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尖端武器再传喜报!全球首次试爆受控非核氢弹 可用于东风-17 打航母效果更佳
中国在西部沙漠室外试验场成功实施了全球首次受控非核“氢弹”技术验证。
据《南华早报》近日披露,在此次试验中,中国科研团队通过引爆氢基爆炸装置,在不借助任何核材料触发链式或聚变反应的前提下,
仅凭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实现了“核武器级”爆炸效果,这一突破性进展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据悉,在爆炸过程中,利用尖端技术制造的“非核氢弹”产生了约1000摄氏度的高温,持续爆炸时间约为2秒。
如果将这一新技术应用于东风-17型高超音速导弹,那么,该弹能将所打击的航母变成高温炉并引发难以扑灭的烈焰。

很多人都知道,氢十分活泼很容易引发爆炸与燃烧,镁也是易燃物,中国科学家将这两者以固态的形式生成化合物并做到了常规储存。
通过精妙的高技术设计,中国科学家主要利用氢化镁制造了一枚总质量达2000克的非核“超级炸弹”,并运往西部沙漠进行技术测试。
在引爆后,这枚非核“超级炸弹”形成了一个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的巨型火球,
整个爆炸过程持续了2秒以上,其爆炸威力与持续时间均为普通TNT炸药的15倍。
专家认为,这种非核武器通过化学链式反应实现“亚核”级爆炸效果,既规避了核污染风险,又具备接近战术核武器的打击能力。

俄罗斯军事分析家卡申指出,中国这一尖端技术的细节尚未得知,但最终有可能制造出一些用于火炮、导弹系统、甚至榴弹发射器和新型空中炸弹的新型炸弹。
也许中国会借此制造出一些新型导弹,也可能将这种弹头装载于东风-17之类的导弹上,从而达到加大摧毁能力的作用。
如果能够直接命中航母之类的巨大目标,那么,爆炸不但能够摧毁内部的装甲保护(比如核反应堆),
还能无处不在的渗透进入内部舱室,从而造成无法挽救的高温烈火,直至目标最终被毁灭殆尽。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常规的非核、非化学武器,但它可能具有更大的破坏力且质量更小,不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道德约束。

分析指出,中国在全球全球首次实现受控非核“氢弹”技术的突破,不仅是军事科技的重大进步,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集中体现。
这一尖端武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上武器类型“核常二分”的军事认知,创造出“非核亚核”的新型威慑手段。
尤其是这类武器无核污染特性使其在国际军控框架下具备更大灵活性,而接近核武器的打击效果又显著提升了战略威慑力。
随着这一高技术的不断完善,今后中国必将制造出更加贴近实战的尖端武器,从而为尽速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军评陈光文于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