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件加价几十元,申通们“包邮到家”在农村变了味

500

 “农村取快递收费。”这是一位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起的投诉。无独有偶,小红书上类似的吐槽屡见不鲜:“乡镇拿快递收费合理吗?”甚至有网友吐槽,“明明商家卖的是包邮的东西,却还要额外付费。”

当城市的消费者享受着“包邮到家”的便捷时,乡村末端配送环节却是另一番景象:村民跋涉数公里到快递网点取件,并为“包邮商品”额外付费,这种强烈的现实反差催生乡村消费者的集体困惑,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追问,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折射出农村快递服务在收费层面的混乱现状。

 

一、乱价加码最后一公里

农村快递收费乱象并非某一地区独有,而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山西、安徽、甘肃、重庆、云南等地均有此类情况,且不同地区收费标准各异。

据上游新闻报道,云南元江县多个乡镇每件快递至少加收3元,大件甚至加收30 - 50元,有人称靠此年赚20多万。

在重庆,部分农村地区收费在1 - 5元之间浮动。广西某乡镇取快递加收2 - 5元费用,否则原路退回。对于这些费用,快递网点解释为“跑腿费”“保管费”,但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根据《快递暂行条例》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开办快递末端网点”,这意味着农村快递网点作为快递公司下属网点,理应按约定免费配送至约定地点。然而现实中农村快递收费的情况却复杂多样。

一方面,存在有人配送仍强制收费的情况,2025年云南元江县乡镇快递跑腿费事件便是典型。据澎湃新闻报道,云南元江县多个乡镇的消费者在取中通、韵达、圆通、申通和极兔快递站点的快递时,被强制收取3元“跑腿费”。

据云南元江当地一名不透露姓名的快递行业人士称,该县来镇、因远、甘庄街道3个大镇此前都在配送范围,但消费者取件时仍被站点强制收取“跑腿费”,且用户投诉其中一家,就会被其他站点拉入黑名单。这些乡镇站点,并不需要站点经营者自己开私家车往返拉货,何来“跑腿费”呢?

500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因不在配送范围内而产生收费情况。比如湖南宁乡市龙船镇王十万村,由于该村不在快递公司配送范围内,由经营快递网点的店主自行开车到市区以及周边的乡镇收取快递,在该网点,除了京东、顺丰、邮政、中通外,均收2元的取件费用。

值得关注的是,金薮乡出现差异化的样本:快递网点老板同样身兼司机与经营者两重身份,不过他并没有向取快递的村民收取费用,因为四通一达、极兔采用了计件报酬+寄件任务的模式(每收200件就要寄出去10件,否则扣钱),虽未直接向农村用户收费,却面临变相考核压力,让老板直言不想干了。

 

二、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治理困局与智慧物流破局

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收费乱象,折射出行业生态的深层矛盾,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系统性问题。

现如今,生活在各地的人们都有网购、收取快递的需求。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普遍存在 “地理位置偏远、居住分散、区域面积广、快递单量少” 的显著特征,单程配送距离可达数十公里,商业快递企业需权衡服务成本,导致网购时商家承诺的 “包邮到家” 服务难以全面覆盖农村地区。

综合网上投诉情况来看,农村快递收费投诉集中在申通、圆通、中通、韵达、极兔等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上面的快递公司采用“价格战”策略,这样一来,末端派送费被压至极低水平,重庆永川区各乡镇网点派费已普遍降至0.7元左右,农村地区快递网点只得通过向农村消费者摊派成本来缓解经营压力。

除了成本压力,运营模式的缺陷也是乱象滋生的温床。

四通一达、极兔等企业采用 “重点城市直属运营 — 县级加盟 — 乡镇承包” 的三级运营模式,县级网点向省级公司获取经营权,乡镇、街道网点向县级网点承包,俗话说“山高皇帝远”,在一层层的分级下,快递总部对末端网点管控松散,末端网点便有了自己的想法。

承包者为增加收入,将取件收费作为“创收渠道”,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乡镇网点之间形成利益同盟,乡镇网点与县级网点间进行利益输送。以云南元江为例,有快递行业人士透露,当地乡镇网点明知“二次收费”属于违法行为,却通过主动撤销资质或备案的方式规避监管,将可观收入与县级公司共享,甚至向县网点缴纳包仓费、管理费,县级网点向乡镇网点下达考核任务,未完成任务则需要接受罚款处罚。

农村快递收费乱象是地理环境、行业竞争、管理模式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暴露农村物流体系结构性矛盾,也折射行业监管复杂性。破解这一难题,需政府与企业携手实施综合治理。  

近期,安徽、宁夏、山西等地已出台专项治理举措,剑指农村快递违规收费顽疾。

500

湖北更是利用科技创新治理措施,当地部门联合中通快递打造智慧物流示范线路,让无人机、无人车、智能快递柜等设备进村,构建“无接触配送+智能终端”模式,使农村区域单日配送量和配送时效大大提高(一个中通农村快递员一上午约能派送200件快递,有智能快递柜后,一上午能处理近500件快递)。这种“科技赋能+政企协同”的创新实践,既突破地理阻隔带来的配送成本瓶颈,又通过标准化服务流程压缩末端网点违规收费空间。  

随着更多地区聚焦于“二次收费”治理,叠加智慧物流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希望农村快递服务体验有望向好的方向转型,让快递真正下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