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院的“4+4”模式,还是取消了吧!
最近,由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肖飞出轨6个女人,其中的第6人董袭莹,而带出来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4"培养模式,引起了大家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议论。协和医学院的“4+4”这一创新的培养方案,始于2018年。在实施过程中,却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协和医学院的"4+4"模式,借鉴于美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其特点是,面向全世界招收四年本科教育非医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继续接受四年的医学专业培养,授予其医学博士的学位。据称,这种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医学院校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招生的做法,旨在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从美国的设计初衷和实践而言,这种教育模式,确实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还是符合现代医学跨学科发展趋势的。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这一模式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第一,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由于这种模式的报考门槛相对较高(需要具备顶尖大学的理工科背景——肖飞出轨的董袭莹只是一个相当于三本的学历,而且本科专业是经济学),造成每年的实际录取人数,低于计划的招生数(就这,基本上也都是关系户,之所以数量不够,是那些有权有势者,很多人不知道)。2022年,原定30人的招生计划最终只录取了18人。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二,培养成本过高。"4+4"的模式下,学生需要接受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重要配备临床导师和科研导师的双导师制度,这就造成每个学生的培养成本,居高不下。据统计,“4+4”模式的成本,是传统八年制学生的1.5倍。在国内医学院校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这种高投入是否能够持续,让人生疑。

第三,“4+4”模式培养出来的博士,就业情况不理想。据了解,很多家三甲医院,在招聘的时候,认为"4+4"模式培养的学生,临床基本功不够扎实,他们仍倾向于传统培养路径的医学毕业生。某国内知名医院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我们需要的是能立即上手的外科医生,而不是还需要再培养的研究型人才。"

第四,这种跨专业的培养模式,学生的体验并不好。不少通过"4+4"模式入学的学生反映说,由于医学课程的强度大、节奏快,对于没有一点医学基础的学生而言,压力巨大。其中有一位2020级学生说:"在第一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恶补医学基础知识,感觉自己像个'插班生'。"

第五,在中国这个全民道德沦丧、只认金钱和崇拜权力的社会里,人们的自私和贪婪尤其严重。所以,许多国外优秀的东西,来到中国大陆就会走样一样。比如政府招标,就会串标,就会暗箱操作,比没有采用这种制度之前,更加黑暗,更加腐败。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这种"4+4"模式,已经沦为了像董袭莹这种人有强大背景的人谋取利益的工具。

所以,作者再此呼吁:协和医学院的“4+4”模式,还是取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