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儿复出,古古怪怪

“招魂”小技巧又上新了——

半夜十二时,镜前摆着两只红烛。

你如果对着镜子一边念叨,“一更天,月儿偏,梨儿仙人听我言”,一边削梨。

500

只要梨皮不断。

那么你面前的镜子里便会出现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它的手会伸出镜子,递给你一只梨让你吃下,只要吃了,你便可以重返青春。

500

这便是“镜妖”召唤法。

以上“秘闻”出自最新的古装剧集《无忧渡》,主演宋祖儿、任嘉伦。

是一部古偶。

本来吧,不管是这些演员还是古偶,我都没太大的兴趣。

不过大数据就是这样,只要你看了几次这个剧的内容,便会一直给你推它的相关信息,逐渐我也就知道了这是宋祖儿复出的作品,也知道了这是一个讲述捉妖的剧。

这让我体内的“精怪爱好者”DNA大动。

于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久违了的话题——

当我们在谈论妖怪时,究竟在谈什么?

01

作为一个“老人”,鬼怪的故事对我们这代人并不陌生。

它几乎是伴随我们的成长。

小时候看剧,多是对那些古灵精怪的故事感兴趣,比如《聊斋》系列的影视作品,不管是1986年的那套片头呜呜咽咽吓死个人的《聊斋》系列片,还是1981年那部叫做《崂山道士》的动画片,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对象。

500

后来电影院里放《画皮》,一部60年代的港片时隔20年拿到大陆来放,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据说,还真的“吓死”过人。

500

当然,这些历史掌故和都市传说一样不可考。

不过倒可以看出,在那个改革开放的年代里,这些鬼怪故事也自然而然地从历史的牢笼中挣脱了出来,于是《封神榜》《宝莲灯》,新版《聊斋》等一个个的也就问世了。

成了一片古灵精怪的色彩。

500

等稍大了一些,开始读书,也就更加认识了这个“鬼怪”世界的构成。

什么僵尸分为多少类,为什么有的会飞有的不会飞,什么动植物修炼需要多少年,怎么有的两百年有的五百年,什么地狱里也有编制,也要搞KPI考核等等等等,越是稀奇古怪的事,越是看得不亦乐乎。

那时候还喜欢卖弄学问。

于是便常常和同学讲那些《太平广记》或者《夷坚志》里断断续续看来的故事,以显博学。

我至今仍记得一个“为虎作伥”的故事。

说是有虎成精,会吃人,并化作人形,而被吃的那个人自此便成了伥鬼,跟在虎精身旁。

他为老虎去寻找下一个“食物”。

虎精没啥智商,但伥鬼有,于是捉妖的人要想杀虎精,得先过伥鬼这一关,比如说,他在路上设下捉虎的陷阱,得要在陷阱旁放些衣服啊银钱啊之类的东西让伥鬼去抢,以让其忽视陷阱的存在。

故事的结尾当然是杀虎成功,不过有个有意思的后续——

老虎死后,伥鬼嗷嗷大哭。

他们嘴里念叨着,这虎精死了,可让我们之后怎么办啊。

简单来说就是“人生”没了目标。

每每讲到此时,一众同学都会集体发出嘲笑的声音,明明是个人,明明是被拯救了,却还以为自己天生就该为老虎卖命,实在是讽刺。

可现在一想,似乎也没那么好笑。

因为在这个世上,这样的人也实在太多太常见了,以至于没人把它当笑话看。

说这些的意思其实是说当年鬼怪故事的盛行。

不管是银幕上也好,还是银幕下也罢,这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乡野怪谈里有着无穷的想象力。

也有着做人的小道理。

只是这样的鬼怪故事,到了大约十年前就从我们身边逐渐消失了。

它们变成仙侠,或者古偶。

再也看不清它原本的样子。

02

所以看到《无忧渡》时,我其实是颇有兴趣的。

这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妖怪。

比如山神——

所谓山神(妖),自然是大山修炼而成的妖怪。

是人畜无害的。

它们体型巨大,会在山间行走,本着“地主之谊”,往往还会为过路的人提供酒食。

符合劳动人民对于大山的直观想象。

500

《山海经》里写过无数的山神,它们或是鸟面龙身,或是龙面猪身,或是环佩玲珑不一而足。

而《无忧渡》里则是一袭红袍,还有类似面具的配饰。

这阵势,让人想起麦浚龙的《僵尸》里,那段惊艳的“百鬼夜行”。

500

500

比如人面鸮——

《无忧渡》的第一个故事说的便是人面鸮。

《山海经》里也提过人面鸮,说是“崦嵫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鸦而人面,雎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简单来说就是状如猫头鹰,是只凶怪。

但《无忧渡》里,这却是一只声音优美的鸟,善口技,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

而这种模仿能力的由来,是因为它吃了很多人的喉咙。

500

人面鸮有个伴生妖叫音鳗,喜欢听音乐,而如果遇到好听的声音,可以让伤口复原。

这两只妖一美一丑,也是“相得益彰”。

500

以及我们开头提到的镜妖——

这妖很有意思。

他可以自由穿梭于任何镜中,甚至于能看到人影的水面,以及刀剑,都是来去自如。

但他的能力不止于此,还可以“交易”。

简单来说,就像《第八号当铺》一样,你把它召唤出来,吃下他给的梨,便能实现变美的愿望。

500

代价呢?

则是美丽七天之后,魂飞魄散。

鉴于这样的交易实在不等价,于是剧里镜妖也从不提这些,那些吃梨的人也不会知道。

所以导致城中一直有不少怪诞离奇的死亡事件。

女人突然死亡,肉体急速衰老。

500

没人知道,在这背后,其实还有只妖怪作祟。

而有意思的是,作为一部捉妖剧,《无忧渡》还提供了不少对于妖怪的应对之法。

有的很朴素。

比如,怎么防镜妖?

其实就是“封路”。

先是要把家中的一切铜镜之类的器皿给撤掉,然后在屋子里铺上黑布,以防有任何反光情况的出现。

500

想喝水怎么办?

不能直接端上一杯水来喝,因为可以在水杯里看到自己的影子,让镜妖出现。

于是便把水装在葫芦里,闷头来喝。

500

剧中还呈现了一场下雨的场景,暴雨倾盆,水直接溢进了家里。

这时你不能躲水,而是要把那些床单被褥拿出来,尽可能地堵住进水口。

否则一旦看到自己的影子,镜妖就会现身了。

500

是不是很有意思?

总之作为一个精怪爱好者来说,我在这里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乐趣。

它或许没那么惊艳。

可老老实实地将一些妖怪的设定呈现出来,在国产剧里,也已经很难得了。

03

或许你也意识到了,直到此时,我也没说这部剧的故事是什么。

因为相比于那个古灵精怪的鬼怪世界,《无忧渡》的剧情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得你可以在任何一部古偶里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故事——

富家少女和捉妖少年,年幼时的羁绊使得两人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少年家破人亡,成为独来独往的捉妖师,少女开了“天眼”,可以看见别人见不到的鬼怪世界。

许多年后两人再次相遇,开启了一段段异世界的冒险……

500

至少对于我这个“老人家”来说,这样的故事和这两位主角的表演,并不能让我保持住追剧的热情,以至于几集之后,在某些场景就需要不断快进。

这就像前段时间的那部《不思异:志怪》。

同样是捉妖的章节体故事,可终究在稀烂的编剧和糟糕的表演面前,让人难以下咽。

500

可我还是断断续续地在看。

原因也在于,《无忧渡》这部剧,如果抛去了这个古偶的外壳,其实并不差。

就拿那个镜妖的故事来说。

它从头至尾说的都是人类的贪婪,那些召唤镜妖的人是贪婪,镜妖保护的那个人也是贪婪,甚至于镜妖本身,也是贪婪地想把一个人据为己有。

于是所有人都被困在这贪心里,或灰飞烟灭,或无法挣脱。

它把“容貌焦虑”的心态具象化了。

500

也正是如此,我在看《无忧渡》的时候总是会想,为什么就不能老老实实地按照章节来讲故事?就像早年的《聊斋》,其实也并不需要给一条贯穿始终的爱情线在里面。

想了半天,觉得也许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一方面,鉴于这些年并没有类似《聊斋》这般的成功经验,于是《无忧渡》想要成功,就必须往那些仙侠剧、古偶剧上面去靠。

另一方面,那个“成精期限”的问题似乎还在。

这导致我们在拍摄类似这些题材时,不得不套上一层虚幻或者臆想的壳,将之定义为大梦一场,或者虚幻世界。

哪怕是故事发生在古代,也依然如此。

可是啊。

这些鬼怪故事的有趣之处,恰恰在于其“真实的元气”。

就像莫言说过的那个水鬼的故事——

他有天夜里回家,路过一片芦苇荡,一旦他踏进那片水池,水中便有立起一群小红孩,嚷道“吵死了吵死了”,等他退回岸上,便消失。

如此三番,他也就不敢回家,一直在水边等到天亮。

莫言在讲这个故事时,“我”是真实的,“芦苇荡”是真实的,连半夜涉水而过的这经历,都是很多人经历过的,也正是如此,这个故事才足够有趣,足够让人觉得精神一振。

而可惜,当下人们再讲类似的故事,得要先说这是假的,否则就不敢说下去。

这让鬼怪故事本身的魅力,减弱了不少。

所以我们只能可惜。

要知道,中国传统故事里,有大量鬼怪故事,它们在《太平广记》《夷坚志》《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聊斋志异》等书里被反复记录。

拍上十来部内地版的《怪奇物语》,都完全不愁素材。

只是这样的宝藏一直被封存着。

不知道哪一天,才能等到它们的“重见天日”。

本文由公众号「肉叔电影」(ID:dusheyingdan)原创,点击阅读肉叔更多推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