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之力,绘就上海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上海正积极探索、勇毅前行。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深入郊区镇村园区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并召开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为上海乡村振兴进一步指明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乡村振兴难点堵点问题的关键钥匙。当前,尽管上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已取得一定新进展,都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和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仍存在不同程度的 “落差”“反差”“温差”。这就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增强 “三农” 工作的整体性针对性。例如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探索盘活利用农民住房的多种形式,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让土地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同时,在农村金融改革上发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财政投入主导引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科技创新,是引领农业和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在青浦现代农业园区无人农场示范基地,生态无人化农场系统演示以及无人农机作业让人眼前一亮。科技企业应抢抓智能技术与农业装备加速融合机遇,强化科研攻关和技术迭代升级,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助力智慧农业建设。在种源和设施设备生产资料上,上海要勇于科技攻坚,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广、发展前景好的大品种、新设备。此外,深化农业科技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农业科研教育与本地农业紧密结合,让更多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练塘镇东厍村通过村企深度合作,探索整村运营模式,挖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打造民宿聚集度假村,既改善了村居环境,又发展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上海乡村背靠超大城市,有着独特的优势,应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文章,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农村价值。持续优化乡村人居环境,要大力解决农民居住困难,实事求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品质。城中村改造要进一步提速,保留村和非保留村要分类施策,以系统规划、整体规划抓好高水平保护,彰显江南水乡韵味文脉。 推动上海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更大突破,还需在人才引育上下功夫。发展现代农业,既需要以更大力度推动标准引领品质提升、产权保护、品牌创建、市场推广,也需要一大批以匠心精神和科学理念孜孜以求、精耕细作的农业工匠。相关部门和区要以求贤若渴的紧迫感,全力抓好农业人才引育,深化研究、拿出举措,吸引更多人才进农村、干农业,让各类人才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大显身手。 上海正以全面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优化人居环境等多管齐下,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难题,向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大步迈进。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乡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绘就出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