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奇文共赏:都怪老中造了那么多电车,害我们连米都快吃不起了
一、没有金坷垃,怎么种庄稼?
你永远想不到日本人能从什么角度给我们扣黑锅。
这两天我在上网的时候在日本雅虎上刷到了一篇奇文,原始信源是日媒《现代商业》(現代ビジネス),然后当时就被它把两颗眼珠子给吸过去了。因为这篇奇文有一个乍一看就让人很绷不住的标题:《中国“EV增产”导致日本粮食危机……日渐迫近的“磷酸不足之日”》
EV就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一词的英文简称。我也不知道日本媒体是什么毛病,明明“电动汽车”这个名词在日语中是有现成词汇(電気自動車)可以使用的,但它们偏不,死活就是要在相关表述上将脱亚入欧进行到底,哪怕美西方在电车领域早就不是领头羊了,还是一口一口EV的叫。
我之所以说《现代商业》这篇奇文的标题让人绷不住,主要原因就在于它那个莫名其妙的因果逻辑。什么叫“中国EV增产危及日本粮食安全”?你哪怕说“AV增产危及日本粮食安全”我姑且都忍了。可问题是电车这东西它是硅基工业品啊,一个硅基的玩意它怎么和碳基生物抢吃的?怎么着?核污水排海没几年,你们就进化成硅基生命体了是吧?都开始和汽车人争夺生存资源了是吧?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奇文虽然是《现代商业》刊登出来的,但它的原文其实也是从一本日本新近出版的国关类书籍上节选的。这本奇书和那篇奇文一样,也有一个一看就很让人绷不住的名字——《粪便经济学》(ウンコノミクス)。
文章提到,自2022年以来,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面临着肥料短缺的危机,而且这一情况早在同年2月的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作为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目前国际市场上的肥料资源供应,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国家或原社会主义国家,比如乌克兰。俄罗斯固然要为此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真正的“罪魁祸首”还得属某个坏坏的东方大国。
因为从2021年10月起,这个东方大国突然宣布,实施肥料原料出口管制。由于该国是当今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大超级肥料产出国和出口国,所以此举自然是令全球肥料市场陷入到了紧张甚至是惶恐之中。《现代商业》对于东大的这一卡脖子之举非常不满,为此甚至还在编辑文章的过程中添油加醋,将我们称之为“日本粮食危机震源地”。
哎呦,我们要是有那么大本事就好咯,要是我们有能力成为你们日本粮食危机的“震源地”,那日本现如今的米价恐怕就不会止步于区区4、5000日元一斤,搞不好得奔着4、50万日元甚至更高往上走了。
日本的米价现在都快涨到天上去了
对肥料这个东西有一定了解的同志和朋友应该都知道,不管是什么肥料,通常都包含三个重要成分——氮、磷(磷酸)、钾,它们也是植物在生长过程必需的“三要素”。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获取肥料的主要手段就是夜香和金水,因为这些秽物富含氮和磷,只需额外补充钾即可作为优质肥料使用,所以从古至今就是各农耕生产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施肥首选。
我们如此,日本自然也不例外。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有将发酵后的粪肥施用于农田的习惯,在古代日本,收集和出售夜香是一门相当有利可图的生意,不少大名和寺院都将夜香交易视作是一个重要财源,一些日本商人还曾因为垄断了地方上的夜香贸易而大发横财。我估计正是因为日本历史上的经济生产和夜香这种资源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所以《粪便经济学》才由此得名。
夜香在古代日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
因为和夜香打了太长时间的交道,所以日本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其中富含的磷酸这种资源对日本的重要性。文章提到,日本分布最广的土壤是“黑钙土”,这种土质有一个毛病——它对磷酸吸收效率比较低,因此要想在上面长庄稼就必须大量施肥。为什么很多日本农产品的单位肥料使用率,动辄要比我们中国的高出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因为土壤性质问题,日本的黑钙土对磷肥的吸收效率并不理想
你以为当年的金坷垃广告只是单纯的鬼畜素材,实际上那是对多年后日本农业危机的一次超前预言。
二、你们日本人的粮食危机,和我们中国人的电动车有个锤子关系?
虽然日本的农业生产极度依赖磷酸,但在进口上却高度依赖单一国家。截止2020年,日本超过90%的磷酸铵都是从某东方大国进口的。
日本人这么做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而是实在迫不得已。因为我国是世界上磷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第一大磷矿储藏国摩洛哥。长期以来,我国的磷矿开采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是遥遥领先。中国不仅出口初级磷肥,还主导了磷酸液、高纯度磷酸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
2022年,中国仅磷酸铵的出口量就已超过了1000万吨,占当年全球总贸易量的30%至35%,远超摩洛哥(约15%)和美国(约10%)等国。正因为中国在全球磷酸铵市场上稳坐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所以当今许多国家无不高度依赖我们的磷肥供应。除日本之外,印度和巴西等农业大国也十分仰仗中国的磷肥出口。
不过,虽然我们长期以来都是世界第一大磷矿开采国和出口国,但其实我们已探明的磷矿储量仅占全球磷矿资源总储量的大约5%,连第一大磷矿储藏国摩洛哥(70%)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我们主要是强在发达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配套产业链上,有那个能力对磷矿进行开采和加工。因为有这两项优势在,所以中国可以通过产量调整和出口政策直接影响国际磷肥价格。2022年国际磷酸铵价格一度突破每吨10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就与我们当年的限产限供政策密切相关。
但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再强,资源的先天不足也是没法弥补的。无论农业还是工业,过去这几十年中国都发展得很快,再加上我们对于粮食安全又有着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而且最近几年国际局势又那么动荡不安,所以我们对磷矿出口进行管制其实是大势所趋。这不是我们有意要操控国际肥料价格,而是要优先保障国民经济正常的发展需求。
关于这一点,日本在他们的文章里其实也提到了。“东大对磷酸出口的限制并非首次。东大既是肥料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肥料消费国——其一家的肥料消耗就占去全球总消耗量的20%。每当东大以优先满足内需为由而实施磷肥出口管制时,日本便会陷入肥料危机。此前日本之所以能勉强应对,是因为日元汇率还算比较强势,即使肥料价格高涨也有购买余力。”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俄乌那边一开打,再加上美国近年来对日本近乎敲骨吸髓般的经济抽血,现在的日元汇率早就没法看了。国际肥料价格高涨给日本带来的影响也因此愈发明显,要是形势再这么发展下去,可能过不了几年日本人就真因为不吃米而不得不去吃草了。
除了优先保障本国的农业生产,将国内的主要粮食自给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等因素之外,我们这些年之所以出口的磷矿少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要留给我们的电车和电池用。
今天的中国既是全球第一大电车生产国,也是第一大电池生产国。我们所生产的电车电池在世界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仅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龙头企业的电池产量,就占去了当今全球电车电池领域的半壁江山。而在我们目前正致力于生产和研发的诸多种类电车电池当中,又以“磷酸铁锂电池”(LFP电池)最为出名。
所谓磷酸铁锂电池,顾名思义就是以磷酸铁锂为主要材料的电池。传统电车电池十分依赖镍、钴、锰等金属,价格较高、产量也少。而磷酸铁锂电池则立足于铁、磷等廉价原料,具有生产成本低和产量大等显著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将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投入大规模商业化实用的国家,比亚迪是该领域当之无愧的扛把子。后知后觉的日本人看我们这边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搞得红红火火,这才想起来亡羊补牢。2024年9月,日产汽车宣布将在福冈县新建一家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好歹算是为日后日本电车日后的发展留了一点念想。
我这里说的一点念想不带任何夸张成分。目前全球大约80%的磷酸铁锂电池产能都集中在中国。本来我们的磷矿开采和加工就强无敌,现在又把产业链下游的磷酸铁锂电池这条科技分支给点亮了,这就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在磷资源领域当之无愧的主导地位——这种主导性过去主要体现在国内,而今后会更多地体现在国际上。
三、中国磷肥哪里贵了?我们国货很难的,你们别睁着眼睛瞎说好不好?
无论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肥料用磷酸铵,其原料均来自磷矿石加工后产生的“磷酸液”。因为现在我们无论是种地还是造车都要用到磷酸液,所以光国内那5%的磷矿储量已经不够我们开发的了,这时候就得把目光放远一些,放到国际上。放到哪儿呢?那自然是世界第一大磷矿储藏国摩洛哥了。
摩洛哥的磷矿主要集中在该国的胡里卜盖(Khouribga)、本盖里尔(Ben
Guerir)以及布克拉(Boucraa)等地区。其中,胡里卜盖矿床是全球最大的单体磷矿之一,其储量超过350亿吨,约占摩洛哥磷矿总储量(500亿吨)的70%。仅这一个矿的磷资源储量,就差不多相当于我国磷矿资源总量的1.75倍。如果把比较对象换成我国现已探明的经济可开采磷矿储量(约37亿吨),那么这个数字就是10倍。
摩洛哥拥有当今世界上最丰富、品味最高的磷矿资源
摩洛哥不仅磷矿储量巨大,更难得的是品位高且易开采。摩洛哥磷矿平均品位达到了32%至34%,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约15%至20%),且多为露天磷矿,开采成本低。
摩洛哥磷矿资源储量大、质量高,同时开采成本又低,中国是世界上磷矿开采和加工技术最完善发达的国家,同时我们对磷资源的需求还很旺盛……
所有那么多要素叠加在一起,不用想也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了。2022年1月5日,摩洛哥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成为北非地区首个与中国签署此类协议的国家。此后,从2023年开始,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欣旺达、贝特瑞、华友钴业、中伟股份和天赐材料等在内的中国锂电池企业,全都不约而同地扎堆跑到摩洛哥投资建厂。以磷酸铁锂为核心的、新的中国电池产业链,正在摩洛哥加速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除磷矿之外,摩洛哥还拥有生产电车电池所需的钴和锂等金属矿藏,以及一定的成本优势和靠近欧洲市场的地理优势。据估算,在摩洛哥生产锂电池,其成本相较其他国家约有36%的差价优势。到2030年,电车出口或占到摩洛哥全部汽车出口的60%。届时,摩洛哥电池产业链的出口总额将有望达到大约453亿美元。
摩洛哥今后会是中国电车和电池企业的一块福地
考虑到2023年摩洛哥的GDP也就是1444亿美元,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今后能够坐实中国电车电池头号磷资源供应商的位置,像摩洛哥这样的小国就是打断腿都不用愁了。
而随着中国电池厂商大力布局摩洛哥,我们今后也将有望迎来“磷矿自由”。摩洛哥为自己找到了一张长期饭票,而我们则实现了磷矿自由,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当然,这样的光明是属于我们“一带一路”国家的,至于日本这种既瞧不上“一带一路”,同时又老想着自己抱团排挤中国的国家,那自然是什么好也捞不着了。
文章提到,由于中国电车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再加上中国政府将纯电车、插电混动车和燃料电池车均定义为新能源汽车,通过补贴和法规倾斜推动产销。截止2024年,这些车型在华年产量已突破1000万辆大关。目前,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电车厂商,正致力于全力研发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
受此影响,自2021年以来,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一度飙升,导致国际市场上的磷酸液价格持续高企。纵观肥料原料的国际行情,磷酸的跌幅远小于其他肥料成分。
这就让日本这种极度依赖肥料进口、农业既不发达的同时粮食自给率还贼低,同时农业产销体制还极度畸形的国家非常头疼了。文章指出,现阶段,日本国内55%的肥料均由JA集团负责经销。JA集团是个大集团,其中就包括了大(臭)名鼎(昭)鼎(著)的日本农协——对,就是现在很多中国吃瓜群众也耳熟能详的那个日本农协。
本来日本农协就抽象至极,现在日本米价居高不下这事农协起码得承担一部分责任,好死不死又碰上了日元汇率连跌和国际磷肥价格高企等问题,雪上加霜还不够,还要再泼一盆冷水,日本人在这时候不感到透心凉那是不可能的。
文章援引了农协农资部肥料原料课长谷山英一郎的观点,他从采购角度分析了日本当前面临的困境。谷山英一郎认为,虽然目前的肥料国际价格已慢慢回落至暴涨前的水平,但磷酸铵价格仍然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包括中国的出口限制政策,以及中国电车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旺盛。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国际磷酸价格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或都将保持在高位。”
扯来扯去,扯到最后还是要把给锅甩到我们中国人的头上,而且还一甩就是两顶——一顶甩给中国政府,一顶甩给中国企业。
除了把日本粮食危机的责任明确归结到我们的头上之外,这篇文章还有一段文字叙述,看得我差点没笑出声来:
“维系动植物生命的磷资源,正因高价工业需求的挤压,威胁着农业的稳定供应。”
为什么这段话会看得我差点憋不住笑呢?因为它让我想起了最近在网上刷到的一张贴吧截图:一位IP定位在美国的网友感慨说:“加完关税最近真的很不好过。哎,本来就挺苦的,现在超市还涨疯了。”完了留言区里有个IP定位在江苏的国内网友就回复他:“还有这事?没听说啊,没感觉超市物价涨了啊。”
把脑洞打开一下,如果将这个情景中的中美网友换成中日网民,那我想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应该是这样婶的:
“维系动植物生命的磷资源,正因高价工业需求的挤压,威胁着农业的稳定供应。”
“还有这事?没听说啊,没感觉磷资源被工业需求给挤压了呀,至于威胁到农业稳定供应什么的那就更是扯淡了。磷肥哪里贵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个价格,不要睁着眼睛瞎说好不好?农副产品也好,电动汽车也罢,中国的国货品牌很难的。有些时候买不起磷肥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GDP涨没涨,有没有认真搞好对华关系,OK?”
反正不管怎么抱怨中国,日本越来越买不起、用不起磷肥都是不争的事实。那怎么办呢?总不能真的让农协派几个代表跑过来中国,和美国代表还有非洲代表干一架,最后谁赢谁把金坷垃给买走吧?
你别说,日本人还真在他们的文章里出了个主意。只不过这个和《粪便经济学》的书名严丝合缝的主意吧,我怎么看都觉得不靠谱:
“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磷危机,我们不能再袖手旁观了。我们应将如厕时冲走的秽物积极利用起来,而不是再把它们视作普通的工业废料随意填埋。”
一群连米都快吃不起的人,还搁那儿煞有介事地说什么“应将如厕时冲走的秽物积极利用起来”。
你们不觉得可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