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坏口碑”不止导航,李彦宏难破“经营魔咒”?
刚过立夏,百度就被架到了舆论的“火炉”上。
近日,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称,自己使用百度地图时,导航界面的车道上竟然出现“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几个大字,甚至还有虚拟广告牌的图像。
▲图源:网络
该条发文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互联网上炸开锅。有人惊呼:“原来广告竟然可以这样打?”有人戏谑:“他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吗?”亦有专家指出,此类广告或违反《广告法》中“不妨碍公共秩序”条款。
更多人则批评,百度将用户安全置于商业利益之后。
对百度来说,这样的“口诛笔伐”,可能已司空见惯。毕竟,“挨骂”,早就成为百度这些年的常态。
01 百度如何炼就“坏口碑”?
梳理百度的“翻车史”,堪称跌宕起伏、连绵不绝,其节奏之密、频次之高,一度让人感觉比其AI大模型的迭代速度还要刺激、紧张。
今年3月,#百度副总裁谢广军道歉# 登上热搜榜第一位。
多位网友爆料称,微博用户@你的眼眸是世界上最小的湖泊,自2024年以来,数次在饭圈“开盒挂人”,并参与了对受害者的网暴。
所谓“开盒挂人”,即在网络上恶意公开他人真实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手机号等隐私。
而@你的眼眸是世界上最小的湖泊 被证实,正是百度副总裁谢广军的女儿。
虽然事后老父亲在微信朋友圈亲自道歉,百度官方也在后续下场回应,但广大网友似乎并不买账。
▲图源:网络
去年5月,时任百度公关副总裁的璩静发布的抖音内容更是掀起惊涛骇浪。
“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我又不是他的婆婆”
“我主要需要考虑的是他能不能在他的岗位及时的给我交付结果”
“我们的关系就是雇佣关系”
“让诽谤者在行业里找不到工作”
……
高高在上的态度配上一连串“霸总式”的输出,璩静的言论瞬间让打工人“破防”,纷纷指责其冷血,缺乏人情味、极度功利。
随着事态的发酵,由表及里,公众开始质疑百度的价值观和管理方式,导致其品牌形象严重蒙尘。
更早前的魏则西事件,深夜推广赌博网站的行为,高考志愿填报风波……接二连三地遭遇负面冲击,逐渐让外界累积了对其“坏口碑”认知。
此次百度将广告直接嵌入导航路面的难看“吃相”,又一次将这家老牌大厂推至风口浪尖,也折射出内在流量变现的压力。
许多网友诧异于赛博预言的成真,认为这与科幻剧《黑镜》中描绘的、因广告过度侵入而引发悲剧的情节不谋而合,形成了一种既荒诞又真实的现实映射。
截至发稿,百度尚未就此事做出回应。
02 负重前行的“老大哥”
就本文开头所述被热议的现象,既暴露出百度广告投放与用户权益之间的平衡难题,也反映出曾经BAT“老大哥”愈发沉重的身躯和步伐。
客观地讲,百度近几年的业绩确实难言乐观,外界也常以掉队、落伍、摇摆、保守等词冠之。
2024年,百度实现总营收1331亿元,同比微降1%;实现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增长17%。
具体到第四季度,营收为341亿元,同比减少2%;归母净利润为52亿元,同比猛增100%。
高盛之前预测,第四季度百度营收可能只有300亿出头,股吧里的投资者一度以为会“更惨一些”。没想到,成绩超出了预期。
但遗憾的是,资本市场对百度的这份“答卷”很不满意。
财报(2月18日)发布前一日,百度港股报收89.85港元/股,下跌6.94%,而后又于正式年报揭晓后的第二和第三个交易日,继续下挫2.05%、3.23%。
美股更不留情面,于财报当日下跌7.51%,隔天接着一顿“胖揍”,合计跌超10%。
事实上,无论是港股,还是美股,百度的股价均已跌破净资产。以港股为例,截至5月9日收盘,百度的市净率在0.84左右,意味着股价仅为净资产价值的八四折,总市值1882亿港元。
对比同业,老对手腾讯和阿里在港股的市净率分别为4.34、2.15,总市值分别为4.545万亿港元、2.359万亿港元。
资本市场为什么不看好百度?
从数据来看,2024年百度的“压舱石”——在线营销收入,连续三个季度滑坡,分别为Q2同比下降2%,Q3同比下降4%,到了Q4,降幅扩大到7%,全年萎缩3%至730亿元。
▲数据来源:百度财报
作为集团的砥柱中流,广告营销业务遭遇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后浪”的分流,已行进在“下坡路”上,也导致百度的基本面负重承压。
拉长时间轴,百度的营收在2018年突破千亿大关后,便流露出“滞涨”迹象:2022年跌0.7%、2023年涨8.8%、2024年跌1.1%。
本期为数不多的亮点大概就是百度智能云。2024年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26%,拉动该板块全年营收达到218.60亿元,较2023年攀升17%。
其中,AI相关收入在2024年大增近3倍,成为驱动业务上行的关键力量。
不过,百度智能云营收占比不大,且与早先50%以上的高增速相比,现在已出现明显降速。
雪上加霜的是,2025年开年,DeepSeek惊艳世界的表现,让百度智能云以文心一言、千帆大模型平台等为主的AI实力相形见绌,并影响资本市场对其持续性成长力的判断。
03 等待一张AI“船票”?
今年初,因为DeepSeek,百度和字节高管罕见隔空“扯头花”。
据媒体报道,2月12日,百度智能云(ACG)事业群总裁沈抖在百度云全员会上提到:国内去年“恶意”的价格战,导致行业整体的创收相较国外差了多个数量级。
次日,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在朋友圈回应:模型价格降低是依靠技术创新,大家应该像DeepSeek 一样聚焦基本功,少无端猜测,归因外部。
▲图源:网络
这场争论背后,是百度承继过往,又在AI领域复现"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尴尬处境,以及用户体验不佳,被豆包、Kimi、deepseek等新锐势力以及老对手通义千问、元宝等挤压的重重焦虑。
不得不说,从O2O、团购、外卖、视频、社交、电商、造车、自动驾驶到如今的大模型,百度仿佛陷入了经营的魔咒:总是能精准踩中时代的风口,并以高举高打的姿态率先冲入赛道,却又总是无法摆脱“中途失意”的命运剧本,也不断消解着资本市场对其转型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原本与苹果在iPhone 16的AI合作中占据先发优势,却没成料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阿里,抢了iOS系统AI大模型的深度集成机会。
尽管有熟知内情的人士透露,苹果将采取百度+阿里的双伙伴并行策略,但局势的变化已然表明,百度在AI领域的领先性已被削弱。
更有甚者,DeepSeek横空出世,还显露出百度AI战略的反复,亦或者说是失误。
自2023年初ChatGPT问世以来,百度一直以国内百模大战第一人的站位,高调发表与大模型相关的犀利观点。
去年4月,李彦宏称,“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李彦宏更是直接“开炮”:开源模型是智商税。
然而,在DeepSeek火爆全球后,李彦宏随即改变了看法,文心一言也由闭源转向开源、免费。
在近期的财报电话会上,李彦宏表示,“从DeepSeek的成功中,我们认识到,将最为优秀的模型开源,能够极大地促进应用。” “无论模型开源还是闭源,只有当基础模型能够大规模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时,才真正具有价值”。
问题是,当更聪明、更好用的大模型竞品上市后,必然成为众人的心之所向,事实也是如此。被寄予厚望,却已走入狭路的百度AI,如何大规模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并体现真正价值?又如何为百度争取到一张通向未来的“船票”?
最新的消息是,4月25日,在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宣布发布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深度思考模型X1 Turbo,同时还发布高说服力数字人、通用超级智能体心响APP、内容操作系统沧舟OS等多款AI应用,覆盖AI数字人、代码智能体、多智能体协作等热门赛道。但会掀起多大水花,仍有待观察。
总之,百度当下的情况是,主业不振,新业难撑,外加声誉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损,李彦宏面临的挑战史无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