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李迩王》在京展演 中西文化碰撞绽放艺术吸引力

5月10日晚,来自江西省景德镇市的乐平市赣剧团,为首都观众带来了一场融合莎士比亚悲剧精神与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的艺术盛宴。该团创排的赣剧《李迩王》在北京保利剧院精彩上演,跌宕起伏的剧情、韵味醇厚的唱腔、精彩细腻的表演,深深吸引了现场观众。

500

该剧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名剧《李尔王》,以“东方程式”解构西方经典,用“饶河调”吟唱人性悲歌,经本土化重构后,实现“西方悲剧内核+赣剧艺术基因”的裂变,成为基层院团“以传统接驳现代、以地方对话世界”的最新注脚。

江西是汤显祖的故乡,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并称为东西方两大戏剧巨匠,此次赣剧《李迩王》的创排,是东西方戏剧巨人的艺术精神在赣鄱大地上交汇融合,同时也是基层院团探索提高艺术品位的一次大胆尝试。

500

为了用赣剧形式完美呈现《李尔王》的故事,创作团队历时三年、七易其稿,将原著5幕26场浓缩为6场戏。在保留原著精神内核的同时,巧妙融入赣剧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避免了“翻译腔”,力求呈现给广大观众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戏曲,一部原汁原味的江西赣剧。

剧中,西唐国君李迩在八十岁大寿的庆典上欲分国土给三个女儿,小女儿雪莲极力阻挠,李迩不听忠言,将国土分给大女儿紫藤、二女儿罂粟,并将雪莲远嫁西凉国。然而,紫藤和罂粟得到国土和权力后,却将李迩赶出宫门。紫藤家将艾德梦利用矛盾除掉二人,夺得玉玺。雪莲前来救父却中计被捕,艾德梦下令将其绞死,西凉国王伯恩与蒯图率兵杀到,李迩用玉玺砸死艾德梦后在悔恨中气绝身亡。

全剧通过西方经典和东方戏曲相结合的创新,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样性,更彰显了中华戏曲的博大精深和开放包容。特别是剧中家国情怀、忠义孝道等戏剧元素的交织碰撞,也给观众带来一次悲剧美的艺术享受,同时留下对人性的思索与启迪。

500

值得一提的是,赣剧《李迩王》主创团队皆由江西本省艺术家组成,全剧演员行当齐全,汇聚了除老旦外赣剧“九角头”其他所有行当,演出阵容均为乐平赣剧团演员,展现了该团完整的演出阵容和扎实的艺术功底。这不仅使赣剧《李迩王》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老赣剧的“DNA”,更为经典剧目的创新提升、持久打磨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为景德镇市着力打造的“景德瓷、浮梁茶、乐平戏”三张名片之一,赣剧《李迩王》此前已在江西演出数场,并亮相景德镇瓷博会,收获国内外观众好评,今年2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了《李迩王》艺术创新研讨会,进一步打响了“乐平戏”名片品牌。进京演出前,主创团队在充分听取来自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全剧的剧本、表演、音乐、舞美四大板块进行了精心打磨,此次晋京演出,不仅是古老赣剧艺术的崭新展示,更是基层院团探索戏曲创新的一次重要突破。

“深夜三更半,村村有戏看。鸡叫天明亮,还有锣鼓响”。这是流传在乐平市的一句民谚。依托深厚的赣剧文化底蕴,成立于1950年的乐平市赣剧团,长年扎根基层,年平均演出四百多场次,为最广大的观众群体送去丰富优质的文化产品。而在坚守传统文化基因传承的同时,该团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正以"小剧团、大作为"的气魄,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推动赣剧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赣剧、亲近赣剧、喜欢赣剧,用独特的地方戏曲语言为文化交流互鉴作出新的贡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