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参数与价格迷思:理性看待产品质量与品牌溢价
【本文来自《董明珠谈国内空调卷低价,“1000块的空调是纸糊的吗”,大家对此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风中的落叶
一分钱一分货,基本上大部分是这样的!低价的耐用和制冷或者静音上,差距还是不小
耐用也好、性能也好,反映的是产品的用料扎实和技术先进,但并不能直接的反馈产品质量的高低,到最后就是拉表格比参数的性能比拼。
实际上一款产品的质量是不是有问题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它有没有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打个比方国标规定的额定制冷量≤2.5kw的空调,其室外噪声应该小于52dB,卖1400的A品牌做到了42dB,卖999的B品牌做到51db,这一看就是A品牌的更好,但是你不能说因为B品牌做的没有A品牌好就说他质量差,这是两个同的概念。
就如果是单纯以价格来判断质量的话,那是不是卖高价的洋品牌就质量好么?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显然不是这样的。
产品质量要好,企业必然是要投入人力和物力的,这种投入带来成本的上升也很正常,但是反过来讲,别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技术改进、供应链管理来达到降本增效,从拉低产品售价提高竞争力。同级别的产品,某品牌能卖的比其他品牌贵的原因,简单的讲就是品牌溢价,这个溢价是过去这个品牌的技术、质量、服务、口碑的长期积累的一种正向反馈,但是你不能一棍子打死把挣不了这个溢价的品牌都说质量差,那你和大洋对岸的这些东洋人、西洋人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