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神车”比亚迪,准备让人高攀不起

500

花有花语,车有车语,坊间总有传言道:开什么车都有各自的气质匹配。

比如,BBA是尊贵,问界就是遥遥领先,理想是务实着家。

到比亚迪可就尴尬了,比亚迪的车语是手机尾号。

500

开着比亚迪一上街,你就失去了穿白衬衫、戴手套,以及开车去高铁站机场接人的权利。

玩笑归玩笑,但被嘲讽为“网红神车”的比亚迪,一直以来都是以性价比策略占领市场的,能成为网约车的主力车型,也并不奇怪。

而比亚迪显然不想被刻板印象框死,近几年的比亚迪,也一直在高端化扭转印象。

500

今年上海车展,比亚迪如愿出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

其中,不光有收获目光无数的海洋概念车,以及“莲花味儿”十足的概念跑车腾势Z。

500

更新设计的仰望U8L,更是直接在“颠覆揽胜”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过去吐槽比亚迪要么Low要么丑的黑粉们,都被这几辆车堵住了嘴。

500

看来,比亚迪的高端化,似乎终于走上了正轨。

不过下结论其走上正轨之前,比亚迪的高端化之路,却值得好好盘点一下。

01

无情炫技,高开低走

比亚迪的高端化,很早就被提上日程了。

在2010年,比亚迪就联合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各出资50%成立了品牌腾势。

500

如果把比亚迪类比为中国版本的丰田,那腾势的存在,就相当于中国版本的雷克萨斯。

比亚迪的初衷非常简单,既然自己不够高端,那就拉上奔驰给自己提升段位。

王传福对腾势的预期十分高:“作为戴姆勒和比亚迪的孩子,腾势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出生的品牌。”

但腾势的市场表现,却远远没能达到预期。

500

毕竟在10年前,一台卖30多万的“换壳比亚迪”实在是没办法说服消费者,就算后续推出的腾势400、500等车型,也没能扭转腾势的颓势。

四年累计销量仅仅一万辆出头,势头起得再高的品牌,也得被雪藏。

比亚迪这才意识到,讲高端,必须得拿出硬桥硬马的真本事才行。

随后,比亚迪这就迎来了国产汽车大爆发的年代。

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席卷下,一代新势力颇有把旧势力卷出牌桌的势头。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都很清楚了,比亚迪押中了宝,靠着死磕电池、电机以及增程技术,成为新能源浪潮中的绝对王者。

500

虽然销量称王,但比亚迪靠性价比和大众定位打天下的战略,还是让自己在高端化上建树寥寥。

于是,手握易四方、云辇P等一大堆自研实力的比亚迪,决定靠硬核科技再度冲击高端。

真正的比亚迪高端进程,这才拉开帷幕。

但提到此时的比亚迪,大部分人的印象却只有一项:用力过猛。

2023年1月,比亚迪正式发布有史以来最高端的子品牌:仰望。

500

这个品牌一诞生,就是冲着高端市场去的,两款售价均在百万级别的新能源豪车,直接刷新了市场对于比亚迪的认知。

但提及这两辆车,无论从定位还是形象上来说,都似乎只是比亚迪用来炫技的“大玩具”。

如今,人们提起超级跑车仰望U9,可能想到的更多是原地跳舞、原地掉头等当时的黑科技。

500

而作为一款跑车,仰望U9却在今年初成为小米SU7 Ultra的背景板,其造型也被不少人吐槽过于“塑料”。

仰望U8也被同样的问题困扰,U8整台车搭载了足够多的黑科技,诸如应急浮水、原地掉头等令人难忘的卖点。

整体来说,仰望的前两台车,炫技有余但定位不清,比起成熟的产品,更像是两款试水之作。

500

在刚刚上市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市场对这两款车的热情也趋于平淡,

例如,仰望U8在上市前132天就狂买5000多辆,但是却后劲不足,单月销量有时候还掉到了300辆左右。

两款仰望,在价格上让人“高攀不起”,而在功能上,似乎也没找到让人非买不可的理由。

这也难怪,比亚迪给人留下了“用力过猛”的印象。

02

摸石头过河,补齐短板

当然,除了仰望系列的“叫好不叫座”外,比亚迪也并非在高端领域毫无建树。

在2022年重生的腾势品牌,在彻底回归比亚迪后,确立了新的立足点:商务+科技,死磕商务属性。

500

腾势D9一经面世,就成为国产新能源MPV领域中的明星车型,也为比亚迪接下来的高端方向指明了方向:

从技术为王,变成场景为王。

于是,比亚迪开始尝试通过场景驱动产品设计,再将黑科技落地。

而一开始找不准方向的比亚迪,也用了非常讨巧的一招:盯着同行打。

比如,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系列,明显就是奔着隔壁坦克系列去的,并且在硬核越野的基础上,大大提升科技感作为自身特色。

500

由此理念下诞生的方程豹豹5,也成了方盒子市场中有力的竞争者。

而比亚迪在2025年开年的一系列新车,明显也是找对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小米。

比如,售价在60万元左右的豪华电动轿跑仰望U7,明显就是和小米Su7 Ultra是统一梯队的竞争者。

500

尽管仰望U7的定位更加偏向商务豪华,但同属纯电+轿跑+大马力的配置,也让U7诞生后吸睛无数。

仰望U7诞生后,就有比亚迪的老黑粉笑称:以后打专车没准都能打上比亚迪了。

虽然是调侃,但也能看出来比亚迪“贴身短打”的战术成功。

不久前诞生的唐L和汉L,更是用千匹电机以及闪充技术,把“大马力平权”做到了极致,和同价位的小米Su7、极氪007等品牌形成强势竞争。

把目光放回上海车展,很多人在车站后,对比亚迪再次刷新了认知。

除了各路疯狂的“黑科技轰炸”后,一向以理工直男形象示人的比亚迪,似乎终于开始在审美方面有了起色。

500

这种改变发生在不少车型的设计上。

作为一款超跑代表,腾势Z相比于前辈仰望U9,其设计感明显上升了数个段位,不管是气场还是颜值,都更贴近“传统超跑”的气质。

而改款过后的仰望U8L,也终于摒弃了过去“科技战舰”一样的外观,开始简化线条,朝着商务奢侈的方向发展,在气质这块真没的说。

技术直男不可怕,可怕的是开窍的技术直男。

03

高端路上的比亚迪,得小心暗坑

过去的比亚迪,似乎给人的印象只有两项:

闷头研发,以及闷头造车。

但今年以来,比亚迪在黑科技方面的连下数城,也给整个车圈带来了不小的“比亚迪震撼”。

500

只不过,似乎终于找到如何把流量密码变成口碑密码的比亚迪,还需要小心两个暗坑。

首先,科技的发展,也避不开行业大势。

今年年初,比亚迪率先使用“天神之眼”系统的发布会,为辅助驾驶行业带来了一些比亚迪震撼。

发布之初的天神之眼凶,很快遭到了友商的无情Diss。

500

其实,车企之间的互相口水仗并不罕见,至于谁是谁非,直接交给市场去印证就好。

但竞争似乎还没演变成行业进步的动力,各大车企就不得不开始偃旗息鼓。

随着针对智能驾驶、辅助驾驶等相关政策的发布,各家“八仙过海”的车企,如今只能在智驾方面躲着点走。

就算在上海车展这种大秀上,也罕有车企以辅助驾驶或者智能驾驶作为宣传卖点。

500

对于比亚迪来说,这波气势汹汹的“科技平权”,还没开始就被怼了回去,不可谓不难受。

比亚迪面对的第二个坑,就是对大马力的押注。

当1500匹的马力怪兽小米Su7 Ultra以50多万的价格亮相后,除了市场的震动,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心。

果不其然,车企投入时间精力死磕的技术进步,可无法约束车主的行为。

500

尽管小米在车上设置了数道保险,以便其搭载的可怕马力能够合理释放。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年轻人沸腾的热血下,小米的“安全措施”也如同虚设。

在Su7 Ultra发布后,就有不少车主漠视交通法规,在路上肆意飙车。

如果说小米Su7 Ultra还能以50万的售价暂时阻挡一批“不经世事”的驾驶者,那比亚迪20多万的千匹马力猛兽,同样值得警惕。

500

驾驶门槛越来越低,对于行业和市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但在驾驶者产生对大马力车辆应有的敬畏之前,“马力平权”还是要被规则所束缚住才行。

从“网约车神车”,到全领域覆盖的“中国丰田”,比亚迪似乎并非一帆风顺。

不过,如果前路一路坎坷,那就证明走对了路。

作者 |茴香拿铁  审校 | 琪琪

  视觉 | 金克斯   轮值主编 |茴香拿铁 

→ 关注金错刀车评,秒懂未来智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