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谟拉比法典,很可能为伪造。
《汉谟拉比法典》采用的黑色玄武岩是一种基性火山岩,具有优异的物理特性。
根据地质学资料,玄武岩的莫氏硬度为5-7,密度为2.8-3.3g/cm³,断裂韧性约1.369MPa·m¹/²。这些特性使得玄武岩成为制作法典的理想材料,因为它具有耐磨损、耐腐蚀、抗风化等优势,能够确保法典内容的长期保存。然而,玄武岩的硬度和脆性也构成了雕刻的巨大挑战。现代工业中,玄武岩的加工需使用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等高功率设备,这些设备能够产生强大的破碎力,克服玄武岩的高硬度特性。考古学家在贝希斯顿铭文的研究中也发现,古代石刻楔形文字需要相当高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对坚硬石材的雕刻能力。燧石虽然硬度高(莫氏硬度约7),但其物理特性存在明显缺陷。燧石主要由隐晶质二氧化硅构成,具有贝壳状断口和极高的脆性,缺乏韧性,容易在受到冲击或压力时发生断裂。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主要利用燧石的脆性制作刃类工具,如石刀、箭头等,而非用于需要持续冲击的凿刻工作。相比之下,青铜(硬度约3-6)虽然硬度略低于燧石,但其延展性和韧性远超燧石,能够承受一定强度的凿刻工作而不易崩解。这种材料特性的差异,直接决定了燧石凿子无法完成法典的精细雕刻。
燧石凿子在雕刻中的局限性燧石凿子在雕刻坚硬石材时面临多重限制。首先,其脆性导致工具在频繁敲击中极易崩解。考古学研究表明,燧石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冲击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尤其在雕刻高硬度石材如玄武岩时,这种问题更为突出。燧石凿子的工作寿命极短,工匠需要不断更换或修整工具,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其次,燧石凿子无法保持精细的雕刻形状。由于燧石的抗冲击性差,凿子刃口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或碎裂,难以维持雕刻楔形文字所需的精确角度和线条。最后,燧石凿子的凿刻深度有限。燧石凿子在玄武岩上凿刻的最大有效深度仅为2-3毫米,而《汉谟拉比法典》的楔形文字需要更深的刻痕以确保清晰可读,尤其是法典上端的浮雕部分,更需要稳定且耐久的工具来完成。
材料上,只有高碳钢凿子的刃口更易于修整和保持锋利,能够满足这么大小、深度、边缘平整度的楔形文字雕刻对精确度的要求。基于这些材料特性分析,燧石凿子、青铜凿子在雕刻《汉谟拉比法典》上存在根本性障碍,无法完成如此规模和精细度的雕刻工程。
如果真的是公元前18世纪完成的《汉谟拉比法典》那么古巴比伦一定发现了很多特殊的天外陨铁,并且全部拿来雕刻这个法典了。
----------------
假设青铜能够粗加工玄武岩,就是慢一点勾粗线条(青铜硬度3-6,玄武岩硬度6-7)
假设精加工使用石英或玛瑙工具,玛瑙凿子坏了随时换新(硬度与玄武岩差不多,脆,韧性很差)
假设加工完成字符和画面后用石英砂湿法收平。
工程规划如下:
1、石材信息:
汉谟拉比法典碑高约2.25米,宽约0.65米。
碑体由玄武岩制成,莫氏硬度约为6-7。
2、文字信息:
法典上刻有大约4000行楔形文字,覆盖了碑体的正面和背面。
3、工具与工艺:
使用青铜凿子进行初步雕刻。
使用石英或玛瑙棒进行精修。
采用湿磨技术进行最后的打磨和平滑处理。
工程目标:在公元前1700,一整块天然打磨(打磨工时省略)好的玄武岩上雕刻4000行文字。(图画工程量略)
1、初步雕刻(青铜凿子):
每行文字需要1天完成初步轮廓。
5名工匠同时操作,再多人石材面前站不下了。
无限人辅助,随时保证青铜工具坏了马上换新。
青铜供应无限。
2、精细加工(石英或玛瑙工具):
玄武岩上雕刻一个字符需要5小时。
5名工匠同时操作。
无限人辅助,随时保证玛瑙工具坏了马上换新。
玛瑙供应量无限。
3、湿磨处理:
湿磨处理的时间为精细加工时间的一半。
每日工作时间:
每天5位高级雕刻师,工作10小时(不含吃饭的,直接工作时间),
每年工作300天(刮风下雨,天打雷劈、生老病死,所有不可抗力都排除后)。
直接雕刻人数:
初步雕刻:假设5名工匠同时操作。
精细加工:假设5名工匠同时操作。
湿磨处理:假设5名工匠同时操作。
工程辅助人数:无限,保证所有工具、配套。
详细计算
1. 初步雕刻(青铜凿子)
每行文字需要1天完成初步轮廓。
总共有4000行文字,因此初步雕刻需要 4000天。
2. 精细加工(石英或玛瑙工具)
每行文字需要150小时完成精细加工。
总共有4000行文字,因此精细加工需要:
4000 行×150 小时/行=600,000 小时
3. 湿磨处理
湿磨处理时间为精细加工时间的一半:300,000 小时
总计工作量
将上述各阶段的时间加总:
初步雕刻:4000天(直接以天为单位)。
精细加工:600,000小时。
湿磨处理:300,000小时。
总计工时约为:
4000天+600000/10天+300000/10 天=4000+60000+30000=94000天
总工期
由于三个阶段可以部分并行进行,但我们仍需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顺序和重叠情况。
初步雕刻:4000/5需要800天。
精细加工:60000/5可以在初步雕刻完成后立即开始,需要12,000天。
湿磨处理:可以在精细加工一行或几行完成后同步开始,需要3000天。(两米多高不到1米宽石头面前同时站10个人,我也是拼了)
因此,总工期为:
800天+12000天+3000天=23000 天
换算成年份:
23000天/300 =76.66年
总结
初步雕刻每行需要1天;
精细加工每个字符需要5小时;
湿磨处理时间为精细加工时间的一半,可以搭接工作;
每天工作10小时,每年工作300天;
石头面前人站满,初步雕刻5名工匠,精细加工5名工匠,湿磨处理5名工匠;
完成汉谟拉比法典的整体雕刻大约,需要76.66年的时间。这时间够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8世纪活几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