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狂卖11万杯!奶茶店抢着上“青芒”,到底有多火?
预测青芒今年夏天要火。
自从3月阿嬷手作、煲珠公相继热卖青芒冰茶和青芒奶茶后,这个小众水果开始大面积爆发。
茉莉奶白、百分茶等多品牌跟进推新,“上线首日卖11万杯”“门店销量TOP1”,被网友称为“春夏清爽的神”。
众多资深研发也推荐关注,青芒有哪些爆款基因?
“首日销售11万杯”
茉莉奶白、百分茶、阿嬷卖爆青芒
“看着都想流口水。”
最近,饮品上新被青芒包圆儿了。
4月16日,茉莉奶白推出花香特调青芒黄皮冰茶,三重果酸、记忆点十足,首日单品销量达11万杯。
同一天,百分茶上新野酸酐杨桃青芒,云贵野酸酐搭配杨桃、青芒带来的山野风味,让网友直呼“仙品”。
品牌方透露,“连续两天是门店销量TOP1,比招牌产品‘竹生空野’销量更好。”
往前看,4月11日,佐敦道上新龙姜青芒,广西大青芒搭配潮汕鲜榨南姜汁,网友评价“清爽上头”。
其实青芒的势头从3月就已经显现出来。3月14日,阿嬷手作上新两款青芒饮品:鲜青芒冰茶、青芒与黄芒,引发大波打卡,被网友称为“春夏清爽的神”。
两款产品均以青芒为主角,鲜青芒冰茶将生青芒两次鲜榨,搭配百香果和茉莉茶底,冰茶口感爽感十足;后者是青芒汁和百香果搭配打成满杯冰沙,辅以黄芒果丁,更为清甜。
紧接着,来自广西的煲珠公也将青芒做进饮品,部分榨汁、部分切粒,一改往日的浓郁口感,推出了广西酸嘢版本的“珍珠奶茶”,风味突出。
煲珠公负责人告诉我,“虽然销量远比不上煲珠公的招牌老红糖珍珠奶茶,但新品珍珠青芒还是能捕捉到不少新顾客。”
还有一些小众品牌,比如郑州的谷予清田、福建的莓超疯、杭州的一叶觅山……都在春夏之交上起了青芒新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HOTELEX上海展上,青芒就成为各展位做创意饮品的亮眼元素。
青芒,这个小众水果为什么突然火起来?
“比果蔬汁更清爽”
记忆点明确,酸让人上头
青芒在我国南方比较盛行,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切成块蘸辣椒面,做成芒果沙拉或榨成果汁加冰块饮用。
近几年,随着现制茶饮对小众水果的挖掘,青芒也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和众多研发交流后,我发现青芒有几个爆款潜质:
1、风味极具记忆点,主角、配角都适配
与成熟的芒果相比,青芒果肉相对较硬,口感清脆、果肉酸涩,这反而增加了其应用的广度。
“青芒无论是做主角还是配角,各有风采。”百分茶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人杨世忠指出,做主角时,连皮一起榨汁“生”味儿明显;做复配更为灵活,削皮榨汁风味既不突出又能为整杯饮品增强风味,也能切成果粒,增加饮品的咀嚼感。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南通小姑妈 同首图、封面均已获授权
比如阿嬷手作的鲜青芒冰茶,以青芒为主出品,将生青芒两次鲜榨,还原青芒本味;而百分茶则是用青芒做复配,用青芒颗粒增强咀嚼感,口感层次更丰富。
茉莉奶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不管是榨成汁还是捣成果肉,青芒能够为茶饮增添层次感和清爽感。”
在饮品同质化的当下,风味明显、有记忆点的饮品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
2、比果蔬汁更清爽,酸味容易让人上头
未成熟的青芒酸度较高,适合制作清爽解腻的果茶,成为夏季饮品中的酸味担当。
“复配出品时,口感甚至比果蔬汁更清爽。”杨世忠解释。
在野酸酐杨桃青芒上新后,“酸门”应时而生,不少网友评价“看着就很夏天,清清爽爽”,还有网友直言“一天干了四杯,太上头”。
茉莉奶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春夏之交,消费者对清爽饮品的需求明显增加。”
其新上的青芒黄皮冰茶,海南青芒的清香与茉莉茶汤的花香相融合,既清新又富有冲击力,口感独特,社交平台上反响也很热烈。
“青芒酸度高,做饮品很开胃,类似酸木瓜,解腻、清爽,更适配夏天。”酸奶罐罐联合创始人黄启成告诉我。
而从医学角度来看,酸味能激活唾液分泌和消化酶活性,促进食欲,同时刺激大脑释放内啡肽,产生轻微兴奋感,形成深刻的味觉记忆点,增强消费者的复购意愿。
3、既能代表地域文化,又能与健康养生衔接
此外,不少品牌在推新品时重视突出食材的地域化价值。
阿嬷手作上新鲜青芒冰茶时,用“青芒的酸涩、生野”来形容广西家乡人的生活态度,让饮品和消费者产生了情感链接。
煲珠公负责人也表示,推珍珠青芒是“想让更多的广西以外的顾客也能在煲珠公品尝到家乡的青芒。”
茉莉奶白上新“花香特调”青芒黄皮冰茶时喊出“ 入香食酸、风土新茶”的口号,汇聚岭南三酸,重点突出地域风物。同时还用“东方酸、安神之味,消食舒缓,清腻口腹”的表达,赋予其传统养生价值。
“东西很好,但应用需循序渐进”
总体来看,青芒具有一定的爆款潜质,但想全面推广仍存在阻碍:
1、东西很好,但消费认知不太够
目前,消费端对青芒饮品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
“消费者对青芒的认知有限,普及需要一个过程。”杨世忠解释,比如黄皮、油柑刚应用时,在消费端接受度并不高,经过几年的普及,去年销量开始上涨。
其次,青芒作为地方风物的一种,在跨地域推广时可能因文化差异导致无法共情,很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营销噱头”的质疑。
2、风味突出,但普适度一般
不同于成熟芒果的香甜,青芒独特的酸涩、清爽,使其在制作饮品时既要保留独特的香气,又不能过涩,因此只能讨好一部分人的胃口。
“应用时口感从柔顺到厚实需要循序渐进,东西很好,但刚开始药剂不宜太猛。”杨世忠指出。
虽然风味、文化足够小众猎奇,能勾起消费者的尝鲜心理,但饮品制作需考虑口味的普适性。
3、原料紧缺,供应不稳
“青芒供应并不稳定,海南青芒跟广西青芒的口味相差很大,加工工艺也决定了青芒原料的品质好坏。”黄启成告诉我,目前市面上的青芒原料依旧紧缺。
需要注意的是,青芒热卖后,原料的价格容易发生波动。
煲珠公负责人也提出思考:“按照过往的经验,一种产品只要有了足够的热度,原料价格就会上涨;成本过高时,就会失去销售的意义。”
青芒饮品的市场爆发,本质是区域小众水果价值挖掘,与品牌回归产品初心双重作用的结果。
当品牌不再困于价格战,而是深耕产品,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整个行业才能在良性竞争中实现价值升级。
一杯饮品的生命力,终源于对消费需求的深度洞察,和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
这或许才是新茶饮最值得“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