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仁出席主教丧礼带有试探风向任务?

  梵蒂冈教廷将于明日上午举行已故教宗方济各的丧礼,全球有一百七十个国家派出代表出席惯例吊唁,其中不泛国家元首与皇室成员,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施凯尔、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巴西总统卢拉、波兰总统杜达、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伊、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与王后莱蒂西亚,以及英国威廉王子,还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因而教宗葬礼将是一次罕见的世界领袖同场「亮相」的机会。

  这让赖清德感到「鸿鹄将至」,希望能够仗着梵蒂冈是台湾地区「邦交国」的机会,及二零零四年四月陈水扁首次赴梵蒂冈参加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葬礼的「惯例」,能够亲自前往教廷出席教宗方济各的丧礼,一方面是宣示台湾地区在国际上的「主权国家」地位,在国际场合明目张胆地进行宣扬「台湾独立」及「一中一台」的政治主张;另一方面是要以此机会与平日受到「一个中国」原则束限而「见不得」的世界各国领袖尤其是特朗普、马克龙、施凯尔、泽连斯基以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排排企,握握手,大合照」,好「攞番个彩」,以挽救其目前低沉的民调。

  因此,赖清德指示「外交部」与梵蒂冈教廷联络,争取由其代表台湾地区出席教宗方济各的丧礼。「外交部」次长吴志中本周二在列席「立法院」委员会质询会议前接受媒体联访时表示,最高目标就是希望赖清德可以前往梵蒂冈,亲自出席教宗方济各的丧礼。「外交部」从教宗逝世当天开始就与教廷洽谈,因为时差关系,目前还没有得到回答,期待很快能够得到教廷的回复。

  紧接着,吴志中前日上午陪同赖清德赴台北总主教公署设置的教宗方济各灵堂追思时,再度重申台湾当局「当然」全力交涉希望让赖清德可以去,「这是『外交部』最重要目标」。但吴志中也意有所指地表示,「『外交部』知道教廷有一些考虑」,他们有自己的国际关系,最后结果为何?适当时机就会公布。似乎是就连当着赖清德的面说这番话的吴志中,也知道由赖清德亲自前往梵蒂冈的前景,是「冻过水」。

  果然,就在当日下午二时三十分,「外交部」发出新闻稿宣布,赖清德已指派陈建仁担任「总统特使」,代表台湾当局前往教廷出席丧礼。「外交部」并说,经过双方讨论,陈建仁曾六度晋见教宗方济各,并获教宗亲自颁授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证章,与教宗关系深厚,台方决定由陈代表出席。

  由此,赖清德要在国际场合大搞「台独」活动的图谋,正式破局。而陈建仁虽然曾经担任过「副总统」,但已经卸任五年,现在是「一介平民」,因而也将赖清德要籍机进行「台独」活动的氛围元素降至最低。

  这是赖清德「台独外交」的重大失败。这是因为,梵蒂冈本来是台湾地区在欧洲的唯一「邦交国」,按照「惯例」,赖清德「有权」踏上梵蒂冈的土地。实际上,陈水扁就曾于二零零五年在位时出席了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葬礼,马英九也曾于二零一三年在位时率团出席教宗方济各的就职典礼。

  不过,蔡英文在其八年的任期内,未曾踏足过梵蒂冈。但蔡英文却走了「迂回路线」,在二零一六年参选「总统」时,邀请陈建仁为其「副总统」候选人搭档,除了他是蓝绿色彩并不强烈的专业人士之外,还有一个重大考虑,那就是他不但是其天主教圣名也叫「方济各」,而且他还曾获梵蒂冈教廷圣座册封为「圣大额我略教宗骑士团勋章爵士」,与「耶路撒冷圣墓骑士,因而将能肩负巩固与梵蒂冈「邦交」的重任。而在陈建仁就职「副总统」三个月之后,就率领一个代表团,以出席德雷莎修女封圣仪式之机,实行名为「圣和项目」的访梵之行。这总算是蔡英文「攞番个彩」的「快捷方式」。但如今陈建仁已经是「一介平民」,赖清德即使是让其再次「出山」,也已经失去「宣示台独」的意义。

  赖清德让教廷赐予「闭门羹」,既有政治因素,也有技术原因。在政治上,虽然梵蒂冈与台湾当局有「邦交关系」,但出席教宗丧礼的大多数国家元首及王室成员,其所代表的国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国,联合国秘书长更必须执行第二七五八号决议,因而教廷有所顾忌。尤其是在传出赖清德要窜访梵蒂冈消息后,中国外交部除表达哀悼之外,更指梵蒂冈与台湾当局交往,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因而教廷不愿去碰触敏感的政治问题。何况,在教廷的官网《The Holy See》(圣座)上,将台湾当局写成「China」,不是「Taiwan」,也不是「R.O.C.」。这就已经表达了教廷的政治态度。

  而技术原因,是国土面积只有零点四四平方公里的梵蒂冈,没有自己的国际机场,必须借助意大利的罗马国际机场出入。虽然教廷与意大利签有协定,但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赖清德「借道」要取得意大利同意,却有难度。

  但是,赖清德还是要派遣陈建仁出席教宗的丧礼。这除了是「不能缺席」的考虑之外,还要借助陈建仁与教廷关系密切的「有利条件」,打听新教宗的选举前景,并对教廷进行「固邦」游说活动。

  实际上,已故教宗方济各生前致力改善与北京的关系,因而在与台湾当局往来时都小心翼翼,避免「刺激」北京,而且只是派出参事衔临时代办常驻台北。这也是在蔡英文整个八年任期期间,都未能踏足梵蒂冈的重要原因。

  而在方济各逝世后,赖清德期待新教宗的选举结果,将会对台湾当局「有利」,亦即调整甚至改变方济各的路线。因此,陈建仁就将会「顺道」打听「选情」,并在潜在的候选人中进行游说活动。

  依规定,在教宗去世后十五至二十天内,枢机团团长、九十一岁的乔瓦尼•巴蒂斯塔•雷枢机将召集枢机主教们前往罗马选举继任者。具选举资格的枢机主教才能进入西斯汀教堂,进行闭门选举。目前全世界共有二百五十二名枢机主教,但只有在教宗去世前一天未满八十岁者才具有投票权,相当于一百三十五。八十岁以上的枢机主教虽无投票权,但却能获选为教宗,也能参与秘密会议前的一般会议,讨论教会问题及辩论。

  目前呼声最高的是方济各任内的国务卿、七十岁的帕罗林。帕罗林是主导二零零五年、当时教宗本笃十六世「前进中国」的政策,延续到方济各任内与中国签订的主教任命临时协议,他都是重要参与者。二零二二年曾有报导指出,帕罗林称教廷计划将常设办公室,从香港迁到北京。因而他被认为是最忠于方济各路线,整整二十年与中国交往扮演主导角色。如果帕罗林当选,应会延续方济各的路线。

  但帕罗林也将会遇到敌手,那就是美国纽约教区总主教杜兰枢机主教。他比较强捍,处理过涉及性骚扰的几位枢机主教的问题,如果他当选会比较「不亲中」。

  因此,有海外媒体形容,新教宗选举将会是「亲中派」和「反中派」的路线之争。陈建仁或将会「火中取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