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关税战:让人眩晕的历史加速器(上)

题记:

      川普2.0上任以来不到100天发生很多事情。列宁似乎说过:“有时几十年什么都没发生,有时几周发生几十年的事”。川普2.0给世界带来的冲击真是这句话的完美注脚。尽管笔者在小店之前更新的《简述川普枪击未遂可能带来的影响》一文对川普2.0会有折腾并不意外,但是川普2.0关税战的展开方式依然让笔者惊奇。世界在偶然间仿佛因为政治强人个人表演而飞腾起来,历史加速在冲撞一切。这是令人眩晕的时刻,值得更新一下上个小菜。这是上篇。其他相关文章可以在公众号”桃花源里可犁田“观看(微信公众号:Z396858246)。

川普第二任就职以来不到100天已创造诸多"惊奇",其中最具全球冲击力的无疑是其突然发动的对全世界的关税战。这场以"让美国重新伟大"为口号的贸易核爆,充满了混乱与力量,堪称冷战结束以来最激进的全球体系重构实验。

毫无疑问,同样高度与中国相关,正如一些人在莫斯科试图复刻的“尼克松访华”的历史余韵一样,川普也用关税“一周”改变了历史和世界。只是老话说的:第一次也许是一个正剧,第二次很可能是场闹剧,值得小店更新一下。

一、如何评价川普在其2.0任期创造“惊奇”的天赋?

笔者在《简述川普枪击未遂可能带来的影响》一文(以下简称:《影响》)中框架性的对川普可能的当选和选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做了分析。其中1/2的预计大概可以称为“成功”,而他当选后可能发生的重大政策选择看起来也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目前看也未脱离该文的结构范围,比如他对结束俄乌战争难度的“失算”。

总体来说,川普在其被枪击后,基于对川普人格特质和精神的个人理解,笔者在上述文章中认为川普大难不死后“可能会在内心产生“奇异恩典”的自我投射,会坚定其自恋和刚愎的程度,一个更加强硬且不顾及后果的“懂王”可能加冕”。

目前来说川普显然比其1.0任期内更自信,更大胆与更加无所顾忌。

川普2.0的关税战非常典型的体现出了其决策风格的极端性和对于政策目标好大喜功的急切性,属于非常明显的表演型的决策风格。上述风格既有其基于天赋型政治直觉所带来的对于美国国家系统问题的认知,又含有对其政治基本盘群众心理的精确把握,在上述直觉外川普显然又是一个带有强烈的自我成就动机的自私商人和偏执性的“非理性”政客。

川普显然在认知上非常强烈的对于事实进行了裁剪和扭曲,并且对不符合其“直觉反应”的现实反馈充满了仇恨和抗拒,并会极为自然而毫无心理负担的将其“合理”的异化为“他人的错误”。

因此川普永远不会有强的挫折感和心理焦虑,他基本上不会自我怀疑(所以川普无论说多少谎话都不会觉得羞愧和被打脸,或者需要自我学习进化)。

同时,川普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斗争哲学,也就是他需要基于自身强硬的极限施压、无道德焦虑感和柔软善变的灵活性建立一个“不可预测性”,进而达成他认为的最大化利益的“交易”。

川普非常得意于他毫无道德感和信用的博弈策略,他敢于突破一般规则和践踏理性边界,从而讹诈和恐吓对手来适应他构建的一个“交易生态”:要不你承受绝对意义上的双输(川普对此并无恐惧和心理焦虑,川普会自然将这种损失“外化”为“世界的错”进而强化自我认同,相反很多人会精神痛苦,自我怀疑),要不你妥协交出你最大利益去避免这种“双输”。

川普非常善于利用对手“厌恶损失”心理和“理性妥协”的建制派训练习惯去进行压迫:如果你“画地为牢”的“基于规则和价值观”和川普进行博弈,那么你大概会疯掉——为了避免这种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你可能会选择妥协——这样川普就赢了。

这是“低/无底线”对“高底线”的博弈优势:所谓,君子可欺其方。

实际上回顾川普的个人经历也是有意义的,民粹型政治领袖的很多行为其模式和心理结构往往和他过去的经历和成功经验有“同构性”,他唯一能信任和相信的就是“自我的直觉”。川普几次破产重组案与债权人的博弈的结果都是川普建立这套方法论的“成功经验”,而所谓个人的“直觉”不过是人们大量实践经验和理论学习后所形成的一个基于“训练”形成的“成熟的下意识反应”——只是目前川普把这个方法上升到了国家和地缘战略层面去应对一个“国家债务重组”的案子,显然这会极具戏剧性。

二、川普的“关税宣战”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行动吗?

基于第一部分对川普决策风格和心理特征的理解,我们很难确定川普2.0的执政团队是否有制定和执行一个如此复杂和重大的战略行动的能力、经验和认知。

但是我们可以确定下面一些事情:

1、川普对于关税问题是存在长期的定见的,这不是川普心血来潮的举动。川普对于使用关税解决美国制造业衰弱的认知几乎可以说是贯彻了他一生的政治意见,这个考虑最早可以追述到1980年代川普对日本的厌恶上。无论是在选前,还是选举过程中或者是在选后,川普都直言无隐的宣称他当选将极大的提高关税。在这个角度来说,川普的关税宣战应该被视为一个他的核心战略经历了多年的构思和推演,并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社会心理干涉和动员,使得川普得以获得实践该战略的政治机会。换言之,川普的关税战应该被视为美国右翼保守主义派系的一个集体政治意志看待。

2、川普行政上非常强烈的使用了美国体制赋予总统的全部行政权力和法律工具,通过关税政策将贸易、产业、外交权力收归白宫,形成“经济安全即国家安全”的政治正确闭环,在建立自身政治权威上体现了川普精明的算计和执行力。川普依据《国家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和《国家紧急状态法》实施关税政策,其核心在于利用法律条款的模糊授权,实现了绕开国会形成"战时经济总统"的宪法实践。这种行政权扩张不但摧毁了建制派多年来形成的政治默契和行政习惯,也肢解了美国国务院传统外交路径,川普得以实现在美国体制下极大的权力集中。

3、川普也精细的挑选了宣布关税战的时间。此次关税战刻意选择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时点,美联储当前面临经济放缓与通胀反弹的双重压力。尽管核心通胀率(2.8%)仍高于2%的目标,但关税推升的输入性通胀(如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可能导致经济衰退风险大增迫使美联储在“降息刺激经济”与“加息抑制通胀”间陷入两难,也迫使华尔街在“资产价格保护”与“产业回流”间精神分裂。这显示川普打算绑架货币政策,迫使美联储降息优先应对关税的衰退风险而非通胀,迫使货币政策更多服务于贸易政策目标(损失美联储的独立性只是刚刚好),进而从根本意义上服务于川普的政治总路线。

以上来说川普的关税战是所想即所为,是一个坚定的政治意志,同时对于国际贸易格局和地缘政治权力有全局性的影响,在这方面来说川普2.0的关税战显然具有战略行为的特征。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下列一些现象:

1.基于博弈理性没有人会预计到川普会采用“万国宣战”的模式启动关税战,这种决策带有极大的非理性成分。在笔者写《影响》一文时,我所能想到的川普提高关税的策略可能是“精准打击型关税”(主要针对中国中国电动车、光伏产品、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等),配套采用“阶梯式动态关税”(如中国电动车出口量每增加15%,关税提高5%等),造牌谈判和为建立遏制我们的产业升级的“经贸与供应链韧性”创造时间和空间。

或者如果川普能实现更为广泛的盟友协同(这个概率较小,因为这是民主党更为擅长的事情),川普最好能形成“联盟协同关税”,美国通过“印太经济框架”(IPEF)进行协调或者基于“北约框架”进行协调,迫使美国的盟友体系对中国商品设置“集体防御性关税”,削弱中国通过东盟转口的规避空间和压缩我们的国际贸易市场规模(本质是民主党TPP的类似设计,只是非常简单粗暴的简化为关税工具)。

因此笔者当时认为关税的上限就是中国损失美国的最惠国待遇的程度(最大极限就是40-60%之间进行谈判,但是谈判或者博弈的结果应该不会真执行到这么高),这个过程肯定是以年为单位逐步发生且反复博弈,因为美西方体系也需要吸收消化相关成本,同时为继续折腾做准备和建立弹性空间、最终我们肯定是会永久损失一部分美国市场并且不得不面对供应链可能重置的问题。这个可能性和代价在当时是预期到了的。

但是川普的行动确实让笔者非常惊愕,只能理解为川普将这样大的战略行为变成了一个基于MAGA运动的“行为艺术”。川普2.0关税战的“普遍程度”和“关税规模”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这个行为本身已经具有强烈的符号暴力色彩,好像成为了川普在MAGA选民脑中植入了多巴胺注射器,川普的选民需要这个感觉,川普也必须去满足这个需求才能汲取源源不绝的政治能力——这是一个互相绑定的情绪价值与政治权力的疯狂旋涡。

2.川普在推出关税战的时候没有迹象表明他为此做足了国内产业政策配套(服务于所谓制造业回流)、物流、库存(建立弹性控制通胀)、供应链、金融和政治准备(无两党共识),也好像没有预期到中国会强烈反制和西方盟友可能的强烈(或者被动)反抗——川普政府对此没有心理准备和设置应对预案。

如果说中国为了应对自奥巴马TPP以来的美国试图与北京脱钩的战略企图,特别是应对川普1.0以来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十几年来非常辛苦的进行调整和准备政策工具,到现在还不能说应对和准备的很好,那么川普治下的美国丝毫看不出有这种准备(相反民主党做出的努力其实比川普更多,更有效)。这种莽上去就干的一个梭哈行为当然不能被称之为“深思熟虑”。

3.川普2.0团队整体的行政风格非常随意,向上谄媚,向下跋扈,完全不具有专业性和内部制衡(特别是技术官僚角度的),并且高度不信任美国既有体制和官僚系统(我一直认为川普对于体制官僚,特别是技术官僚体系存在严重的不信任,鄙视和受迫害妄想,随时觉得他们在欺骗自己和试图控制自己。川普2.0团队大量的工作群不愿意基于安全规范采用体制内数字工具进行组织,而采用商业软件就是一个典型表现。川普防着内部人的心思对比可能发生的对外泄密来说,他才不在乎。他觉得内部的事情更可怕),也缺乏有效分工和合作的一个工作机制,内斗争宠,完全给人呈现一个“媚上型”的“白宫学”既视感。

川普2.0的执政团队不像一个众志成城的战斗团队的感觉。正如笔者在《影响》一文中说的:“川普非常自私与自恋的人格特质与翻脸无情的缺乏信用也会使得围绕在川普周围的大多为投机份子”。

总体来说,川普的关税战应该被视为一个战略上具有其理论思考和政治意志的事情,代表了川普“想到了”:川普的关税战是有指导思想和一根主线穿插其中的。但是“想到了”和“做到了”完全不能画等号。

在执行角度川普2.0的关税战十分反复、混乱、缺乏计划和充满“膝跳反射”,充满了川普的个人特质和自私自利的私心自用。甚至可以这样说:川普2.0的关税战至少有一部分目的仅仅只是基于政治情绪和个人权威的需要,甚至包括金钱需要而发生。

所以在战术上和执行力上川普2.0的关税战目前并未显示出战略行动所具有的严谨性和严肃性,但我们不能低估川普坚持进行关税战的政治意志力和决心,这是一个精神的博弈。

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川普的关税战将很大可能演化为美国后续的长期行动和主流政治议程之一,进而穿越所谓的“执政周期”,形成所谓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升高的关税不会下降到它的初始。

因此我们非常可能将面对不同策略选择和不同党派基于这一川普2.0开创的政治议程与我们进行持续博弈的可能性,并且我们也应该预期到对方在博弈执行的技术角度日臻完善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基于已经发生的现实去考虑川普2.0关税战本身是否是理性的,深思熟虑的大旗本身已经不具备意义,这极大可能将是一场充满艰苦且充满问题的持久战。

换言之,这是一场经济领域的“国战”,符合一次战略摊牌行动的全部特征。

我们无论是从那个角度考虑,无论这是川普一时的“民粹猪突”,还是将演化为“穿越美国选举周期”的长期博弈,我们最佳策略都是立足在当下,极端强硬的打爆川普的这种战略讹诈。

无论从短期博弈的需要来说,还是从影响美国长周期的政治议程的干涉角度来说——我们保持对自身核心利益的坚决维护并不惜强硬的一直战斗,甚至必要情况下主动寻求在多个博弈维度“升级危机”(包括亚太和欧洲的安全问题),极大的增加川普2.0政府面对的压力——是非常必要的。

要对抗,就必须立足在“现在”把压力给足,而川普团队的不专业性、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和美国国内两党政治分裂极化的外部性都会使得北京有杠杆可以运用。

(未完待续)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