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转内销如何破局?“金融+数智供应链”模式含金量还在上升

面对极限关税贸易战,我国外贸企业短期面临一定压力和冲击。一家外贸企业主说,对美出口突然受阻,最关键的是生产线不能骤停,需要找到销路,这背后关系到产能重启成本与就业。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需要与时间赛跑。正因如此,从国家、地方到企业,都在积极应对,通过多种方式来稳住外贸,办好自己的事情,推动外贸和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层面,4月25日举行的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其中特别提到要稳定外贸,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前一日,商务部相关发言人也表示,将发挥电商的渠道优势,以及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的规模优势,全面助力外贸拓内销。

从企业层面来观察,4月11日,京东宣布推出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未来一年内,京东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出口转内销商品,为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助力。说白了,外贸企业如果因关税战存在停摆风险,京东来努力给你“想办法”从国内外给你找销路。

500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外贸扶持计划的不只是京东一家企业发力,更是一场同舟共济的“大会战”,是京东发起,一批有责任感的企业共同参与,旨在价值共赢的“先手棋”。

所谓“共赢”,是指包括京东、被帮扶的外贸商、企业客户、消费者在内的多方共赢;“先手棋”则是在前述背景下先行出招,“唯快不破”,把握稳住外贸的主动权。

从结果反馈看,这确实能做到多方价值共赢。

据了解,自从宣布推出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开始,不到三天,京东采销人员就已收集到近3000条外贸企业的需求信息,数百种品类的选品工作已经展开,并火速上线了外贸优品专区,大批消费者已经在专区下单。

另一方面,大批企业接踵而至,加入到帮扶阵营中。作为“宇宙第一大行”,中国工商银行第一时间响应京东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快速建立专项对接机制,并为京东平台上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与京东的2000亿动作形成“金融服务+数智供应链”的强强联合。

紧随工行之后,众多大型企业深度参与,帮扶“天团”不断扩容,为出口转内销注入了更多动能。可以说,在京东的平台势能和首发效应下,这招“先手棋”兼具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将长久释放强劲动能,助力受影响的外贸企业渡过眼前难关,并推动其长远高质量发展。

变局:办法总比困难多,中国外贸企业强势突围战

在关税贸易战的背景下,外贸企业面临困难,如何“解题”成为关键所在。

纵观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企业展现的突围思路,不难发现,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合力“团战”,二是精准帮扶。

就合力“团战”而言,这是一场众志成城要打赢的“战斗”,对外贸企业来说,其需要找到内需大市场的突破口,而这仅仅依靠自身是很难的。因此,需要政府机构、企业联手,团结能团结的一切力量,展开“团战”。

以各个区域为例,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以来,深圳、上海、北京、苏州、宁波、东莞、广州、厦门、青岛和金华等多个外贸大市密集出击,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广交朋友,大力拓展外贸市场,以市场多元化应对关税贸易战。拓宽外贸“朋友圈”,在合力“团战”中直面压力,解决问题。

500

就精准帮扶而言,需要洞察外贸企业的痛点和需求,进而精准、有效介入。在痛点和需求方面,诸多外贸企业不时有资金周转上的挑战,美国发起关税贸易战之后,融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此外,还有内销经验上的短板,不少“出海”多年的外贸企业不熟悉国内市场,缺乏销路和清晰、有效的运营经验。

将合力“团战”和精准帮扶结合起来,也就是要“致广大而尽精微”,前者胸怀大局,顺着国家战略而为,全力推进市场多元化,后者针对外贸企业的痛点和需求,真正落细、落实。

从这个角度看,京东联手工行,以“金融服务+数智供应链”模式为出口转内销赋能,并由此扩大帮扶矩阵,既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又做到了精准帮扶,产生了迅速落地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外贸新破局:两巨头“金融服务+数智供应链”联手赋能

外贸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症结所在显而易见。从企业层面,正是洞察到外贸企业的痛点和需求,京东和工行迅速行动,推动“金融服务+数智供应链”模式的形成,为外贸企业精准、高效赋能。

当我们拆解该模式,会了解到京东、工行的强强联合究竟“强”在何处,同时,这也为平台型企业和大型金融机构如何精准赋能企业提供了镜鉴。

从京东的角度看,其推出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并直击外贸企业的痛点和需求,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

简单来说,在商务部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京东先是对扶持外贸企业做好规划布局,在各地进行招商合作;紧接着,依托自营模式和领先的供应链能力,在专业采销队伍驻点办公推进的情况下,直接采购外贸企业的优质产品。接下来,开设外贸优品专区,通过流量倾斜、全渠道营销支持,加速打开销量的同时,防止低价内卷。

此外,针对入驻京东的外贸商家,京东还会提供密集培训,加大补贴并给予资源倾斜,帮助商家开拓国内市场。比如京东企业购表示,将向入驻专区的外贸企业首期迅速增加2000万的采购补贴投入,以切实降低外贸企业的运营成本。

显而易见,这套“组合拳”既有密集培训来直击外贸企业缺乏内销经验的痛点,又有流量和全渠道营销的支撑,还让外贸企业免于低价内卷,有更多的底气和实力走向高质量发展。

京东之所以能快速打出这套“组合拳”,一个主要原因是供应链早已成为京东的杀手锏。简言之,京东拥有广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基础设施,涵盖商品供应链、服务供应链、履约供应链,全面连接和优化社会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各个环节。

具体到行业,数据显示,京东政企业务已服务超过800万企业客户,其中包含2.1万家大型客户,因此具有深厚的B端基因。在此基础上,京东推动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创新,向企业持续开放自身的数智供应链技术能力和扎实的基础设施,成效显著。

举个例子,山东一家主要生产陶瓷餐盘的企业“临沂兴业陶瓷”,外贸出口占比约60%,此前没有国内线上销售经验,因美国市场受影响,不得不开拓出口转内销渠道。

看到京东上述计划后,这家企业与京东合作,在京东旗下京喜自营平台紧急上线了新品餐盘。随后,京喜自营快速反应,大力推广,结果是,11小时销量超9万件。

如果说“京东速度”证明了京东供应链的强悍,那么,在这一天然优势下,与工行联手则是一种必然。

这是因为,工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其依托自身客户、平台、资源等种种优势,可以持续深化场景金融服务。

针对外贸企业的痛点和需求,在这次联手合作中,工行基于近日推出的“春融行动”外贸新业态服务体系,面向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各类新业态,通过搭建国际结算新通道、开辟多币种直兑新路径、推出专项服务新承诺、提供智慧风控新保障,全面满足企业跨境融资、国际结算、汇率避险等综合金融需求。

显然,京东、工行均祭出了核心的服务能力,创新打造了“金融服务+数智供应链”模式。在这一创新模式下,双方还形成了“线上流量场域+精准引流”形态,实现外贸优品专区在工行手机银行、工银e生活等平台展示。

要知道,仅工行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数就突破6亿,位居同行业第一,其和京东的出口转内销合作还是以“优惠活动”的形式触达用户,必将进一步放大流量,实现指数级引流。

500

整体看,京东和工行联手,建立了“融资+产销”联动机制,既为外贸企业提供专属信贷支持和市场对接服务,又在“B端+C端”的协同中,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商品选择,多方价值共赢照进了现实。

进一步来说,像京东、工行这样运用最强能力,进行“金融服务+数智供应链”多维赋能,外贸帮扶就能更加精准、全面而高效,商业价值更大。

新局:外贸帮扶“天团”持续扩容

工行之后,国家能源集团、南方电网、光大银行、中国盐业集团、中国系统、山东能源集团等众多央国企也深度参与京东出口转内销扶持项目,形成了一个覆盖金融、能源、交通、通信、制造、零售等多领域、立体化的帮扶“天团”。

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例,它作为中央骨干能源企业,依托“国能e购”平台上线出口转内销优品专区,与京东共建“线上流量场域+精准引流”模式,还计划陆续开展主题直播活动,助力优质外贸商品内销。

当越来越多的央国企参与进来,帮扶“天团”随之持续扩容,对出口转内销的经济意义,不只是为个体外贸企业赋能,更是合力打造了一个行业“强引擎”,以外贸企业最需要的模式,催生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而且,商业价值之外,还极具社会价值。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扩内需、稳外贸的国家战略下,央国企为践行社会责任,纷纷将京东作为重要平台,与京东深度对接合作。

另一个影响深远的案例是,去年9月,“两新”支持政策全面启动,全国各地政府也迅速将京东作为重要合作企业,以京东为出口,激活了消费新潜力。

今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这是激发市场和消费活力的国家大战略,可以预见,京东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在“两新”政策实施过程中,京东备受企业客户和消费者的肯定与信赖,本质上,这是京东“正道成功”价值取向的体现。

500

京东的行动和成效也表明,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相辅相成,先行出招,“两手都硬、两手都强”,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方价值共赢。这正是共赢“先手棋”的题中之义。

在这场直面关税贸易战的征途上,京东、工行强强联合,做出了示范。无论是京东宣布的2000亿采购扶持规模,还是工行的“春融行动”,都将极具杠杆效应,释放更多势能。工行与京东将和万千企业持续发力,共同为稳外贸、促消费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从企业收益到社会效益,从2000亿出口转内销到与工行联手推出“金融服务+数智供应链”模式,京东的打法就是真诚、真心、真干,眼前看起来虽然“费劲吃力”,但长远来看,时间会给京东更多认可。也是靠着这“三真”,京东成为各类央国企等纷纷选择深度合作的企业之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