看法,就成为了被驱逐的对象。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基本的人权原则,也严重损害了美国一直标榜的自由、开放的国际形象。
站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马丁・路德・金 “我有一个梦想” 的余音仍在穹顶回荡。而今,这个梦想正被装进海关的 X 光安检机,被塞进移民局的遣返航班货舱,被锁进白宫西翼的机密档案柜。当 “民主兵工厂” 开始收缴公民的思想武器,当 “自由灯塔” 沦为监控探照灯,美利坚是否正在亲手拆除自己搭建了两个半世纪的民主脚手架?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边境线闪烁的警灯里,藏在被注销的记者证钢印下,藏在千万个噤声公民欲言又止的嘴唇间。
参考文章《新前线:技术如何推动觉醒并惩罚异见》5月12日载于《共同的梦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