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哥:加纳驱逐外国人开金矿,黄金海岸国家垄断黄金交易,中国的故事要翻篇了
加纳,素有“黄金海岸”之称,黄金储量占全球约5%,2024年产量达130吨,是非洲第一、全球第六大黄金生产国。黄金产业分为大型矿业(Obuasi)和小型手工采矿(ASM),小型手工矿占产量约三成,因准入门槛低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尤其是中国人。
一项新政策改变了淘金规则:所有外国人在2025年4月底前必须退出本地黄金交易市场。这是非洲国家对资源主权的重新争夺。
过去,加纳的黄金市场较为开放,拥有出口许可证的本地和外国公司都能从小规模采矿中购买和出口黄金。在新制度下,新成立的黄金委员会 GoldBod 是唯一被允许购买、销售和出口手工黄金的实体,旧许可证已不再有效。
自2000年代起,中国商人通过投资设备、提供技术并与当地人合作,大规模进入小型采矿领域。超过一半的小型矿场特许权由中国商人控制,尽管名义上归加纳人所有,中国人通过投资设备、提供技术和与当地人合作,迅速扩大了采矿规模。
手工矿有一些没办证的矿,当地人叫“galamsey”,因为黄金的自由买卖,导致这类“galamsey”的规模很大,中国人直接从这些本地矿商收购黄金,曾经被政府认定为非法采矿参与者而被判罚。加纳政府多次打击非法采矿,2017年甚至暂停小型采矿许可,但效果有限。
2025年3月29日,加纳议会通过《加纳黄金委员会法》(ACT 1140),4月2日生效。新法设立加纳黄金委员会(GoldBod),成为小型和手工采矿黄金交易的唯一监管机构。4月14日,GoldBod宣布,所有外国人的黄金交易许可失效,必须在2025年4月30日前退出本地市场。外国人可申请直接从GoldBod购买黄金,但需遵守更严格的监管。
财政部长表示,集中管理将让加纳从黄金销售中获益更多。2024年,加纳黄金出口额达116.4亿美元,全球金价突破每盎司3200美元,为政策提供了有利时机。加纳希望通过集中管控,增加外汇储备,应对货币贬值。
中国是非洲矿业的最大外国投资者之一,涉及黄金、铝土矿、钴等资源。在苏丹,中国公司控制了部分小型金矿;在津巴布韦,中国矿商投资了黄金和铬矿;在刚果(金),中国企业主导钴矿开采。类似加纳的政策可能在其他国家引发连锁反应,迫使中国矿商调整投资策略,如转向合资模式或聚焦大型项目。
放眼非洲,加纳并非孤例。非洲占全球黄金产量的四分之一,南非、苏丹、马里、布基纳法索和津巴布韦都是黄金大国。苏丹年产90吨,中国公司控制部分小型金矿;马里2023年收紧黄金合同;津巴布韦2022年起强制外国矿商转让股权;坦桑尼亚2017年国有化部分矿场。
这些国家都在平衡外国投资与本地利益,驱逐外国人的趋势愈发明显,原因包括资源民族主义、经济压力和非法采矿引发的社会抗议。中国作为非洲矿业最大外国投资者,在苏丹、津巴布韦、刚果(金)等地布局广泛,加纳的政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促使中国矿商转向合资或他国。
黄金海岸的故事仍在继续,但规则已变。非洲国家正通过政策调整,试图从资源财富中获取更大收益。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