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马丽陷入绯闻,为什么凤凰传奇不会?
《水饺皇后》路演现场,马丽声泪俱下:
“这些年,家人一直遭受网暴,再这样下去,我可能真的不会再和腾哥合作了。”
因为太多人嗑他们的cp了,影响到他们自己的生活。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对搭档——凤凰传奇。
同样是男女搭配干活,也有人会嗑凤凰传奇的cp,甚至有些不明人士还会以为他们是夫妻,却没有多少人会去网暴他们彼此的婚姻对象。
问题出在哪?
沈马cp正式“解绑”?
这几天,正值马丽的第一部大女主电影《水饺皇后》上映。
不知道是不是跑通告太久,身心疲惫,在长沙路演的时候,马丽突然情绪崩溃。
流泪说自己和老公、沈腾与太太两家人遭受了长达10年的网暴,以至于她和沈腾都不敢与各自的家人公开出去玩。
“我们也是正常的夫妻,我们不可以公开露面,(因为)会遭到谩骂。”
她还一度表示,如果这样的事情继续下去,“最坏的结果是我们就不合作了。”
此言一出,大伙都炸了锅。
在内娱搭档里,沈马是独一档的存在。
尽管很多年前,沈腾就自爆自己有个长跑12年的女友王琦,但是在粉丝眼里,沈腾早就不爱王琦了,求婚是被逼的。
原配党认为,长跑12年没结婚,一定是因为马丽。
所以,马丽成了小三,王琦是“拆cp的恶人”,沈腾是白月光朱砂痣都不放的渣男。
马丽也是如此,因为老公没啥名气,被嘲讽是“软饭男”。
合作得越多,越红,沈马真爱的言论就更大声。
我理解男女搭配免不了被炒cp,但像沈马这样确实少见。
宋丹丹和赵本山也是春晚多年搭档了,提到黑土白云,就是他俩。
同样喜剧演员出身,也没见有人嗑他俩cp。
凤凰传奇也是几十年的老搭档了,虽然一开始有人传玲花曾毅是夫妻,但这种言论很快就消失了。
现在,在大家眼里,他们只是朋友、合作伙伴。
如果说他们上了年纪,嗑不动,那年轻一点的也有。
杨紫张一山从小就认识,还是大学同学,还演过情侣,但是大家对他俩的定义就只是“兄弟情”,没见过有人嗑爱情的。
刘诗诗和胡歌霍建华演过很多对经典情侣,三人的关系也一直很好,但即便是结婚前,嗑他们cp的也不是很多。
就算有,也只是剪个视频,不会舞到正主面前。
其他荧幕搭档都能相安无事,怎么一到沈马这就不行了呢?
沈马cp为何沦落至此?
我觉得这个得从明星和粉丝两个角度来看。
沈腾马丽默契太足,两个人在一起确实有化学反应。
《王牌对王牌》原本定好是贾玲沈腾马丽三个人一起表演猜图游戏,结果沈马没有带上贾玲就自己演完了。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猜到对方是什么意思,贾玲都插不进去。
可能相识太久,口无遮拦惯了,俩人的一些言论也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
早年上访谈节目,主持人问:你俩真过日子应该过不下去吧?
马丽看沈腾,沈腾下意识反驳:为什么?
沉吟后大胆开麦:我和马丽不是过不了日子,是舞台和生活只能选一头。
沈腾说“马丽是我的底牌”,马丽说如果有必要,自己会一直默默站在沈腾身后。
镜头下一切都会被放大,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真人发糖”。
但反观凤凰传奇,从一开始他俩就强调不是情侣,而且还经常在各种场合用玩笑消解大家的误会。
玲花说自己和曾毅在舞台下真不和谐。
曾毅说玲花老公骂人,自己微博沦陷,质疑网友眼神不好。
刘诗诗和胡歌霍建华也是从一开始就撇清了关系。
霍建华说,自己老是和刘诗诗搭戏,都腻了。
胡歌之前一直被催婚,刘诗诗下场调侃“希望老胡赶紧把自己嫁出去”,连捧花都说要让给胡歌。
明星互动是会影响到粉丝的。
沈马提供了大量“可解读素材”,满足了粉丝的幻想生产。
要么是剪cp视频、写同人文,要么是当福尔摩斯分析微表情、扒二人同款。
粉丝投入了大量时间解读真人关系,不仅会产生代入感,也会产生沉没成本效应,很难接受二人解绑。
其他非情侣的经典搭档却并没有提供这些素材。
像张一山和杨紫,二人的互动是带点搞笑的拌嘴性质。
媒体灵魂拷问张一山,杨紫是不是他的菜,张一山却说:
杨紫是我的馒头但她不是我的菜,她是主食。
杨紫上张一山的综艺,一见面就开踹。
发个生日祝福也是互相揭老底,让对方当众“社死”。
这种互动模式,让粉丝缺乏脑补素材,即便二创也只能是搞笑混剪,不涉及真人关系解读,参与度低自然不会cp脑上头。
任何能引发粉丝狂热的cp都必须具备一个核心要素——留白的想象空间。
刚刚说的那些人通过明确友情属性让cp的性质已经完成。
但沈马cp是“未完成式”。
两人的戏剧爱情没有结局,现实互动又保留悬念,双方现在想解绑、明确cp属性,就等于单方面撕毁了粉丝的“情感契约”,自然让大家难以接受。
男女搭配,一定得是cp?
我在写文章的时候,想看看有哪些不被大家嗑爱情cp的男女搭档,结果发现少的可怜。
就算是像陈坤周迅这样纯友情的荧幕搭档,到现在还被造谣二人秘密结婚。
为什么男女组合就一定要被嗑cp?
很简单。
因为成本低、见效快,用过都说好。
对于明星和公司来说,粉红效应有利可图。
一来能增加明星人气。
《奔跑吧》让鹿晗迪丽热巴组cp,彼时的鹿晗正处顶流,这给当时还在新人期的迪丽热巴进一步打开了知名度,微博涨粉千万。
这种人气是能带来长尾效应的。
宋茜和尼坤出道没多久就参加恋综《我们结婚了》,组成维尼夫妇。
十几年过去了,至今还被人念念不忘。
正是在维尼夫妇时期积攒了大量的粉丝和路人缘,宋茜回国发展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二来能帮助明星重塑人设。
这方面获利最多的就是吴昕周冬雨。
前者因为和潘玮柏之间的有趣互动让路人好感上升,打消了大家对她演技辣眼睛的讨论。
后者因为和余文乐相处时的古灵精怪,扭转了没礼貌的风评。
观众之所以喜欢嗑cp,一种是出于看热闹心理。
嗑cp是一种门槛很低的社交活动,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糖精,很容易找到同好。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糖大家一起吃。
而且现在的性缘脑确实挺多的。
我们的成长环境就是各种以性缘为主的言情小说和偶像剧,很少能看到良好的异性友谊范本。
长大之后,学校对男女交往也是不鼓励的态度,个体经历缺失自然让我们看到男女组合就会往cp方面想。
当两位异性艺人同框出现时,哪怕只是正常的合作或友谊互动,粉丝和路人往往会立即陷入“嗑CP”的狂欢。
一个对视是“眼神拉丝”,同款服饰都能成为“情侣装铁证”。
但是什么都嗑,只会坏了大事。
因为明星总有新戏,总需要转型,与之前的搭档捆绑过紧不利于之后的发展。
而且有的狂热cp粉甚至会威胁明星及其家人。
轻则是双方避嫌,减少同台频率;重则是像马丽那样家庭生活都被打扰。
嗑cp可以,但切莫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