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这场举世瞩目的“意志的较量”中,华盛顿先眨眼了

500

  (图片摄于陕西乾县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乾陵)

  这是《新时代“上甘岭战役”日记》系列第六篇。

  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4月22日,有关中美贸易战,美方传出了两个信息:

  第一,据CNBC等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年会期间,出席了一个由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举办的投资者峰会。在这场闭门会上,贝森特谈及中美贸易战时说,目前中美的高关税“不可持续”,他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局势将出现缓和(deescalate)。同时他也承认,中美谈判将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slog)。

  第二,紧接着,美国白宫发言人莱维特也转述特朗普的话说,美中将就贸易战达成协议,美国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145%下降,但不会降至为零。此外,特朗普还再一次说了一些中美关系的好话和软话,并说不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

  从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全世界打贸易战,到紧接着美国政府“意气用事”,赌气般地把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提高到令人咂舌的145%,再到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后,美国政府又将对除中国以外的高关税措施暂停90天,再到这次美国政府对中国放出软话,在过去三周时间里,美国政府在全世界目光的关注下,上演了一出自编自导的“混乱戏”。

  其实,早在美国政府用“赌徒”般的方式将从中国进口产品关税税率提高到疯狂的145%之后,全世界都在关注,到底谁会在中美贸易战中首先“眨眼睛”,绝大多数人的结论都是,美国政府肯定会先“认怂”。

  事实证明,他们的看法是对的。

  从2018年美国政府第一次对中国开打贸易战以来,中国已经为今天的局面做了很多推演和准备。中国不仅在有意识地降低对美国的依赖,也在积极准备对美贸易战中中国可以使用的筹码。

  反观美国政府,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思当中。从特朗普到纳瓦罗再到贝森特,一开始都充满了“迷之自信”。他们真的认为,只要美国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包括中国在内,其他国家只有向美国跪地求饶的份儿。

  但是,过去三周事情的发展,真真切切地打了他们的脸。

  美国政府一边跟中国保持沟通和磋商,一边信口开河,不断提高加码。对于美国政府这种“很坏规矩”“很败人品”的做法,中国根本没有惯着它,与美国政府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动作,并摆出了一副“奉陪到底”的姿态。

  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国政府自己先支撑不下去了。

  今天,中美两国的发展态势完全不同。

  中国虽然也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但是,这些问题和挑战都是一个不断崛起的大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的局面,这些问题也会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反观美国,则处在帝国霸权的衰落期,问题重重,甚至到了“百病缠身”的地步。

  这个时候,美国政府非要逆潮流而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打贸易战,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失败。

  更关键的是,过去几十年,中美经济已经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固然需要美国的市场,美国也非常依赖中国制造的各种消费品和中间品。

  在中美经贸关系中,虽然看起来顺差在中国,但是,利益却是由中美双方共享的。

  就中美各自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来说,中国也远比美国更有韧劲儿。

  美国国内利益集团林立,他们各有各的诉求,各有各的“后门儿”。

  不久前,美国政府首先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进行关税豁免,这就已经预示了美国政府必将“认怂”的结局。

  当美国在很多领域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时,美国政府把对中国进口的关税税率提高到145%,这不仅会伤害中国,更会伤害美国。

  美国的需求量极大,在很多时候,除了中国,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替代卖家。

  如果任由当前的高关税持续下去,美国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都将出现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内的各种利益集团,纷纷“走后门儿”,找美国政府协商。他们将贸易战可能对美国经济和社会产生的破坏性影响,清楚地展现在美国政府面前,这是美国政府不得不放低姿态、说软话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在美国政府宣布对全世界打贸易战之后,美国金融市场持续剧烈动荡,甚至一度出现了美股、美债、美元三线齐跌的可怕局面,这也让美国政府自贸易战发动以来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现在回头看,过去的三周绝对不简单,它将会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这段时间里,中美各自以综合国力为基础,在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下,进行了一场国家间的“意志的较量”。

  这场较量,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意义重大。

  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中国从一开始就屈服于美国政府的淫威和压力,选择了妥协和退让,后果将不堪设想。

  美国很可能就此建立一种跟中国打交道的模式,接下来还会源源不断地通过极限施压,讹诈和胁迫中国。

  到了那个时候,可真是“绵绵无绝期”了。

  一旦这种中美之间的互动模式确立起来了,中国将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上,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他国家也会通过这件事情来掂量中美的实力,然后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恰恰是因为中国顶住了美国政府的压力,用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勇气和果敢,把美国政府“逼到了墙角”。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韧性远不如中国的弱点就逐渐暴露出来了,美国政府到最后只能“认怂”、服软。

  回看过去三周中美这场“意志的较量”,我们至少有三大收获:

  第一,面对美国政府的讹诈和威胁,中国必须有随时“打回去”的勇气,必须有“奉陪到底”的决心,这是中国取得对美斗争阶段性小胜的关键,而任何妥协、投降思维都是幼稚的,也是危险的;

  第二,美国政府就是一只“纸老虎”,但前提是,中国自己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必须有坚定的决心,中国必须敢于戳穿美国政府这只“纸老虎”的真面目。如果面对“纸老虎”时不敢斗争、不善于斗争,“纸老虎”同样可以吃人。

  第三,通过这场“意志的较量”,我们向美国政府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中美作为两个大国,中美关系有任何问题都是正常的,双方可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平等磋商来加以解决。美国政府中的任何人如果幻想通过极限施压来让中国吞下国家利益受损、民族尊严受破坏的苦果,那都是痴心妄想。希望从今往后,美国政府吸取教训,学会跟中国相处和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也希望通过这一轮“意志的较量”,中美之间可以确立一种新的大国互动模式。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14亿多人的集体意志为依靠,在这场国家间的“意志的较量中”不落下风,也向全世界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是一个真正的大国,中国根本不畏惧美国的讹诈。

  这实际上对于提高中国的国家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对于国际社会很多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立场,有网友总结说,大家都是“谁赢我支持谁”。

  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中国在面对美国政府的讹诈和威胁时真正“硬起来”了而且还立得住时,不仅美国政府将重新审视中国的实力,国际社会很多国家也将重新审视中国的实力。

  这就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真谛之所在。

  当然,中美博弈是一场持久战,美国单方面发动的非法贸易战也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接下来还有更艰苦的斗争在后面,现在还远远不是放松的时候。

  对于美国政府一些人释放的所谓“积极信号”,我们姑且听之,精髓还在于“听其言、观其行”。

  就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这一轮中美贸易战中反复说的那样,“要谈,大门随时敞开;要打,我们奉陪到底”。

  经由这场中美之间“意志的较量”,全世界应该都看清楚了,中国人所言不虚。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2025年4月23日

  明金维于北京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