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网100万+,对话美国大网红爆火:中国何来强大底气?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执行主任王文继在美欧亚11国顶媒炮轰特朗普关税政策、外媒猛批特朗普像慈禧太后宣战“万国”不自量力、重磅文章被17国媒体全文转载、在欧洲媒体揭批特朗普是没诚意的坏商人、在外媒先声夺人判“关税战,美国输了之后,又在纽约时报、CNN等美国顶媒频繁发声:关税战,美国赢不了!,其中与美国时政博主Jackson Hinkle(X推特个人和时事节目《Legitimate Targets》超300万粉丝)的对话视频,在外网引发持续热议,目前观看量近120万。现将专访内容及视频整理发布如下:(全文约5000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Jackson Hinkle:王教授,非常荣幸能邀请到您。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特朗普加征关税对中国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
王文:美国一些智库和媒体认为,特朗普加征关税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但是,从目前来看,这种冲击可能被高估了。我想和你分享三点。
第一,中国人对特朗普加征关税早有心理预期,并做好了坚决反制的准备。4月9日,在特朗普宣布两个月内第四次对华加征关税的9个小时之后,中国宣布进行对等反制,丝毫没有屈服的样子。而且普通中国人也拥有应对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强大信心。一个团结的民族,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第二,中国社会的强大财富基础,是减缓特朗普关税冲击的强大底气。中国每年向美国出口商品5000亿美元左右,2024年,中国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了151万亿元,即约20万亿美元,人均储蓄1.4万美元。现在,已有人建议,只要每个中国人一年多增加约350美元的消费,就可以在国内消化掉对美国的出口商品。从这个角度看,即使中国停止对美国出口商品,中国出口商的困难也可以通过国内消费来解决。
第三,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政策的支撑。对内深化改革,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对外加大开放,吸引更多外资。这些政策都在抵消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冲击。总之,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约20%,对美国外贸出口占GDP比重约2%。因此,不必高估特朗普加征关税对中国的经济冲击。我相信,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仍然能够实现5%左右的预期目标。
▲王文接受美国时政博主Jackson Hinkle专访,视频观看量在推特(X)近120万。
Jackson Hinkle:听到你这么说,我感到很安心。这真是太好了。我记得在特朗普第一次发动对华贸易战时,中国网民在网上称特朗普为“川建国同志”。因为尽管特朗普想方设法打压中国,但他的行为反而让中国经济更加繁荣。
不过,我也很好奇您对特朗普直接向中国台湾地区提供军事援助的看法。这显然是绝对不行的,但特朗普还是决定这么做。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您对此有何看法?特朗普是不是想再次在台湾问题上挑起与中国的战争?
王文:这是一个敏感但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美国对台军售绝非在帮助台湾,而是在损害台湾的利益。过去三年间,俄乌冲突已充分印证了这一事实。军火销售不会给任何地区或国家带来真正的帮助。
另一方面,我常常与一些美国朋友说,不要再给台湾军事援助了。给再多武器,最终都会收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仓库里去。多少年来,中国一直反对美国对台军售,同时也保持战略定力。中国不会贸然采取用武力统一台湾的方式,但会一直保持对“台独”的军事威慑。
台湾是一个小岛,再多的武器对台湾增强防御力都作用有限。台湾也知道这个道理。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实现统一。最终我们会发现,那些美国的破铜烂铁,除了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仓库外,一点用都没有。
Jackson Hinkle:我很喜欢您的这个回应。但现在的局势却愈演愈烈,如何突破政治博弈,在文化层面上团结中美两国人民是非常重要的。您作为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建立这个研究中心的目标和宗旨是什么?你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文:谢谢你给我机会介绍我的研究院和研究中心。我所在的两个机构,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另一个是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它促进了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我们的机构不大,但是对美国学者、媒体、社会人士充分开放。我们每年都会与超过50个美国的代表团沟通交流,接受美国媒体采访和发表文章超过100次。我们也经常就中国的对美政策提供咨询和建议,会尽可能地为缓解双边紧张局势尽一些绵薄之力。
我始终认为,只要中美两国人民经常交流起来,中美两国的关系就不会陷入最坏的境地。这也是我接受你采访的原因。你的采访和你的节目非常重要。我希望,我们两国之间有越来越多人民都能够直接交流。
我可以给你们举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我不知道你们是否知道,最近几周,一个非常有名的美国网红“甲亢哥”来中国旅行。我们很感谢他,他推动中美两国的直接交流,让美国网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我们之间应该有更多的“甲亢哥”。我们也需要更多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一代的美国人,为推动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Jackson Hinkle:我喜欢看“甲亢哥”的直播,很有意思。我也很喜欢他关于中国的直播,都特别精彩。而且,我也非常支持这种文化交流的想法,以及让美国人了解中国制度的重要性,还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以及中国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还有它那数千年的历史。这也是我一直努力想要更多了解的。
特朗普实施关税政策的部分目标是想把制造业工作岗位带回美国。这个想法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他实际上并没有提供引导资本所需的长期解决方案。而中国已经能够通过国有企业做到这一点。你如何评价中国国有企业,也就是国家所有、国家运营的企业与美国只允许私人资本无监管运营的模式相比呢?这是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吗?
王文:在我看来,中国与美国在政治体制上的最大差异在于,中国绝不会允许任何私人资本控制政府。中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国政府体现全民的意志,不被任何利益集团的意志所绑架。中国政府服务于人民,非常重要的一个力量就是你提到的,推动国有企业主导国民经济的基本运行。我可以给你举几个有趣的例子。
第一,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基础经济功能几乎都是由国有企业来掌控的,比如水、电、暖气、地铁、公交、高铁。所以你会发现,在中国,交通费用和基础的生活费用是相对便宜的。
我去美国旅行,发现在美国,地铁票从2美元起步,而在中国多数城市都从两元人民币起步,相差七倍,便宜七倍。其他底层老百姓的基础支出基本只有美国的10%到15%。这是因为中国政府不允许涉及民生的国有企业随意涨价,甚至给予巨大的补贴。
第二,不知美国人民能否理解。国有企业的利润并不属于国有企业的“老板”,国有企业的“老板”是国家工作人员,只是以市场化的方式履行类似“老板”的职责。他的收入比一般公务员要高,但不可能高出百倍,更不可能像美国大企业老板、职业经理人那样拥有几千万几亿美元的年收入。
当然,国有企业也是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盈利,但利润属于国家,最终服务人民。这里有非常复杂的原理,在中国大学里面通常需要一个学期来讲完,但你只需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中国的国有企业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大优势,也是过去40多年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
Jackson Hinkle:既然这种模式在中国如此成功,为何还有那么多美国人对此感到恐惧?还有一件事我也不明白,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中亚国家、东盟国家或拉丁美洲国家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目前,特朗普政府和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关注的焦点是拉丁美洲,他们正试图与中国在拉丁美洲展开一场冷战式的对决。你如何看待这场在拉丁美洲持续上演的影响力之争,以及为什么中国在拉丁美洲如此成功?
王文:我并不认为中国在拉美愿意采取一种对抗的姿态,与美国进行冷战或热战。恰恰相反,中国希望采取包容的方式与美国合作,一起推动拉美世界的发展。
比如去年中国在秘鲁建了一个新港,就是秘鲁的钱凯港。这个港口大大缩短了拉丁美洲与亚洲之间的运输距离,提升了双方运输的效率,这个港口美国也可以用。中国的减贫经验可以供拉丁美洲国家来借鉴,拉美发展起来可以为美国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也有助于美国解决非法移民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和美国在拉丁美洲并不是零和博弈,所以中美在拉美地区有许多地方的合作是值得赞扬的。
当然就像你提到的,如果美国想要把中国排挤出拉丁美洲,中国将坚决捍卫自身的利益。不过我并不认为美国有那样的实力。事实上我去过拉丁美洲多次,中国的投资是受到拉美国家欢迎的。截至2024年,在拉美中国很多领域的投资已超过美国。此外,中国在拉美没有驻军,是拉美欢迎中国投资与中国人,而不是相反。
回到你的问题,在过去12年里,中国成功发起了“一带一路”倡议。我认为首先非常重要的原则是,我们遵循市场化的规则;其次我们尊重当地政府和当地人民。
如果你欢迎中国的投资我们欣然前来,如果你不欢迎中国,没问题我们可以等。我们提倡互相尊重,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也是这一倡议在拉美地区成功的关键原因。
我的意思就是中国不会强迫任何人做任何事,例如不会强行建立军事基地或发动侵略。而且中国在各国开展的项目,比如在拉丁美洲的项目都是互利共赢的,这就是其中的区别。
Jackson Hinkle:是的,没错。再次强调我们美国的领导人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他们可以学的多了,我们就能拥有一个更加和平的世界。
你知道吗?我身后放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那本书很有用,非常有用。我还没读完四卷本,但当我阅读并理解你讨论的内容时,这种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就是共产主义的全部意义所在,而中国正走在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过去四十年里大约有8.4亿人脱贫。
您认为美国为何反对采用类似的理念并根据我们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在美国进行调整呢?
王文: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美国的研究机构或学者从来没有理性客观看待中国政治制度,他们仍喜欢用“红色中国”或“共产主义中国”来形容,这是一种巨大偏见与无知。
实际上在中国,“共产主义”这个词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或者说在意识形态领域,当下中国和毛泽东主席时期已有很大的差别。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邓小平,我认为在邓小平时期,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及后续政策至今,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对毛泽东时代的“共产主义”体制做了较大的改革与升级,吸收了许多传统和西方的优势,我们习惯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至少融合了三方面的优势。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秩序观,维护着社会、家庭的底层运行,比如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不远千里回到家乡。
二是西方的现代公司管理经验,过去30多年,中国吸收了西方现代股票市场、保险制度、董事会制度等,我们向西方的政治体系学习吸收了很多先进知识。
三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体系,中国有1亿党员,有相对严格的纪律与规则。
我真的很希望美国朋友能来中国,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国已不像有些人观念里的“红色中国”或者“共产主义中国”了,如今在中国我们推行自身的发展道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的生活比以前更加繁荣、更加富裕,我认为这就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