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全球唯一甲方?早就过时了,中国才是全球最大市场!

500

 

在特朗普政府对全世界发起关税战后,曾经有这样一种观点: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甲方,不能与美国正面对抗。

 

美国是全球唯一的甲方?

这种说法无非是认为美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购买者。

如果失去了美国市场,任何国家的经济都发展不起来。

 

这种观点不仅缺少抗争的勇气,而且连基本的事实都没搞清楚。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这种观点曾经是对的,但从2010年左右开始就不准确了,在2025年更是错得离谱。

美国早就不是全球最大市场了,更不是所谓“唯一的甲方”。

 

现在中国才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中国不仅在生产规模上超过了美国,而且消费市场规模也早已超过美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1:发达国家服装纺织品进口金额

 

500

从服装纺织产品进口金额来看,美国确实是国际贸易中最大的进口国。

美国服装纺织产品进口金额大幅领先其它发达国家:

2018年美国进口了1270亿美元的服装纺织产品,进口金额是第二位德国的2.4倍。

至于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每年服装纺织产品的进口金额都只有两三百亿美元。

 

为什么2000年前中国年年都要争取美国的最惠国待遇,为什么南海撞机后我们还要去美国进行所谓的“消气外交”,就因为美国是中国服装纺织产品最大的出口国。

如果美国不进口我们的服装纺织产品,国内不知道有多少纺织企业要停产,有多少纺织工人要下岗。

2000年的美国确实是全球最大的买方,美国向哪个国家开放市场就能扶持哪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历史上日本和韩国都极大受益于美国提供的市场。

 

虽然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但当时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太低了,市场规模远远无法和美国相比。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了,中国市场的总体规模开始逐步超过美国。

从2010年左右开始,中国在很多领域的市场规模开始超过美国,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2:中美汽车销量对比

 

500

从20世纪初一直到2008年,美国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汽车销量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收入水平和人口规模,因此发达国家是汽车的主要市场。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人口规模是日本的三倍左右,比英法德三国人口总和还要多一倍,因此美国市场的汽车销量远远超过其它发达国家。

 

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汽车销量开始超过美国,此后与美国的销量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的人口规模是美国的4倍多,当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中国的汽车销量必然超过美国。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到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比美国多了1000万辆。

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是3144万辆,美国汽车销量是1595万辆,中国的汽车销量是美国的近两倍。

 

3:全球汽车销量前十国家

 

500

如果中国没有发展起来,那么美国确实一骑绝尘,妥妥的是全球汽车销量最多的国家。

2024年除了中美之外,没有其它国家的汽车销量超过500万辆——这是美国三分之一的水平。

印度和日本的汽车销量只有400多万辆,而德国巴西等国的汽车销量都在300万辆以下。

正是中国市场的崛起才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全球汽车工业和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中国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例外。

 

4:中美智能手机销量对比

 

500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市场。

从2013年到2020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销量基本是美国市场销量的两倍以上。

2020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是3.30亿部,同期美国市场的销量是1.26亿部,中国销量是美国的2.6倍。

 

美国发明了个人电脑(PC),美国也曾经是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市场。

美国市场的PC销量在2000年高达1700万台,但是此后随着市场的饱和不断减少,到2020年只剩下668万台。

中国市场的PC销量虽然也已经饱和,但是2020年中国市场的PC销量仍然高达5180万台,是美国销量的7.8倍。

 

5:中美钢铁水泥产量对比

 

500

500

 

其实不仅仅是工业制成品,中国基础材料的消费量在更早时期就超过美国了。

中国的水泥产量在1980年超过美国,钢铁产量在1993年超过美国。

即使美国进口了部分钢铁水泥,但是并没起多少作用,仍然很快就被中国超过。

历史上美国水泥消费量最高不过1亿吨多点,钢铁消费量也是这个水平。

中国水泥年消费量最高峰时超过20亿吨,钢铁年消费量超过10亿吨。

 

6:中美钢铁水泥累计产量对比

 

500

500

 

事实上,中国钢铁和水泥的累计产量也早已超过美国:

在1900~2020年这120年,美国一共生产了60亿吨水泥,中国从1949-2020年水泥累计产量是418亿吨。

在1900~2020年这120年,美国一共生产了91亿吨钢铁;中国从1949-2020年一共生产了184亿吨钢铁。

在2001~2020这20年间,中国累计水泥产量是350亿吨,钢铁累计产量是165亿吨。

中国在21世纪20年间累计的钢铁水泥产量也远远超过美国。

 

正是因为中国生产了如此多的钢铁和水泥,中国如今的基础设施才会远好于美国。

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的铁路,便捷的供水供电,鳞次栉比的高楼不是天生就有的,是要用钢筋水泥建起来的。

 

 

中国是如何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的?

 

中国是何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的?

对于不同的工业产品,中国超过美国的时间节点不同。

首先是技术相对简单的基础工业产品,然后再是复杂的工业产品。

 

7:中美发电量对比

 

500

在基础工业品中,最早超过美国的是水泥,然后是钢铁,最后才是电力。

中国水泥产量早在80年代就超过了1亿吨,水泥工业也是中国最早达到世界第一的少数工业之一。

中国钢铁产量在1993超过美国,1996年达到全球第一。此后中国钢铁产量继续增长,从1亿吨增长至10亿吨。

中国的发电量在2010年才超过美国,到2024年中国发电量已经是美国的两倍有余。

 

在家庭耐用消费品上,中国最早是电视机销量超过美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就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电视生产国。

2000年左右,中国市场的手机和PC销量开始逐步超过美国。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到2024年中国的汽车销量也已经是美国的两倍有余。

 

8:中国汽车产量

 

500

中国产业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先是完成简单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产业的发展,然后完成复杂的、技术难度相对较高产业的发展。

从易到难——这才是正常的产业发展逻辑,也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水泥的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中国首先解决了水泥的生产规模问题,然后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完成了技术的赶超,最终将水泥生产规模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钢铁工业的技术复杂度和难度要高得多,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引进解决了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

通过宝钢二期成套设备的制造,中国在钢铁工业技术上基本上完成了追赶。

至于电力工业,在建国以后就开始打基础,从改革开放引进亚临界火力发电技术到2005年后成功制造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更是用了近三十年才完成火力发电技术的追赶。

 

不论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都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提。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靠的是进口汽车吗?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靠的是进口手机吗?

不是的,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主要靠的是本国生产的产品,即使是外国品牌也是在中国生产的。

 

9: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做PLI简报

 

500

中国的产业发展经验对其它发展中国家有何借鉴意义?

中国的产业发展历程可以作为衡量其它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标志。

这些国家的材料工业(水泥、钢铁、石化)发展得如何,能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建设的需求,满足工业生产对材料的基本需求?

这些国家的能源工业(石油、煤炭、电力)发展得如何,能否满足工业发展和民用消费对能源的需求?

这些国家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得如何,能不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和工业生产对运输的需求?

这些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得如何,有没有能力设计制造商用车,有没有能力设计制造乘用车?

这些国家的电子工业发展得如何,有没有自主电子产品品牌,有没有制造集成电路的能力?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端到高端,这是正常的产业发展顺序。

一个国家不可能连基础的机械产品都不会制造,却能制造高端的消费电子产品。

 

对比中国的发展经验就可以知道印度政府的发展规划有多么的不切实际:

印度连基础的服装纺织工业都没什么竞争力,还妄想制造集成电路和高端消费电子产品。

印度最多就是个组装中心罢了,现实是印度现在连组装的活都好不好。

中国手机产业曾经深陷“缺芯少屏”的痛苦,现在印度电子工业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三星苹果富士康等企业的全力支持下,印度连手机的组装都做不好,印度有能力制造显示屏和芯片吗?

印度有能力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吗?有能力在中国和韩国的竞争之下把液晶面板产业发展起来吗?

 

10:加入WTO后中国电子产品产量

 

500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中国是如何发展电子工业的。

中国利用加入世贸组织和制造基地转移至中国的机会,全面扩大了电子产品的制造能力。

在2001年至2010年这十年里:

中国微型计算机的产量从880万部增长至2.46亿部,笔记本电脑产量从30万台增长至1.88亿台;中国计算机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

中国手机产量从0.8亿部增长至9.98亿部,10年里扩大了十多倍,占全球总产量的份额也在七成以上。

中国首先学会了电子产品的组装,然后是零部件的制造,最后才有自主手机品牌的崛起。

 

印度的钢铁和水泥产量确实也都超过了美国,但是印度钢铁水泥化肥等产业的发展主要靠进口技术设备,印度本国并不掌握技术。

印度政府希望发展制造业,但是印度连最简单的组装工作都做不好,更不用谈到产业链的延伸和自主品牌建设等高级的产业发展问题。

印度的这种发展模式是没有国际竞争力的,印度始终无法形成自己的技术,只能依托国内市场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分一点残羹冷炙。

 

 

拥有全球最大市场有何好处?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拥有全球最大市场有何好处?

最大单一市场的好处可太多了,不仅是对传统行业,对新兴的产业更是如此!

 

11: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

 

500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电影工业。

在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上,不要说前20名,甚至连前100名基本都是美国拍摄的影片。

为什么日本、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拍不出高票房的电影?

 

电影票房排在前列的基本都是商业片,商业片投资规模巨大,要收回投资就必须有足够市场规模的支持。

日本、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电影工业发展不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本国市场的规模不够,因此无法拍摄商业片。

日本电影以动画为主,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等国家只能拍一些低成本的故事片,实际上全球其它国家都是如此。

即使是讲述欧洲的故事的电影如《拿破仑》,最终也只能由美国好莱坞来拍摄。

 

12:中美电影票房对比

 

500

美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有力支持了电影工业的发展。

美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保证了高投入的商业片靠本国市场就可以收回大部分的投资,此后在国外市场的收入大部分都是利润。

日本的人口不过1亿多一点,英法德三国的人口都没有达到1亿,而且语言不通,因此这些国家电影的基础市场都太小了。

 

13:哪吒2票房排名

 

500

美国电影工业的先天优势曾经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好莱坞大杀四方的实力基础。

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提升之后,中国电影工业也获得了这种发展优势。

全世界为什么只有中国和美国能够拍商业片?因为只有中国和美国的国内市场规模足够大,能够仅仅凭借国内市场支持高投资的商业片收回成本。

《哪吒2》是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排名前十、前二十的电影中唯一的非好莱坞影片,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展现巨大的潜力。

凭借中国庞大的本土市场,未来中国还会诞生更多高票房的电影,前提是影片的质量足够高!

 

14:中国汽车新势力2024年销量

 

500

拥有一个庞大的市场可以充分支持新产业的发展,从而在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中获得优势。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诞生了全球最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不仅一汽二汽上汽长安等这些老汽车企业创建了新能源汽车品牌,而且还有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数量众多的汽车新势力。

 

即使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最终存活下来的品牌仍不是少数。

蔚来、理想、小鹏、零跑等汽车新势力2024年的销量基本在30~50万辆,这些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正循环。

 

15:中国高端车型的突破

 

500

这些新能源汽车品牌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就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足够大,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机会给这些企业试错,并最终筛选出最强者。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华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在中国市场胜出之后,最后杀向国际市场并占领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和智能手机很相似,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张结果也必定相同。

唯一不同的是,智能手机国外还有苹果和三星两个实力强大的对手,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外只有特斯拉一家,而且实力远不如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地位。

 

对比中国数量众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曾经的美日欧汽车强国诞生了哪些新能源汽车品牌?

除了美国特斯拉之外,美日欧基本没有诞生有影响的新汽车品牌,美国少数的几个新能源汽车初创企业基本没什么起色。

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是原有的老牌汽车企业在开发新能源汽车,但这些企业正如步履蹒跚的老人,研发速度实在太慢了。

 

其实美国也诞生了一些新的汽车品牌,到目前为止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特斯拉。

欧洲和日本都没有诞生新汽车品牌,国内市场规模不足虽然不是唯一的原因,但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国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我们要有信心,无须妄自菲薄。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直都是我们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在大多数产业上都掌握了全面的技术,有能力自主发展。

中国市场已经是全球最大市场,有足够的市场规模支持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

特朗普对中国发起的全面关税战不能毁灭中国的经济,我们会承受损失但最终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