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手机开不开飞行模式实际意义不大
【本文来自《“请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为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文章没说清楚,实际情况是这样:
1. 这是历史遗存预防性管理规定。手机开机不代表会机载电子系统(通信&电传控制系统/机内其它电子系统)会被干扰,但是手机关机肯定可以排除可能干扰影响;
2. 此规定与早期无线通信系统工作原理有关。2G GSM系统中,特定手机只在特定分配时隙内收发信号。手机端信号发射部分工作在Burst模式:时域内极短周期内一个大信号突发冲击(切换谱瞬态)在频域内会导致极其丰富的信号分量。这些信号不仅幅度大(GSM手机发射功率最大2W),且实际频域分布还随手机本具体实现离散有关(发射机带通滤波特性、滤波器寄生通带导致的高阶谐波泄露等): 不同厂家手机不一样,同一厂家不同型号手机不一样,同一厂家同一信号手机可能不一样(器件与制造离散导致的指标散布),几乎不可能找到两部手机有相同指标。而通信行业定义的手机终端无线性能指标是一个最低保证值,且对通信系统工作频段外的指标要求相对低(具体到机载系统,实际上通信终端协议中几乎是没有考虑的)。2w/33dBm的巨大发射功率,外加时域突发的开关工作状态,能量巨大且频率丰富的对外信号导致无线手机天生就是巨大对外信号干扰源。
大功率/工作在Burst突发模式状态,GSM 手机的干扰实际上早年应该很多人体验过:手机放电视机旁,一来电话电视画面就开始扭曲或满屏雪花。
GSM手机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非预期频域大功率信号大概率可能落入机载电子系统工作频带内形成干扰,即使未直接击中机载系统工作频带内,也可能在机载信号管路连接处内与正常系统信号形成交互调干扰。这些干扰信号是否决定性影响系统工作,很难枚举或量化。因个体差异很大,比如飞机新一点、管路接头平顺(介质连续)、座舱内与机载电子管路相互屏蔽比较好等等都会呈现不同影响。
3. 考虑到手机终端离散性及飞机自身一堆电子系统多样性,既然很难进行枚举排除测试或者直接给出严格的指标限定,因此,一刀切强行规定手机关机是排除干扰影响的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
4. 飞行模式由来:随智能手机越来越多,手机不仅是个电话还是个时钟/游戏机/阅读器,直接让手机彻底关电有不合理性,不打电话不上网可以啊,看个本地下载好的爽文小说总可以吧?结果当年就有位常年需打飞的出差的聪明同事就提出了这个飞行模式专利:飞行时只关掉手机的收发信机部分电源,其余的功能部分(最早其实是手机AP部分)仍保持上电正常状态。这样即没有了可能的干扰,又能正常使用手机在通信外的所有功能。这个专利没记错的话应该还挂在“遥先”公司名下,直接专利人"李XX”。
5. 当下:其实现在坐飞机手机管理越来越松了。从2G走到5G了,手机工作频段与手机内收发信机工作机理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外干扰可能性已小很多。比如 TDD 4G/5G,虽然还有发射时隙开关工作模式,但本身信号工作损耗大(GSM 典型900MHz, TDD 4/5G 2GHz+起步),发射功率小N倍(TDD手机上限功率0.25w,仅24dBm左右),这么个小功率+高损耗状态,对早已没有2G工作模式甚至3G工作模式的手机来说,想对飞机的电子系统造成影响难度已经太大..............
所以:当下手机开不开飞行模式实际意义不大。但考虑到电磁信号相互影响复杂性,再小概率也还有发生可能,所以还是建议乘机时打开飞行模式。毕竟在大几千米高空,你即使不关机,不开飞行模式也没啥意义:地面基站信号收不到,手机通信功能还是白瞎。且由于手机会定期搜索基站的小区广播信号,并用最大发射功率周期性尝试向无线网络发起接入申请,即使打不了电话上不了网(连接地面无线网络,不是连接机载WIFI系统),手机一样耗电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