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巨头的数亿美元订单,被这家中国企业拿下了
中国技术的全球化共振叙事。
作者|古廿
编辑|杨舟
最近,有媒体报道,菜鸟拿下数亿美元的全球物流科技合作订单。对此,菜鸟回应称,菜鸟物流科技出海持续取得进展。
这一回应虽然没有透露更多的合作信息,但是也相当于间接官宣了这笔订单的真实性。根据新华网的披露,项目一期就涉及美洲、亚洲和欧洲等全球关键市场的智能仓储和快递分拨升级。
尽管没有明确披露是哪家跨国集团的物流升级需求,但从过往合作名单来看,宝洁、雀巢、联合利华、欧莱雅……这些全球TOP50快消巨头,都和菜鸟进行过深度业务合作。雀巢集团高层更是在今年3月到访菜鸟总部,双方围绕全球供应链仓配、仓储自动化、RFID等领域的合作机会展开探讨。
按照商业合作的惯例,此次抛出的数亿美元合作订单,可能也是前述有过合作的快消巨头。拿下这笔跨国订单的菜鸟,也正在用中国物流企业的科技实力,赢得跨国企业的实力认可。
一场关于中国物流技术获得全球快消巨头认可的故事,正从一纸合同背后浮出水面。
01 快消巨头的物流降本藏在财报里
在菜鸟过往合作的跨国快消巨头财报中,有一个共同关键词——供应链效率。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对内提出“一百万倍成本思维”,强调对每笔成本支出进行规模化推演:“假如一辆车能省100块钱,乘以一百万倍,就是一个亿。”
这种极致的成本管控意识,在SKU繁杂、全球分销的快消行业中显得更为关键——毕竟,一瓶洗发水从工厂到全球货架的路径,可能涉及数十个物流节点,任何环节的效率提升都可能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利润。
作为全球供应链要求最高的行业之一,快消企业在Gartner全球供应链榜单中常年占据头部:2023年,联合利华、宝洁稳居“大师级”,雀巢、欧莱雅等多家快消企业入选Top25。
这些巨头的财报字里行间,都藏着供应链物流提效的重要性。
宝洁2024年财报显示,通过“供应链3.0”升级,订单处理效率提升超99%,过去两人耗时两天半的工作,如今最快10分钟即可完成,卡车利用率、人力成本均大幅优化。
联合利华也在2024财报中,将毛利率提升至十年来最高,归因于产品组合、生产和物流成本三个方面带来的净生产力提升。
雀巢则是在财报中强调端到端数字化,计划利用AI+物流,成为一个从农场到餐桌,端到端更加智能化的企业。通过数据在整个价值链中传输,避免从采购、制造和分销方面的成本浪费。
国际咨询机构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著名咨询公司Mercer管理顾问公司报告显示,有近一半接受调查的公司经理将供应链成本管理作为公司的10项大事之首。
美国Kearney咨询公司同时指出,供应链可以耗费整个公司高达25%的运营成本,而对于一个利润率为3%-4%的企业而言,哪怕降低5%的供应链成本,也足以使企业的利润翻番。
可见供应链对利润的影响程度非同一般。可以说,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供应链的竞争,把握住供应链成本就是把握了真正的核心竞争能力。
这也解释了为何跨国巨头对物流升级如此大手笔投入——在白热化的全球竞争中,供应链效率早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决定生死的核心竞争力。
02 跨国巨头看中了菜鸟什么?
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正是菜鸟与快消巨头合作的底层逻辑:当巨头们在财报中反复书写“降本”目标时,菜鸟的物流科技恰好成为破局的关键工具。
从仓储自动化到智能分拨,每一项技术落地都呼应着快消行业的供应链物流提效,让财报中的效率提升不再是纸面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运营变革。
支撑起这种系统化物流升级方案的,是菜鸟在前沿技术和业务落地两个层面的创新能力。
技术面上,菜鸟的物流科技能力足够强。
目前菜鸟L4级公开道路无人车已面向全国销售,在30多个城市和地区上路运营;菜鸟自动化和数字化项目已在全球28个国家落地超过600个。
以仓储和分拨自动化为例,菜鸟打造的亚洲最大机器人仓库,可以应对双十一的冲击;菜鸟在东莞打造的全球最大的跨境自动化仓库,集成多种自动化设备,适配全新的跨境物流业态。
菜鸟的整套数字化物流系统甚至获得过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奖项——吴文俊奖,这也是物流领域的唯一获奖项目。
技术只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能力,更重要的技术和业务相结合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家本身拥有物流业务的科技公司,这也是菜鸟在物流市场的独特优势:兼具技术和实际物流运营经验。菜鸟的技术来源于业务,同时又在物流场景中打磨技术,再实现技术的商业化。
比如,过去菜鸟发挥自建自营的仓配网络、城配网络等能力,先后和雀巢、达能等企业共创项目,打造出创新的DTC(直面消费者业务)履约中心;联合宝洁打造首个B端业务和C端业务一体融合的前置仓,缩短供应链路,提升消费者体验。
这种“从业务中来,到场景中去”的创新能力,让技术不再是孤立的外部解决方案,而是融入快消企业整个运营体系的“毛细血管”。
另外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合作积累,也为菜鸟拿下跨国企业的全球化物流订单打下彼此信任的合作基础。
2016年,菜鸟便与联合利华开启合作,从最初的阿里系电商仓配逐步拓展到全渠道物流服务;与宝洁、欧莱雅的协作,则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全场景一体化合作,甚至联合百威探索仓内直播营销+仓配履约一体化。
在从单一业务到逐步深化的递进式合作中,当巨头们启动全球供应链升级时,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深度和广度,菜鸟拿到跨国集团的全球化物流订单,也就是水到渠成的长期价值。
03 中国物流企业打开全球生意的盘子
从中国区的局部合作,到全球化的物流升级,拿下这笔跨国订单的菜鸟正在以物流科技出海,打开中国物流企业全球增长的生意盘。
据透露,菜鸟已经在美洲、亚太地区、中东和欧洲等地设立了物流科技本地团队,保障多个全球项目的合作与交付。这些区域包含了不少在物流科技设备方面特别强势的企业。
比如亚太地区日本的Daifuku,美国的manhattan,分别是自动化和数字化方面的领先企业,在全球都很有影响力。前者在物流自动化设备领域具有全球领先优势,其堆垛机技术在仓储自动化环节被亚马逊、沃尔玛等企业采用;后者的WMS在高端仓储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其“供应链控制塔”功能实时协调百万级SKU库存流动。
能够拿下这些地区的订单,也意味着菜鸟的物流科技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认可。
得益于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能力,在国际贸易局势动荡的环境下,中国跨境电商敦煌网、淘宝等APP的走红,也带火了线下跨境包裹集运需求。
4月17日,菜鸟首次冲入美国App生活应用类榜单。次日,菜鸟App的榜单排名快速上升25位。
菜鸟的实践,恰是中国科创企业集体出海的缩影。当 DeepSeek在AI领域获国际认可、菜鸟App在美国生活类榜单排名飙升,全球品牌正重新审视中国技术的价值——不再将其视为低成本替代,而是场景化创新的引领者。
从中国的自动化仓库到接单巨头的跨国生意,菜鸟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中国企业全球化新逻辑:这不再是简单的“中国企业出海”,而是一场由技术与需求共同驱动的全球技术革命。
当deepseek、菜鸟等更多的中国企业出圈,拿到全球化的技术认可,也会让更多的全球品牌真正关注中国的技术产品,从中国去寻找技术升级方案。这是中国科创企业集体迎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