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诗新剧,何止好嗑
五一档,聊点轻松的话题——
刘诗诗新剧,《淮水竹亭》。
聊的原因也很简单——
热度高得晃眼。
热搜频频上榜,全网到处都是它的影子。
为什么这么火?
或许我们能在这些热度与数据的夹缝中,看到年轻人为它“疯狂上头”的真正原因。
01
老实说,《淮水竹亭》能有这样的热度,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大约是年纪大了,我于是去询问公司的小伙伴,为什么这个剧这么火。
结果,她甩我一个视频——
一场打戏。
并说,这场“红绸舞剑”的动作戏,可以代表这个剧的特质。
于是我兴冲冲地点开。
不得不说,单论这一段画面,其实颇为可观——
动作利落,节奏流畅。
一柔一刚的打戏,一前一后将长廊构图分割的站位,让画面颇为养眼。
但小伙伴却说,“打”,在这里,其实是次要的——
观众最津津乐道的,是其中暗涌的情感张力。
怎么说?
她向我逐一解释。
舞动红绸的女主东方淮竹(刘诗诗 饰)是神火山庄大小姐,依红绸律动而出招大破“铃音阵”的男主则是王权弘业(张云龙 饰),王权山庄的话事人、一气盟盟主。
事实上,这并不是淮竹与弘业的第一次联手合作。
只不过弘业“面具团老大”的身份还未示于人前,被南宫夜(汤镇业 饰)设计受伤的他只能任由淮竹施下五步咒——五步之内五感互通,五步之外五感尽失。
而五感尽失,又恰恰能在破除“铃音阵”时不被影响,一人手起剑落击碎音阵、一人执起红绸步步指引,这场“双向救赎”恰到好处。
一招一式、一绸一剑中尽是两个人的暧昧情愫与宛若一体的绝对力量,当长剑划破夜空、红绸化作月老的红线,二人注定的命运纠葛也就此抽丝剥茧而出。
也就是此刻,我忽然意识到,那个看起来很“离谱”的评价,似乎并不离谱——
“连路过的蚂蚁都在嗑。”
是的,《淮水竹亭》能够在上线短短4天之内,收割一波又一波的全网关注,或许正与这“嗑糖”有关。
可,只是这样吗?
02
这两天,为了弄懂《淮水竹亭》热播的原因,我也凑热闹看了几集剧。
然后有一个感受——
也许观众的情感需求并非如此简单。
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淮水竹亭》不止是想嗑糖。
而是在剧里找到了“情感代偿”。
是的,所有人看剧都是看的自己。
哪怕是一部与现实毫无关系的古装剧。
而做得好的古装剧,有意思的地方恰好在于一方面给了观众足够的距离空间。
一方面,它又能让观众代入剧中角色,投射理想化的自我,弥补现实生活中缺失的情感、压抑或者没法实现的渴望。
这恰好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诉求。
可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它要把握好一个度。
比如说,《淮水竹亭》要做到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物能不能立足,满足观众对“自我”的想象,否则就会遭到抛弃。
在这一点上,《淮水竹亭》下了不少功夫。
从前几集来看,其实剧集做的还不错——
拿男女主来说,双强设定,势均力敌。
王权弘业有城府有筹谋,属于“走一步算三步”的人,但他并非喜欢算计,只是为了阻止人妖争斗、重振一气盟,手段雷霆但内心柔软。
东方淮竹则是温柔又坚韧,哪怕明知奸人作恶、害得闺蜜家破人亡,也还是会以身作则、遵守律法,难怪弹幕说“正派连杀仇人都要‘走程序’”。
淮竹与弘业相知相伴,相互认同,他们在大局和危难面前判断一致、合作默契,也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解救对方,是真正的志同道合。
这当中折射的,还有在现实职场与亲密关系中,成年人的隐形诉求,即“慕强”与“平等”。
而剧中男女主既满足了观众对理想伴侣的想象,又以强者结伴的模式消解了传统性别叙事中的权力失衡。
除了这对CP,这部剧中的女性角色也很有特点。
有高冷御姐型东方淮竹;有活泼甜美型,东方秦兰(沈月 饰)和王权醉(吴宣仪 饰);还有妩媚军师型青木媛(孟子义 饰)。
她们各具神通。
东方神火可燃尽一切、王权醉的精神催眠术套话一绝、青木媛的如意楼情报网更是被网友称为“古代版高德地图”。
这都非常符合现代年轻人对事业型女性的向往,渴望自己也能有一技之长大展拳脚。
但光是做到这些还不行。
讲述一部时代架空的故事,并不能把世界观与价值观架空。
它的内核得是现代的。
就像是《淮水竹亭》中,也不止是打得漂亮,它也设计了一些很当下的价值取向。
比如,年轻人与父权割裂的决绝姿态。
大概是因为刻板印象吧,总以为这类剧的主角团,都是仰仗着父辈的荣光才能行走江湖。
这部剧的主角团却对此敬而远之,他们要靠自身的力量鼎立天地。
就拿剧中的神秘团体“面具团”来说。
他们一个个年轻人,都是世家大族的后代,走在路上,无人不识。
但他们偏要戴上面具,隐藏身份,并且计划冲破父辈定下的规矩——
探索圈外的禁地,摘下世界的面具。
为的呢,是不愿意被叫“某某儿子的一代”,要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说起来,这里对应的,不正是现实中的年轻人吗?
年轻人虽然嘴上喊着“躺平”。
但内心深处,总有一股不甘心在蠢蠢欲动,总想干出一番事业,给家人看看,给世界看看。
所以没错,对于年轻人来说,喜欢这样的剧,或许,嗑嗑糖只是人们愿意去看的入场券。
要想留住观众,得要抓住当下年轻人更多的情感需求才行。
03
说到这里,你或许会觉得,这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但是,我们总归有做梦的资格,在新奇的虚构世界中重启人生。
没错,很多古装剧,其实都是在“造梦”。
这些梦,不仅满足私人情感,也有对大众情感公约数的回应。
尤其是东方侠情这一最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体裁,往往藏着每个时期下大众最本真的终极愿望。
被倪匡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蜀山剑侠传》,诞生于清末民初。
书中的世界,飞天遁地、法宝纵横,这现实吗?
当然不现实,却能给彼时处于动荡战乱的民众一个精神避难所。
人们跟着李英琼(《蜀山》女主)收服神雕狒奴、猩猩袁星,吞食朱果增强功力,抵御绿袍老祖等魔教实力。
这种逆袭、奇遇与正邪对抗,基本上是东方侠情小说的主旋律。
到了今天,《淮水竹亭》也是同样的逻辑。
比如,淮竹、弘业联手扳倒南宫夜。
看到南宫夜借着权力,虐杀妖族,打着正义之名行不义之事。
淮竹与弘业毫不手下留情,弘业更是直接一刀斩解决了南宫夜,将无辜的妖族解救出来。
这种一以贯之的侠义快感,“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惩奸除恶”,虽然朴素,却能替观众将现实的无力与憋屈一扫而光。
有时候,在一个脱离现实的架空世界,往往更能见到现实的肌理血肉。
从百目妖君与毒娘子、到木小五和初景,有情有义的人、妖枉死,无情无义的门阀苟活。
尽管有王权弘业、东方淮竹和顶配的面具团,也依然无法顷刻间摆脱这黑暗的乱世。
不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桥段,才能让我们开始重新对种族平等、文化包容、人性复杂进行思考,对情义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尽管依然有部分观众会带着刻板印象审视这类剧,但它能在市场大行其道,甚至还取得不低的热度,一定是因为某些方面准确地打到了观众的心趴上。
所以我其实并不会否定这类剧本身,相反,我会更加期待诸如此类的东方幻想故事,有一天能够出现更加拍案叫绝的人物和剧本。
毕竟,在生活成本、社交成本越来越高,休息时间、文化体力越来越低的当下。
这一类剧,已经是年轻人性价比最高的情感代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