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之三:秩序(4)
(4)人类社会秩序需要关系理性来维护
秩序不是静止不变的,秩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秩序是不完美的。秩序需要理性来矫正,来维护,来完善,使之接近完美。
人类社会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老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不断地产生。人类要处理自身存在的不公正不合理的问题。比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可能会出现几方面问题:一是就业岗位的减少,普通劳动者就业难;二是社会贫富悬殊,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三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比如环境被污染,地球臭氧层被破坏,物种灭绝等,人类可能遭遇大自然的反噬。这些问题,需要人类理性来解决。
人类社会还有更为严重的冲突,就是当国与国之间的物质利益不能平衡的时候,当意识形态固化造成精神冲突的时候,就可能爆发战争。现代战争是十分可怕的,已不是冷兵器时代,而是热兵器时代,是热核生化武器时代,是人工智能武器时代,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代,人类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人类的理性来预防来缓解来消解可能的战争冲突。
当个体理性不能避免战争冲突,不能处理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的时候,可以尝试集体理性来缓解战争冲突。当集体理性都不能缓解战争冲突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关系理性来消解战争冲突。
关系理性。
关系理性是站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集体理性之上的理性,关系理性是站在所有理性之上的最高理性。关系理性是由最高领导人决定的处理严重社会危机的最后的手段。当人类社会公平、正义、仁爱、和平原则遭到破坏,人类社会正常生活秩序遭到破坏,人类社会面临战争危机的时候,就需要关系理性来防范、避免、消除危机。
“关系理性”的前提是:假设人类社会是“黑暗森林”,是“零道德社会”,每一个人都是猎手,充斥猜疑和敌意,存在相互毁灭的可能性,人们在面临相互毁灭的危机时,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集体理性所有理性手段都束手无策的时候,“关系理性”便站出来力挽狂澜。“关系理性”能打破意识形态固化,可以站在物质利益冲突和精神冲突之上,促使双方坐下来,选择“相互敌意最小化优先于各自利益最大化,以便优先保证共同生存机会”(赵汀阳),各让一步,降低相互敌意,通过交流,谈判,妥协,求同存异,搭成“可信承诺”,保证“共同生存机会”,实现合作,互利,共赢,消解危机和冲突。保证共同生存机会,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关系理性也是妥协的理性,当彼此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搁置所有的物质的精神的利益诉求,通过妥协,优先保证共同的生存机会,避免零和博弈。关系理性的实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妥协,二是投降,妥协好听一点,投降不好听,但二者都是属于关系理性,都能优先保证共同生存机会。妥协和投降能避免杀戮,是人类追求生存机会的最不坏的选择。许多人一提起妥协和投降,便嗤之以鼻,一概否定。不妥协不投降的结果会如何呢?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吗?不是你死,就是他活,何不选择相互敌意最小化,何不优先保证共同生存的机会?何不选择双活?妥协和投降是关系理性,关系理性是人类最高的理性,是不应该被否定的。
危机,能让人看清自身的弱点和缺点,能让人明白人类只有共存才能共生。剩下一个人还能生存吗?显然不能。人离不开人,敌人和朋友,竞争和合作,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强者和弱者,富人和穷人,老板和员工,男人和女人,互为需要,谁也离不开谁。人类追求幸福,需要友善与合作,需要合理的社会制度与和平发展的社会秩序,需要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当危机来临,不能固执己见,需要各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凭什么各退一步呢?凭“关系理性”,因为关系理性能让人选择“相互敌意最小化优先于各自利益最大化,以便优先保证共同生存机会”,因为只有“关系理性”才能让人走出“黑暗森林”,才能让人走出“零道德社会”,才能避免人类的杀戮和人类的相互毁灭,才能重建社会秩序和国际关系秩序。
( 摘自笔者《通俗哲学》第四章4.2价值选择4.2.3选择之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