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护体为何难挡呼吸道病毒?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态势,不少民众反映“明明接种了疫苗,为何仍被感染?”针对这一现象,权威专家在第778次香山科学会议上深入探讨了呼吸道病毒疫苗保护率的局限性,并提出通过加强黏膜免疫研究、优化免疫策略来应对这一难题。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等变异株与上呼吸道细胞受体亲和力显著提升,传染性增强,部分逃逸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作用,增加了突破性感染风险。专家表示:过去严格的防疫措施可能削弱了人群对常见病原体的免疫记忆,导致免疫屏障暂时性低下,易感人群增加。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指出:乙肝病毒需经血液抵达肝脏才能感染,疫苗激发的血液抗体可有效拦截;而呼吸道病毒通过黏膜直接入侵,传统肌肉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中,难以及时覆盖鼻腔、咽喉等“前线”黏膜区域,导致病毒突破防线。  

以可激活黏膜免疫的鼻喷疫苗为例,鼻喷疫苗组虽血液中的抗体效价不及肌肉注射组,却展现出更强的病毒防御能力。研究发现,这种保护差异源于两种免疫路径的根本区别在于:肌肉注射主要激活系统性免疫应答,而鼻喷疫苗能在鼻腔等黏膜部位诱导产生大量针对病毒刺突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在感染初期就构筑起防护屏障。以可激活黏膜免疫的鼻喷疫苗为例,鼻喷疫苗组虽血液中的抗体效价不及肌肉注射组,却展现出更强的病毒防御能力。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流感疫苗应每年接种,重点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医务人员,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

预防建议:勤洗手、戴口罩,减少病毒接触传播。保持通风,每日开窗至少3次,每次半小时。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并检测病原体。  

       尽管疫苗目前无法完全阻断感染,但其防重症、降死亡的核心价值不容忽视。随着黏膜免疫研究的深入,人类对抗呼吸道病毒的防线将更加稳固。公众在积极接种疫苗的同时,仍需坚持科学防护,共同应对多重病原体流行的挑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