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意日合作的“暴风雨”未来战斗机旨在实现“超远航程”,载弹量达F-35的两倍
来源:战区
英国皇家空军负责制定“暴风雨”(Tempest)未来战斗机项目需求的官员表示,该项目的首要任务是具备大载弹量——大约是F-35A隐形战斗机的两倍。这位官员还称,英军希望这款新型战机具备“超远航程”,其内部燃油可能足以支持其不经空中加油横跨大西洋飞行。这些需求为第六代隐形战斗机的规模和能力提供了更多线索,同时也反映出与推动美国空军在“下一代空中主宰”(NGAD)计划下研制波音F-47过程中所面临的类似关切不谋而合。
“暴风雨”战斗机的最新概念设计于去年在范堡罗航展上亮相。该设计由莱昂纳多公司(Leonardo)等参与方共同呈现。
上述言论出自一位仅知姓名为比尔(Bill)的空军上校(Group
Captain)之口,他担任英国国防部需求与概念团队负责人。该部门负责明确“暴风雨”战斗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以满足皇家空军不断变化的作战需求。本月初,他在“暴风雨”团队与英国皇家空军官方播客“InsideAIR”联合推出的特别版《未来视野》(Future
Horizons)播客节目中发表了这些看法。
“暴风雨”战斗机是“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框架下的产物,该计划由英国牵头,与意大利和日本合作开发下一代战斗机。节目中还提到,这款战机在服役后可能不会沿用“暴风雨”这一名称,尽管至少对于英国皇家空军而言,它仍是最有可能采用的名称。
“暴风雨”技术验证机在沃顿生产线上渐具雏形。“暴风雨”项目团队
“全球作战航空计划”(GCAP)是英国与意大利、日本合作推进的“暴风雨”下一代战斗机研发项目。尽管该机在服役后可能不再沿用“暴风雨”这一名称,但至少对皇家空军而言,这仍是最有可能的命名。目前,“暴风雨”项目的技术验证机正在建造中,其与最终量产型飞机的具体关联尚不明确,但预计将于2027年首飞。
与此同时,以波音757为基础改装的“暴风雨”项目飞行试验平台“Excalibur”也已投入使用。该机将搭载莱昂纳多公司的多功能射频系统雷达,以及通信系统和电子战设备。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暴风雨”战斗机将成为英国“未来作战航空系统”(FCAS)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FCAS是一个涵盖下一代武器、无人平台、网络和数据共享等多个领域的广泛空战计划。
比尔将“暴风雨”在FCAS系统中的角色比作橄榄球中的“四分卫”。他解释说,这一角色要求战斗机具备超前的战略视野和反应能力,能够在脱离后方指挥的情况下,根据战场态势自主调整战术,并协调其他作战单元(包括无人协同作战飞机和其他无人机)执行任务。比尔强调,“暴风雨”战斗机需具备足够的生存能力,在必要时能直接执行攻击任务,但其核心使命是作为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协调各方力量达成最终目标。
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发布的一幅示意图显示,一架“暴风雨”战斗机正与“台风”战斗机、F-35战斗机、E-7“楔尾”预警机以及“忠诚僚机”型无人机共同组成一个网络化作战团队协同作战。 ——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
“这款战机将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逐步替代‘台风’战斗机,”比尔(Bill)说道,“当前的威胁环境意味着,航程已成为我们所有人必须高度重视的关键因素。”
这一趋势在全球第六代战斗机项目中均有所体现,无论是美国的“下一代空中主宰”(NGAD)计划,还是中国类似的技术发展项目,均将航程能力作为核心突破方向。
对“暴风雨”(Tempest)项目而言,未来威胁环境要求这款战斗机在多种作战场景中“必须远离加油机执行任务”,这进一步催生了对“超远航程”的迫切需求——甚至可能实现仅凭内部燃油完成跨大西洋飞行至美国的能力。相比之下,现役的“台风”战斗机若要执行同等距离的任务,通常需要三到四次空中加油支援。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布的F-35A武器挂点容量示意图。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预计填满“暴风雨”战斗机大型弹舱的还将包括正在研发中的新型导弹。在这方面,极有可能聚焦于超远距空空导弹。
今年早些时候有消息透露,“暴风雨”战斗机计划装备的空空导弹体积更大,射程比“全球作战航空计划”(GCAP)三个伙伴国家中任何一国目前使用的导弹都要远,详情可点击此处了解。
在“暴风雨”战斗机早期开发工作中,采用高科技、高度自动化新生产线制造的“具有代表性的军用高速喷气式战机机身”。其构型与新型验证机所采用的构型大致相似。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BAE Systems)
比尔表示,虽然不应将“暴风雨”战斗机简单归类为专精于超视距作战的机型,但显然,外界也期望它能在比“台风”战斗机更远的距离上击落空中目标,例如:
“我认为,依靠更激烈的机动来击败敌人的想法,值得我们深思,‘全球作战航空计划’是否一定要采取这种作战方式?‘暴风雨’战斗机或许能够在完全无需机动的情况下击败威胁目标,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论断,请记住,因为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针对‘幻影’战斗机提出过类似的论断,当时我们认为机动性已不再是关键,导弹和雷达足以完成任务。但事实证明,这一评估是错误的,我们不得不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才重新理解如何运用战斗机进行空战。所以,我们不会轻易做出这样的论断,其背后有大量的分析工作作为支撑。但无论如何,我绝不会将‘全球作战航空计划’平台单纯视为一种远程作战平台。”
1984年,准备挂载到英国皇家空军F-4“鬼怪”战斗机上的“响尾蛇”空空导弹。图片来源:汤姆·斯托达特/盖蒂图片社 汤姆·斯托达特档案馆
“暴风雨”战斗机惊人的有效载荷量并不仅仅由燃油和武器构成。
同样重要的还有传感器,特别是考虑到其设想的“四分卫”角色。
比尔解释道:“‘全球作战航空计划’平台所到之处,都会构建出一幅全面的战场态势图,以支持其他军事能力发挥作用,并加以利用。因此,将传感器前推部署与将武器前推部署同样重要。这些传感器还意味着,当我们深入敌方区域,可能无法获得其他任何支援时,或者在未来无法与E-7预警机建立连接时,我们仍能完成‘杀伤链’——即发现目标、锁定目标、识别目标、攻击目标,并评估攻击效果。我们仍能在我们的平台或编队内完成这一系列操作。”
有效载荷拼图的最后一块,是比尔所描述的“暴风雨”战斗机作为“飞行服务器机架”的功能,具体而言,就是为协同作战的无人机以及其他自主能力提供支持,包括将这类能力进一步前推至战场空间。
用于弹射测试的“暴风雨”战斗机“具有代表性的前机身设计”,与火箭滑车相连。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
比尔进一步阐释:“我们将计算资源与服务器集群前移部署。正如使用iPhone调用ChatGPT需消耗海量数据,若在敌方纵深部署低成本自主系统,其服务器与传感器支持从何而来?因此,‘战术中枢’需携带传感器与服务器,为前沿部署的无人系统提供能力支撑,从而在高度对抗环境下构建分布式系统之系统。”
他接着说道:“我们将推动计算能力的发展,进而推动服务器机架的升级。原因在于,如果我们想要实现低成本自主系统,从我们打开iPhone使用ChatGPT时需要调用大量数据这一点就能看出,如果你身处敌方纵深区域,这些服务器该部署在哪里呢?所以,若要打造低成本自主系统,它们就需要有服务器提供支持,还需要传感器作为后盾,以增强其能力。因此,这个‘四分卫’(此处指代具有核心调度功能的平台)如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你要携带传感器和服务器,为在交战区域前沿部署的系统集群提供支撑。”
“暴风雨”(Tempest)战斗机作为具备强大数据收集与共享能力的韧性枢纽,其规划的“四分卫”角色也凸显了这一重要性。考虑到该战机需要利用包括隐身能力在内的多种性能,深入敌方空域执行任务,这一功能就显得尤为关键。
中国有两款新一代战斗机设计方案,其中一款虽未正式命名,但通常被称为歼-36(J-36)。这款来自主要对手的设计方案,同样强调长航程和大载弹量。资料来源:X平台
比尔解释道:“所以,我们无法保证始终能与己方建立连接,这是不现实的。但我能确保的是与‘全球作战航空计划’(GCAP)核心平台保持连接,这就是我称其为‘四分卫’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维持一个本地网络。”
比尔还提到,F-35战斗机已经是一个能够收集海量数据并分发给其他作战单元的优秀范例,不过“暴风雨”战斗机将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比尔表示:“F-35战斗机在编队飞行时,其整体效能远超各单机性能的总和。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F-35编队在数据共享方面稍显‘自私’。而‘全球作战航空计划’以及我们正在推进的第六代战斗机项目,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单机性能总和、且效益能在海、陆、空、天等多个作战域实现共享的协同能力。我们的互联能力将是成功的关键。在远离威胁环境时,我们将通过高速、大带宽、低延迟的广泛网络进行连接;而随着我们深入威胁区域,则会缩小连接范围,并加强管理以确保生存能力。”
在“红旗”军演期间,英国皇家空军的一架“台风”战斗机在美国内利斯空军基地降落,后方一架美国空军F-35战斗机正在滑行。版权所有:英国皇家空军下士尼古拉斯·伊根(Cpl Nicholas Egan RAF)
比尔还提到,目前至少在短期内,“暴风雨”战斗机仍将配备飞行员,这是因为无法始终保证与指挥中心或其他远程作战节点的连接。他表示,该战机将配备一名飞行员,但从职能上看,这名飞行员将更接近武器系统官(WSO),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飞行员。
比尔补充道:“不过,我们也为通用人工智能赶上来的那一天做好了准备。”他指出,未来有可能开发出“暴风雨”战斗机的无人驾驶版本,英国官员过去也曾提及这一想法。今年早些时候,英国空军参谋长、空军上将理查德·奈顿爵士(Air
Chief Marshal Sir Richard
Knighton)表示,从长远来看,“绝对”有可能开发出“暴风雨”战斗机平台的无人驾驶版本。
官方发布的“暴风雨”/“全球作战航空计划”概念图,背景为富士山。图片来源:三菱重工(MHI)
比尔还谈到了无人机问题,以及无人作战平台激增是否会威胁到像“暴风雨”这样的有人驾驶战斗机的持续相关性。
比尔承认,以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的成本,空军或许能购买多达1万架无人机。但未来的威胁环境要求高、低端能力保持平衡。毕竟,空战的关键需求是长航程和一定的生存能力,无论是通过隐身、高速还是两者的结合来实现。
比尔分析道:“等你研制出具备长航程、高速性能,且有一定隐身能力或完全可消耗的无人机时,其成本可能并不像你预期的那样低。因此,这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如果你想要实现低成本,你真的希望传感器部署在其他地方,比如在‘全球作战航空计划’平台上。如果你希望计算能力也部署在其他地方,让它们变得智能而非‘愚蠢’,那么你就需要在合适的位置部署服务器机架,以便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与之连接,因为在现代威胁环境下,过度暴露可能会招致攻击。所以你需要在那里部署服务器,也许‘全球作战航空计划’平台也能充当这一角色。”
尽管如此,比尔指出,“通过自主和可消耗系统实现饱和攻击绝对有其用武之地”,并将其描述为“我们‘三S’战略中的一环”。这“三S”分别是隐身(Stealth)、压制(Suppression,例如电子攻击装备)和饱和(Saturation)。
比尔表示:“我们在武器装备方面已经实施饱和攻击多年,而无人机是饱和攻击的新形式。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套非常有效的作战体系。但如果你只依赖某一种手段并过度使用,就会像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一样,最终可能会被针对这一手段的进化所击败。因此,你需要有更多的手段。”
有趣的是,比尔提到所有这些能力的部署时间可能会比之前的计划有所推迟。他表示,“暴风雨”战斗机预计将在21世纪40年代取代英国皇家空军的“台风”战斗机,而此前官方曾表示其服役时间为2035年。
无论情况如何,毫无疑问,及时且经济地开发出计划中的一系列尖端技术仍是一个巨大挑战。而且,这还不包括在推进“暴风雨”战斗机项目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政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