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需要平衡,调整,再平衡
【本文由“小学毕业老农民”推荐,来自《因为有服务业撑着,目前美国的制造业就业比例实际上是合理的》评论区,标题为小学毕业老农民添加】
- 天下我嘴笨
自从看到作者认同海尔的那套“国际化”的做法,我就对其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根基表示怀疑了。而从此文,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依然是再为西方那套系统唱赞歌。
“如果这样,建筑工地上,大家可以不用挖掘机而用铲子,去挖土。如果更追求就业,那就可以用勺子。(这个比喻真令人心动)”----这句话令我感到意外。作者对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的理解有些机械了,做为产业研究的专业工作者,令我感到有些不解。
服务业不是我们想的很简单的餐饮,法律,金融等。虽然各国没有统一认识,但服务业一般分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大类。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活动提供服务,而生活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主要用于居民最终消费。
目前,我国的统计分类,生产性服务业涉及16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348个行业小类,主要包括: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业等。
生活性服务业涉及13个行业门类,288个行业小类,主要包括: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其中一些行业小类中,有重叠的。在我国目前服务业分类标准中,有76个行业小类既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又属于生活性服务业,29个行业小类部分活动属于生产性服务业,59个行业小类部分活动属于生活性服务业。
制造业可以看做是利用能源对原材料等的加工制造来生产产品,增加价值,而生产性服务业则是对制造的产品为了更好地提供给消费者而提供的附加价值。从增加价值这一点来讲,是一样的。
制造业与服务业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如果制造业空心化较多,则为这些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也会相对萎缩,相应的相关就业也会萎缩。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非常复杂,有时是制造业推动了相关服务业,有时又是服务业需要相关的制造业。制造业提高了生产率,减少了部分就业,但同时提高生产率又需要高质量的服务业配套,或创造了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从而提供就业转移或新的就业。
所以将制造业与服务业割裂的机械式的认知是错误和不全面的。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其两者之间需要不断地进行平衡,调整,再平衡。美国的问题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失衡了。长此以往,新的良性的产业发展逐渐减少,为了就业而就业的低效率行业逐渐增多,整个社会创造的价值逐渐降低,从而影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